第099章

作品:《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回房间的路上, 陆明珠眼神发懵,脚底打飘,从谢君峣面前路过而不自知。


    谢君峣无奈极了。


    他没黑到站在走廊里而不被发现的地步吧?走廊的灯只比屋内暗些而已。


    如此看来, 陆父的礼物不简单。


    不然她不会是这副表情。


    懵了一样。


    觉得时间晚了, 谢君峣没叫住陆明珠给她道晚安, 而是目送她进门后才回房。


    陆明珠倒头睡一觉, 次日早起,睁开眼睛的第一时间就是跑到陆父总统套房问他:“爸爸, 我昨天没做梦吧?”


    “不是梦,没做梦。”陆父暗暗庆幸自己上了年纪起得早。


    现在才几点?


    抬手看表,刚五点五分。


    真勤快。


    三房姨太太生的那几个无论是在上海,还是来到香江住酒店, 就没一个早起过。


    除了陆长根。


    可惜这个儿子的资质也一般,守成尚可, 不懂得开疆拓土。


    胜在他头脑清醒,办事稳重。


    “不是做梦就好,我放心了。”晋级为亿万美元富婆的陆明珠喜气洋洋, 坐在陆父对面, 自己给自己倒一杯清茶,两眼亮晶晶, “爸, 咱家真有钱啊!算不算富可敌国呢?”


    用感叹的语气表示自己小看了陆家。


    居然还有黄金储备。


    10方就是19.32吨乘以10,此时国家储备才有多少?


    好像是140吨。


    原身真的太亏了,太亏了。


    章朔作孽啊!


    原身知道后会不会打死他?


    作为既得利益者, 还是获得很大的利益,她陆明珠是不会怨恨章朔滴!


    陆父不以为意,“年轻人就是年轻人, 不够稳重。咱家几辈子积累下来的这点钱放在美国几大富豪眼里又算得了什么?咱家的富可敌国不是因为咱们国家太穷了吗?”


    连年战乱,金银外流,留下千疮百孔。


    可一个国家又岂是一介商贾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


    这点钱都不够这次战争开销的零头。


    陆父在心里算过。


    这场战争持续到现在,消耗的费用折合成美金的话,差不多接近20亿了。


    还得一年才结束呢!


    等到结束,至少得花30亿美元。


    “和那些大富豪不能比。”陆明珠记得他们的身家都是以10亿美元起步。


    心态瞬间放平了。


    她还不是最富有的。


    膨胀了。


    膨胀了。


    正胡思乱想,陆父冷不丁地说道:“我现在可是一无所有了。”


    陆明珠反应极其敏捷:“谁说您一无所有的?您还有我呀,还有平安,我们不是您最大的宝贝吗?再说,我们的一切都是您给的,您想用,开口就行,我们绝无二话。”


    他肯定把他还有十九箱珠宝古玩的事情给忘记了。


    自己只得一个7号箱。


    听陆平安的话音,前二十箱,不,还有分给三房五兄弟的二十箱,说明前四十箱不在抵押给银行的珠宝古玩之列。


    至少是前四十箱。


    按照老爷子的性格,指不定还有更多。


    陆父被陆明珠一番话哄得眉开眼笑,轻哼一声,“总算没白疼你。”


    “当然不会白疼,我是您的贴心小棉袄,可比您的儿子孝顺。”陆明珠大言不惭地给自己脸上贴金,“日久见人心,您且看着吧!”


    喝完茶,陆明珠拜托陆父到时候安排何月生进药厂工作。


    陆父眉头都没皱一下,“小事。”


    见陆平安从他的房间里出来,陆父就道:“平安,你来安排。”


    “安排什么?”陆平安打个哈欠。


    白天学做生意,晚上读书充实自己,半夜才睡,这会儿差点起不来。


    陆明珠开口:“就是你何月生何姑姑,她原来是周家干妈的儿媳妇,大学生,现已离婚,无处可去,我想安排她进药厂。她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干妈和孩子都不用愁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所以,她没有在第一时间给钱给物。


    不是不想给,也不是给不出,而是她看出娘俩不会接受。


    “男大学生都不多,何况女大学生,当属凤毛麟角。”陆平安给自己倒一碗浓茶喝了提神,“让她来,咱们正需要人才,我到时候视情况来安排她的工作岗位。”


    陆明珠放下心来。


    又问药厂准备建于何处,“我在附近为她们买间房子,离得近,方便上下班。”


    陆平安道:“不用买。”


    陆明珠挑眉,“有宿舍?”


    陆平安点头,“现在打着开分厂的名义在澳城建厂,将来在香江也建一个,调员工过来要提供宿舍,所以您先给她们租个房子,等宿舍楼准备好,分她们一间用来居住。”


    陆明珠摇头道:“房子有升值潜力,有条件干嘛让人赚我的租金?买一套先住,等药厂分配宿舍再搬。”


    “也行。”陆平安觉得无所谓。


    他认为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不像陆明珠那样购置大量房产,靠租金来钱太慢了,得好几年才回本,还不如用来钱生钱。


    不过陆明珠没有经商头脑,投资房地产也不错,目前是稳赚不赔。


    她的钱在银行里放着也是放着。


    等楼市饱和了,再提醒她撤出来。


    在陆平安看来,无论哪一行哪一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永远只赚不亏。


    市场规律很重要,得时常注意观察。


    确定药厂的大概地址后,吃完早饭,陆父带陆平安去谈收购,陆明珠则和谢君峣带周太太娘仨去买房子。


    何月生自己看中一间带小院的三间平房,普普通通,总价不到1万澳元。


    她给陆明珠写了欠条。


    陆明珠没有劝她们,而是坦然收下。


    办完房屋和地皮的过户手续,花一天时间打扫干净,再花一天时间采购生活物资,何月生便带周太太和周文从酒店搬出来。


    而此时,陆父和陆平安顺利买下一大片建造不到十年的几家厂房,连同地皮。


    厂房有的可用,有的需要拆除重建。


    陆平安直接安排何月生上班。


    药厂在建立以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千头万绪,她正好可以帮忙,先整理能用的厂房,把机器、原材料运过来,直接开工。


    他们带了不少成熟的员工过来,工资翻倍,提供住宿,都很乐意。


    看着好像增加成本,实际呢?


    出售时光是运输一项就可以省下不少钱,总体来说是不亏的。


    而且,美国人工贵,现在得用他们,过段时间扩大生产,雇佣本地人或者港粤一带的市民,人工成本就会大大下降。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算算寄给《香江日报》稿子还有三天的量,陆明珠给周太太娘仨买好补品叫人送过去后就和谢君峣准备回香江。


    不图赚钱,写真成为她的爱好了。


    谁知还没退房,两人就听说章振兴和陆逐日乘飞机抵达花城,又从花城赶到珠江口码头,和澳城隔江相望。


    由于身份使然,他们没法踏进澳城。


    贺云猜出陆逐日的身份,便让陆明珠、陆平安陪陆父和他们见面,“地点就在运输西药的船上,抵达对面他们会上船。”


    他已经安排妥当了。


    平时很粘陆明珠的谢君峣这次没跟上。


    贺云派人以其他相似的货轮作为掩护,他们乘坐装载大批西药的货轮光明正大地前往对面江岸,打扮极其低调的章振兴和陆逐日如约上船,“陆先生,久仰大名。”


    说话的是章振兴。


    他和陆父握手,笑得见牙不见眼,一张老脸上热情洋溢,“多亏有各界爱国人士的资助,国家减轻许多负担,前线减少伤亡。尤其感谢贺先生和陆先生愿意筹建药厂的壮举,给的价还这么低。”


    100万美元买100万支盘尼西林,真是赚大了,若没他们相助,在重重封锁下,即使花300万美金也未必能买到。


    而且,盘尼西林目前市价折合4万元新币,也就是4块大洋每支。


    比他们的定价贵多了。


    章振兴满怀感激,丝毫不提陆父携带全家突然出国的事。


    很简单,来去自由,他们不限制。


    再说,陆家离开,可是把所有产业都捐给国家了,总值逾千万大洋。


    不过一年,已经为国家创造无数财富。


    陆父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和他握着,微笑道:“孩子一心为国,总惦记着前线的情况,做父亲的能怎么办?只好尽力帮忙。”


    章振兴以为他在说陆明珠,不禁称赞道:“明珠同志确实是好孩子,一片赤诚。”


    陆逐日听在耳中,颇为惭愧。


    看到陆父现在的样子,他心里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离家前,总觉得父母正值壮年,无所不能,记忆也停留在自己惹他们生气导致他们暴跳如雷的时候。


    如今再见才发现,父亲老了。


    两鬓斑白,步履蹒跚。


    而母亲,他甚至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陆明珠这人最有眼色,她搀着假装行动不便老人的陆父,说道:“爹,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跟您提过的陆逐日同志。他也姓陆,姓陆的五百年前是一家,他家祖宗肯定和咱们家祖宗吃一个锅里的饭。”


    陆父抬眼看着陆逐日。


    要不是他见过陆平安洗出来的照片,真认不出眼前的人是自己亲儿子。


    比他还显老。


    自己的拐杖该给他用才对。


    陆逐日慌忙上前,鞠躬道:“初次见面,给您老问好。”


    腰弯得很低。


    态度谦卑。


    “陆将军快请起,我可当不起陆将军行此大礼。”陆父的声音十分平静,让人听不出喜怒。


    章振兴不明就里,在一旁笑道:“就凭陆家诸位的贡献,您如何当不起他这一拜?他是替国家和前线将士对您表示感谢。”


    陆逐日曾是他的手下,也是晚辈,此举在这里是很合适的。


    “是吗?”陆父问。


    陆逐日站直身子,眸色认真地道:“是。非常感谢陆家诸位的每一分付出,我相信国家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陆父和陆明珠同时撇嘴。


    在章振兴看过来时,又同时收回去,变得和平常一样。


    陆父心绪复杂。


    这个傻孩子,他不知道政策是针对国情而时刻产生变化的吗?


    要真是记得,他的一双儿女何至于走在自己的前面?


    陆明珠以梦说事,可他总觉得发生过。


    所以他才会把大头财富送给他们兄妹二人,只给三房五子那么一点点。


    按照以前的计划,准备让庶子平分三成。


    扯远了。


    陆父请章振兴入座。


    在这艘货轮上,他是主,对方是客。


    不签约付款,他可不会把价值近200万美金的西药交付出去。


    章振兴很识趣,先办正事。


    望着西药被乔装打扮被他们带来的兵一箱一箱地搬下货轮,付出大笔外汇的老同志心情转好,叹息道:“外汇还是太少了。”


    根本不够用。


    陆父和贺云已经帮了很大的忙,他们也不好意思说用国内的货币来结账。


    陆明珠随口建议道:“嫌少就赚呗!咱们国家的工艺品在国外很受欢迎,成立一家工艺品出口公司,把平安上次买过的漆器、玉雕、景泰蓝瓷器等物品和茶叶、丝绸、火腿什么的运到国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海外华人无数,谁不想念家乡的东西?古玩字画就别了,那是文化遗产,不宜外流。”


    章振兴苦笑:“咱们国家的船运不行。”


    何止不行,是根本没有船运,训练水军都找不出一艘能用的舰。


    没那个条件。


    陆明珠叹口气:“真是什么都没有啊!”


    章振兴摊了摊手,“我以为你早就看清楚事实真相了。”


    陆明珠扭头问陆平安:“你怎么看?”


    陆平安认命地走上前,“章老同志,我们来谈谈该怎么合作。国家有东西,我有船,要不要合作后赚了钱大家五五分?”


    正好,他缺进货的本钱。


    章振兴大喜,“你有船?”


    “我有辉煌船运公司的一点股份,也算说得上话,不过不是以辉煌船运公司出船,而是我和姑姑共同持有的公司出面。在美国的这段时间里,我相中吨位极大约有数千吨的两艘旧货轮,正打算吃下来,方便运输。”


    接下来,船运行业一定非常兴旺。


    说到这里,陆平安对陆明珠说:“未来一年内没有分红,您能接受吗?”


    陆明珠露出深深的酒窝,“为什么不能接受?货轮买到手仍是公司资产。再说,我现在不缺钱花,你只管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


    又关切地问:“公司账面的钱够不够?”


    陆平安摇头,“不够,我准备向银行贷款,再卖掉手里的这批留机器,可以凑够买两艘旧货轮的款子。”


    机器是给国家找的,可惜不能翻倍赚。


    10%的抽成也行,没白干。


    章振兴担心陆平安反悔,赶紧抓他到里面谈合作细节。


    没办法,目前外汇储备全靠侨汇。


    听陆明珠这么一说,章振兴觉得是赚外汇的一条好路子。


    光靠国外来人到国内买,不仅定价便宜,而且销售量低,为了赚外汇,有的甚至是亏本销售,到手的外汇却十分有限。


    拉到国外卖,至少能多赚两倍吧?


    以前船运不发达,这不是有人帮忙吗?


    他相信陆家的人品。


    他们这么一进去,甲板上就剩陆父和一双儿女,以及来回穿梭继续搬药品的兵。


    迎着风,没人说话。


    八月的风很潮热,吹在身上并不舒服。


    陆明珠觉得活跃气氛得全靠她。


    一手搀着老父亲,一手扶着遮阳帽,她笑眯眯地开口:“陆同志,您南征北战的时候有没有在午夜梦回之际想过爹娘啊?”


    她的直接震惊了父子二人。


    陆逐日抿了抿唇。


    见他不说话,陆父哼了一声。


    “说呀,为什么不说?”陆明珠催他。


    真是急死人了!


    陆逐日笑笑,目光看向波光粼粼的江面,因为反光刺眼而眯住眼睛,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天边传过来,“想过。濒临死亡的那一刻,心里闪过的唯一遗憾就是父母养育我多年,我却不能报恩于膝下。”


    反而花掉大半家产,又累得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担忧。


    他果真不孝。


    陆明珠马上问道:“您差点光荣了呀?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您父母要是知道,一定心疼死了!”


    陆父的眼睛转到陆逐日身上。


    表面虽然很平静,神情自若,但陆明珠能感受到这位老人轻轻颤抖的手臂。


    对这个嫡长子,他一定和陆太太倾注了很多心血,无论嘴里怎么骂他,心里还是惦记着,恨不得东北战争马上结束。


    陆逐日没回答陆明珠的问题,转过头来看着她和陆父,轻声道:“以后不会让他们担忧了,我的辞职得到批准,等战争结束后就回家乡,希望那一天早日到来。”


    陆父轻哼:“还算有点心,没有一意孤行继续为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陆逐日眼里一酸。


    “您说得对。”他除了附和还是附和,堂堂男子汉,人到中年,不敢在老父亲面前发表任何爱国言论,“有您、有无数爱国人士的帮助,我相信那一日来得不会太晚。”


    陆父心里嘀咕:“要是不提前结束,我不是白花钱了?”


    不仅花钱,还耗费精力。


    眼前这些药品就是最大的证据,更别说还有在建的药厂。


    因为药品急缺,所以很快开工。


    若不是花了大价钱疏通关系,怎么带来机器、人才和原材料?


    要知道,原材料是对自己国家禁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