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重返“岗位”(下)

作品:《苏家贵女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又不是被人拿刀架在脖子上逼着,也不是叫人拿捏了全家老小的性命相要挟。


    是他们自己变了节,这样的人,早早断了干系也是件好事。


    眼见着时间差不多了,苏天乙便不再理会几人,去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徒留几人在原地凌乱。


    很快,皇帝进了大殿,大朝会正式开始。


    前头上奏的没什么要紧事,哪儿哪儿粮食大丰收啦,哪儿哪儿哪儿的税收比上一年又多啦,哪儿又出了什么样的祥瑞啦……


    苏天乙听得连白眼儿都懒得翻了,这群马屁精,一天到晚的就不能干点儿正事?


    有这些功夫吹彩虹屁,就没时间想想怎么能提高些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奈何皇帝喜欢听啊,这多好,证明在他的统治下,国家富足,百姓安居乐业,还有天降的祥瑞。


    他可真是个当之无愧的明君啊。


    苏天乙身为打工人,自然不能扫了大老板的兴,尽管听着这些千篇一律的歌功颂德简直昏昏欲睡,但还是很给面子的没有当场骂出声。


    直到兵部呈上来的一则消息令她立马来了精神。


    “臣启陛下,”兵部尚书出列禀报道,“西南边陲再传喜报,神威将军对战蛮夷大捷,生擒了他们的汗王。


    待肃清其残部后,将启程回京献俘。”


    “好!好!好!”皇帝激动的几乎忍不住要从龙椅上站起来,“神威将军实乃我大顺第一猛将,竟然生擒了蛮夷的可汗,为我朝立下了奇功一件!


    蛮夷自先帝时便屡屡进犯边关,朝廷多次派兵镇压,并且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烧杀抢掠一番后便迅速撤的不见踪影,实在难以对付。


    为此,先帝与朝廷想了许多办法,却都收效甚微。


    每到他们的牧草枯黄无法放牧的季节,边关百姓总是难免遭殃。


    最可恨的是他们不光抢掠粮食、钱财等物,还要屠杀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所经过的村庄片甲不留,连襁褓中的婴儿都不肯放过。


    奈何他们这些不开化的惯常茹毛饮血,男女皆兵,个个骁勇善战,就连小孩子都是在马背上长起来的。


    我朝将士虽然对其恨之入骨,却始终苦于无法将他们一网打尽。


    如今,神威将军不仅对阵蛮夷每每获胜,更是连他们的最高首领都生擒了,可谓除了我朝一个心腹大患。


    真是不负她的封号,大显神威啊。


    大功一件,奇功一件,不世之功一件!


    该赏,该赏,该重重地赏!”


    文武百官见皇帝如此高兴,都默契地跪在了地上,齐声称颂:“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神威将军大胜蛮夷,天佑陛下,天佑我大顺!”


    皇帝听了,更是开心,终是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对苏天乙道:“宝成,你们苏家真是大顺的福星。


    你姐姐这次立下不世之功,朕要重重地赏她。你说,该赏她什么为好?”


    苏天乙知道皇帝这是高兴坏了,也是,蛮夷动不动就骚扰边关,屠杀无辜百姓,早就成了朝廷的一块心病。


    大顺自前几代开始,文盛武衰,文官里出了不少名臣,武官之中却难有良将。


    为此,朝廷也很犯愁。


    好容易到先帝后期出了苏天乙她爹这么一个能领兵打仗的,朝廷高兴的什么似的。


    后来他与苏金舆成了亲,没成想生下的长女不仅继承了其父的天分,更是青出于蓝,成了比她爹更骁勇善战的大顺古今第一位女将军。


    苏天乙是知道内情的,神威将军上辈子是当兵的,接受的是正经的现代化军事教育。


    古今中外著名的军事案例掰开了揉碎了地学习,模拟演习不知经历了多少次,有过硬的军事素养。


    后来直接做了边关的缉毒警,更是亲身经历了无数次与亡命之徒真枪实弹地生死较量。


    之所以会穿越到此地,也是因为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被毒贩挟持的小孩子而中枪身亡。


    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战上来看,神威将军都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


    再加上从小被着重在此方面的培养,熟读各种兵法与排兵布阵,打起仗来自然得心应手。


    她对战蛮夷大获全胜,苏天乙自然也为她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