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东洋分四省,打造江户不夜城

作品:《明末从马尼拉开始

    天雄军贸然去山西太原,就是给李自成送人头!


    卢象升找到高启潜,耐心解释,可惜对方根本不听这些,一个劲催促出兵。


    高启潜见到卢象升前来,阴阳怪气道:“哎哟喂,这不是总督大人吗?卢总督找咱家有何贵干?”


    “高公公,本督听说你扣掉了天雄军粮草,此事为真?”卢象升没管高启潜脸色,直接问道。


    “没错!”高启潜冷着脸说道:“天雄军拿着朝廷粮草,却不服从陛下命令,其心可诛!”


    “山西李自成和四川张献忠都称帝了!这么大的事,皇上心急如焚,咱家夜不能寐,偏偏卢大人无动于衷!”


    “咱家想问问,卢大人心里有没有朝廷,眼里有没有皇上!”


    “卢象升,莫非你想造反?!”


    高启潜大声呵斥,心中难掩快意,想到自己来到顺德府,快一年了,卢象升竟然分毫银子不孝敬,就气得不行。


    太监没有命根子,就格外贪财,高启潜亦是如此。


    为了来当这个监军,高启潜也是经过一番激烈竞争才脱颖而出。


    本以为来到天雄军,银子和功劳会哗哗地来,没想到当天卢象升就大了高启潜的脸。


    高启潜多次暗示,卢象升都无动于衷,就是不孝敬一分银子。


    至于功劳,天雄军之前是打过几次胜仗,但随着李自成称帝立国,那些功劳都烟消云散,不仅无功,反而有过。


    崇祯脑回路很清奇,既然你上报有功,为何李自成会越做越大?


    大到直接称帝了!


    所以之前的功劳必定是谎报战功!


    这些日子,高启潜屡次被崇祯责骂,让其对卢象升产生了怨恨。


    若非卢象升不懂事,自己会这么惨?


    不仅亏银子,还在皇爷面前丢了脸,这些都怪卢象升!


    今天,就是高启潜故意找麻烦!


    卢象升认真说道:“高公公,天雄军情况您也清楚,粮草不足,人马疲惫,李贼实力不弱,以逸待劳,贸然攻打…”


    “不要东拉西扯!”高启潜毫不留情打断道:“卢大人,咱家不想听这些,皇命难违,您最好还是早点出兵吧!”


    “来了几次圣旨,卢大人都不出兵,恐怕锦衣卫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卢大人还是好好想想,怎么跟锦衣卫解释吧!”


    高启潜说完,冷笑离去。


    若卢象升识趣,给他送银子,高启潜说不定会帮一把,但来到天雄军这么久,不仅没捞到银子,天雄军上下处处和他作对,他早就不满了!


    锦衣卫来了更好,最好把卢象升抓走!


    高启潜好趁机掌控天雄军,至于掌控天雄军了怎么剿匪?


    这不是他考虑的问题!


    在高启潜看来,只要能捞银子就行!


    打不赢李自成,并非能力不行,而是贼寇太强!


    看着嚣张跋扈的高启潜,卢象同快气炸了!


    若非卢象升拦着,早就冲上去把高启潜狠狠揍一顿。


    “兄长,这死太监欺人太甚!”卢象同气愤道。


    卢象升呵斥道:“他是朝廷监军,代表着皇上,岂可无礼?”


    “现在怎么办?”卢象同没纠结这个,反而问道:“难道咱们真去剿匪?”


    “唉!”卢象升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叹道:“传令下去,明日出兵,进军山西,攻打李贼!”


    “兄长,我军粮草不够,贸然出兵会出大问题啊!”卢象同大惊失色,急忙劝阻道。


    卢象升摇头道:“为兄也没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时局艰难,阉党为祸,卢象升看着这昏暗的事大明,不知还能坚持多久?


    南京,望乡刘府。


    经过两年发展,刘家今非昔比,靠着海贸,刘家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刘家不仅成为望乡数一数二的大商人,还买了三条船,专门进行海上贸易。


    刘家越发富贵,就越重视朝廷政策,他们心里都清楚,想要富贵无忧,不仅要老实交税,而且要跟得上时代,注意政策变化。


    只有跟上朝廷脚步,才能越发壮大!


    一身华贵的刘老太爷问道:“消息确定了吗?朝廷要在江户开设不夜城,进行粮食、酒楼服务性行业,有退税政策?”


    退税政策,是国家鼓励某种行业施行的措施,即先收取税收,再以福利恩惠退还回去。


    有人可能说,为啥这么麻烦,征了又退,不如不征!


    这其实是两个概念,退税有了征收再返还的过程,培养了交税概念,同时也收获了民心。


    若直接不收取,百姓当时可能会感恩戴德,但时间一长,交税意识退化,朝廷想要重新征税会很麻烦。


    嗯,升米恩斗米仇,就是这个道理。


    “父亲,消息千真万确,不会有假!”刘昶语气肯定道:“朝廷打下东洋,自然要治理!”


    “据说朝廷为了消磨东洋鬼子斗志,特意选择酒楼、青楼等行业,既可以给朝廷带来大量税收,又解决了隐患,一举两得!”


    “现在去往江户开设商铺,不仅有退税政策,十年内税收减半!”刘昶激动道:“父亲,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我们万万不能放过!”


    “望乡周家、陈家、赵家都派船队去往东洋,一步慢,步步慢,这次若是被人比上去,刘家以后几十年都不一定追得上他们!”


    刘昶所言的周家、陈家和赵家,三家实力都不逊色刘家。


    其中周家实力,比刘家还强三分,如今望乡商会会长依然是周家人,足见其实力和地位!


    听到这三家都去了东洋,刘老太爷脸色一缓,点头道:“看来这江户不夜城,确实很有搞头!”


    “既然这样,这个生意,咱们刘家也掺和一把!”


    “父亲英明,孩儿这就去安排!”刘昶说完,就要转身离开。


    “回来,慌什么?”刘老太爷呵斥一句,才问道:“治儿不是刚中举,要前往东洋为官吗?”


    “你去问问,治儿有啥好办法?”


    刘老太爷口子的治儿就是刘乃治,刘家长房长孙,一直是刘老太爷的宝贝。


    今年恩科,刘乃治参加了科举,虽然未能进入国试,但在省试中表现不俗,有入仕机会。


    “父亲,官商勾结,乃朝廷大忌!”刘昶无奈道:“以当今圣上的性子,若是被发现,刘家会被满门抄斩!”


    “糊涂!”刘老太爷指着刘昶气愤道:“这些事老夫还不知道吗?”


    “治儿要去东洋做官,必然会对朝廷政策有所了解!”


    “老夫又不是让治儿给家族便利,而是让他讲解朝廷政策,何来官商勾结?”


    经商这么久了,大乾对商人既用且防,刘家人都看得明白。


    为了经济民生,百姓富强,朝廷大力扶持工商业,打击黑恶,退税免税各种政策。


    在朝廷支持下,大乾商业发展极其迅速,尤其是税收,仅南京城一地,今年上半年商税就多达一千二百万银子。


    数据公布出来时,天下哗然,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从这些事,都可以看出朝廷对商人的重视,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但商人若想凭借朝廷重视,就为所欲为,肆意妄为,必然会遭到严惩!


    今年以来,不断有商人被抄家问斩,官员落马,原因何在?


    官商勾结、贪腐横行、偷税漏税…


    这些问题,只要被朝廷抓住一个,就是灭顶之灾。


    仅是望乡,刘老太爷就亲眼看见几家实力比刘家强大许多的商人被抄家。


    刘家发展为何这么快?


    “剩”者为王!


    厉害的都因各种问题被抄家了,刘家活了下来,踩着前人的尸体,逐渐壮大。


    从那以后,刘老太爷就制定了一系列规矩,并严格执行!


    其中第一条就是,不得官商勾结,偷税漏税…


    朝廷有条红线,所有人要注意:


    商人不许插手政治!官员不可经商!


    严格来说,刘家这种都犯规了!


    若非朝廷缺人,刘乃治又是去东洋为官,朝廷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换个时间,刘乃治哪怕再优秀,也被筛选下去了。


    即便如此,刘乃治仕途也是一眼望到顶,不可能升到高位。


    别说高位,刘乃治能安稳升到知县,刘老太爷就烧高香了!


    刘老太爷心中决定,最多三年,就让刘乃治回来,跟着其父亲刘昶经商,继承家业。


    户部衙门。


    工商部尚书陈怀崇找到户部尚书孙钫,大声问道:“孙尚书,这计划是否太过冒进?”


    “三年时间,在东洋打造十二座大型不夜城,四个大银行,太激进了啊!”


    “激进吗?”孙钫笑道:“本尚书倒不觉得!以东洋人口体量,打造十二个不夜城多吗?”


    “另外,不过是区区四个银行,等以后东洋发展起来,陈尚书千万不要觉得少!”


    “那也要等起来再说!”陈怀崇冷着脸说道:“建设国内,发展东洋四省,确实是朝廷大计!”


    “但本官绝不允许孙尚书拿着国库银子肆意妄为!十二个不夜城和四座银行太多谢,本官不答应!”


    “孙尚书若不给本官个说法,咱们就去皇上面前分辨一二!”


    “陈尚书别急啊!”孙钫笑着拉陈怀崇坐下,说道:“这只是一个计划,并非一下子就投七千万银子进去。”


    “本尚书会循序渐进,先在江户办起不夜城和银行,看看效果再说。”


    “再者,这事都登报了,民间商人也前往江户了,陈尚书不会让本尚书把话收回来吧?如此朝廷威严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