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作品:《激荡一九九五

    “什么事情?神神秘秘的?”张鹤鸣问道。


    孙翰林说:“张哥托你的福,我现在已经是科长了。”


    “那真要恭喜你了,这么年轻就是科长,以后前途无量。”张鹤鸣赶紧道谢。


    孙翰林有些不好意思,“张哥,这多亏了你的帮忙。”


    “你这话我就不认同了。”张鹤鸣装作不悦道,“你有现在的成绩,靠的都是自己的能力,我没做什么。”


    孙翰林听了这话,自然是高兴的。


    没有张鹤鸣的帮忙,孙翰林现在不会得到局长的重用。


    这对于孙翰林来说,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


    按理来说,孙翰林才刚进来没多久,提升的事情跟他没有关系。


    现在有冯永歌的支持,再加上前段时间的功劳,上位就理所当然了。


    这样的一个晋升速度,在局里绝对是算快的了。


    有了这个好的开始,以后孙翰林在局里绝对是前途无量。


    “张哥,有件事情要跟你说一下。”孙翰林突然认真了起来。


    张鹤鸣说:“什么事情?”


    “那个王德海,你还记得吧?”孙翰林问道。


    张鹤鸣点点头,“记得,他怎么了?”


    “最近王德海来工商局的次数比较多,昨天他还见了冯局长。”孙翰林说。


    张鹤鸣对此一点都不意外,他早就知道王德海跟着他,就是为了工商局的关系。


    王德海进度还是很快的,这么快就见到冯永歌了。


    张鹤鸣说:“我知道了。”


    王德海以为冯永歌之所以看重张鹤鸣,是因为打假的事情。


    打假固然是一个因素,可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没有张鹤鸣的计划,打假这件事情不会对工商局有这么大的影响。


    影响不大的话,对冯永歌的好处自然不够。


    打假是工商局应尽的义务,冯永歌就算做无数件,上面都会认为是应该了。


    怎么做出成绩,做出影响来,这才是最关键的。


    张鹤鸣能够让这件事情发酵起来,成为了冯永歌升职的助力,这才是最关键的。


    冯永歌对张鹤鸣如此重视,就是因为这一点。


    张鹤鸣知道这里面的窍门,才会完全不担心王德海。


    想要把这些事情做好,王德海还没有那个能力。


    张翰林有些担心,“真的没有关系吗?他最近往工商局跑的次数有点频繁了。”


    “没事的。”张鹤鸣拍了一下孙翰林的肩膀,“他翻不起什么风浪,你安心上班。”


    在知道张鹤鸣的态度后,孙翰林便没再多问这件事情。


    “张哥,你什么时候有空,我请你吃顿饭。”孙翰林提出了他的请求。


    这件事,才是孙翰林想跟张鹤鸣说的。


    张鹤鸣想了一下,并没有拒绝。


    “这几天没空,有空我再通知你。”张鹤鸣说。


    孙翰林点头道:“那就这么说好了。”


    张鹤鸣离开之后,直接就来到了报社。


    冯永歌说请吃饭的事情,张鹤鸣可是记在心里的。


    这件事情,张鹤鸣认为得尽快办好。


    不管是冯永歌,还是郝承恩,在合水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张鹤鸣现在能够跟他们认识,这绝对是好事。


    以后张鹤鸣在合水想做点什么,都会方便不少。


    张鹤鸣刚好借着这个机会,拉近一下彼此间的关系。


    来到报社之后,看门大爷笑着跟张鹤鸣打了个招呼。


    张鹤鸣跟他闲聊了两句,散了两支烟,这才进去。


    来到郝主编的办公室前,张鹤鸣瞧了一下门。


    “进来。”


    听到郝承恩的声音,张鹤鸣这才推门进去了。


    一进去,张鹤鸣就看到郝承恩有些不高兴。


    看到这一幕,张鹤鸣心里微微一凛。


    看这样子,郝承恩今天的心情不是很好。


    “鹤鸣你来了,赶紧坐。”郝承恩看到是张鹤鸣,脸上总算是有了笑容。


    张鹤鸣点点头,随后两人便坐了下来。


    郝承恩今天心情不好,张鹤鸣不想多废话,直接说明了来意。


    听到冯永歌要请吃饭,郝承恩脸上有些犹豫。


    张鹤鸣赶紧道:“郝主编,您帮了我这么多,我得好好感谢您一番。”


    “帮忙谈不上,都是我分内的事情,吃饭就没必要了。”郝承恩微笑道。


    郝承恩拒绝的语气,并没有那么的强烈。


    张鹤鸣立马道:“郝主编,你这话就说得不对了,如果没有你的帮忙,这件事情哪会这么的顺利?”


    郝承恩听到这话,脸上笑容越发的灿烂,张鹤鸣说话就是让人舒服。


    张鹤鸣继续道:“要不这件事情让我来安排,你给我一个时间就行。”


    “要不就后天,你看怎么样?”郝承恩说。


    张鹤鸣点头道:“没有问题,明天我就把具体时间定下来。”


    “这个你看着安排就行了。”郝承恩直接答应了。


    张鹤鸣说:“郝主编就是爽快。”


    “你办事我放心。”郝承恩哈哈笑道。


    张鹤鸣见这件事情谈好了,犹豫了一会儿时候开口。


    “刚才进门的时候,看到您脸色有些不对,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郝承恩微微叹了一口气,“没想到被你看到了,是家里的事让我有些烦躁。”


    “不知道是哪方面,我能不能帮得上忙?”张鹤鸣自然是打蛇随棍上。


    郝承恩说:“是我那个女儿,马上毕业了要找工作。”


    “这可是好事啊!”张鹤鸣赶紧道。


    郝承恩哭笑道:“她要是在读书的大城市找份工作,我自然是没有什么担心,关键是她想回合水来。”


    “这是为什么?”张鹤鸣好奇道。


    合水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连带着它的经济自然不会太发达。


    好不容易读书读出去了,会回来的人真没多少。


    郝承恩说:“她说要回来帮家乡发展,要在家里找个事情做。”


    “你女儿能有这种想法,实在是不一般。”张鹤鸣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张鹤鸣说这话倒不是恭维,而是真心佩服。


    见识了繁华的大城市,还能回来这里,非常直接敬佩。


    郝承恩摇了摇头,“我看她就是脑子秀逗了,多少人想走出去,她倒是想着回来。”


    “郝主编,你女儿是学什么专业的?”张鹤鸣问道。


    郝承恩说:“写服装设计的,合水哪有这样的工作给她。”


    服装设计在大城市里,找份好工作并不难。


    至于合水的话,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就算有,那都是一些小企业,或者一些半死不活的国企。


    真要去这些地方上班,那之前学到的东西就全部浪费了。


    在郝承恩看来,这就是在浪费时间。


    这些企业规模很小,根本就学不到什么东西。


    尤其是那些国企,领导层都是顽固基派。


    设计是非常需要创新思维的,郝承恩知道他女儿去了,跟这些人的观念肯定合不来。


    真要去了,女儿肯定要受委屈。


    一想到这些,郝承恩就头疼不已。


    女儿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定要回来发展,怎么劝都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