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火炬计划

作品:《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但,想要说什么,和能说什么,尚有差别。


    外交是政治的延伸,国防是外交的后盾。


    谈判桌上的一百次抗议,比不上轰炸机抖一抖翅膀。


    子任同志在回执的信息中,一个月来几乎只有一句话——再等等。


    等国内的消息传来。


    等五院的进展,等一切准备就绪。


    ……


    过了交付日期之后,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缓慢。


    子任同志怀揣着期待和焦虑,煎熬的等待着。


    下午一时二十三分。


    菊香书屋的电话终于响起。


    他几乎是第一时间接起了电话:“喂,是知寒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道虚弱的声音:“子任同志,可以启动第二计划了。”


    “好!好!”子任同志连说几声好字,随后道:“你辛苦了,五院的同志辛苦了!”


    “晚了两天,是我的责任,”叶知寒道:“和五院其他同志不相干。”


    “这个项目不容易,我们华夏能做出来更不容易,能在三个月内做出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子任同志道:“第二计划启动,全力以赴,接下来在谈判桌上和战场上,我们都不能落入下风。”


    “一定。”


    “第二计划的实施,你需要全程在场吗?”


    “从理论上来讲,不需要了,”叶知寒道:“第一计划按照月林的工程控制论的指导展开工作,第二计划是工程控制论的延伸,我对月林有绝对的自信,哪怕我不在场,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那就回京城吧,我有些事情要当面同你谈。”


    电话那头安静了一会儿,随后问道:“非要回去不可吗?”


    “回来吧。”


    “那好……”叶知寒道:“我再交代一声,今天晚上或者明天就回。”


    “好。”


    电话挂断,子任同志重新点燃了一根香烟,已经拧在一起许久的眉头终于疏散了开来。


    随后他回到桌前,看着铺满桌子的信封,缓缓坐了下去,又一张一张看了起来。


    这些大多都是从武汉来的。


    一批是471所的来信,一批是五院储备人才的来信。


    都是反映叶知寒工作的反馈。


    三百个研究所,上万个问题。


    一旦从各大机械部传达到叶知寒这儿,就意味着这些问题只能他这个院长来解决。


    躲不开的。


    以一己之力,拖拽着华夏军工这艘大船前行,固然可歌可泣。


    但所有的问题堆积在一个人身上,所承受的压力,又岂能想像。


    子任同志长长的吐了口烟,抚摸着那一封封请求他把叶院长召回休养的来信。


    沉默了许久。


    ……


    武汉。


    471所。


    叶知寒在昏睡了两天之后,从床上爬起来。


    几个月的时间,头发已经白了一般。


    整个人脸色苍白的从床上下来,拿起床头的菜饼和茶水简单应付了一下。


    就缓慢的走出了屋子。


    刺眼的阳光令他眼皮都没有了抬起来的力气。


    警卫看到叶知寒醒来,急忙跑了过去。


    “医生说还不能下床走动,您还是先回去躺着吧,需要做什么和我说,我帮你。”


    叶知寒扶着警卫,声音虽然虚弱,但仍旧满是激动:“通知各大机工部,第二计划启动。”


    “另外,给我准备一张回京城的车票,我得回去一趟。”


    “第二计划的主要负责人,导弹部分由钱月林负责。”


    “舰载核反应堆部分由钱秉穹负责。”


    “陆基雷达和舰载雷达部分由束星北负责。”


    “舰船部分由黄许华负责。”


    “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务必叮嘱他们一定谨慎,不能出任何问题。”


    “等我回了京城之后,具体什么时候再回来,我会另行通知。”


    “好!”听到叶院长要回京的消息,警卫也长长松了口气,急忙前往471所去办理叶院长交代的事情。


    ……


    晚上六点。


    武昌火车站。


    叶知寒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回京的火车。


    出发前,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三个月来,感谢各位的付出,”


    “你们所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是这个世上前所未有的道路,”


    “这条路上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是军工领域最严苛的困难,”


    “而在当下的工业实力之下,各位还是一路披荆斩棘,硬是走通了,”


    “所以在我眼里,你们是如今世界上最优秀国防工程师,”


    叶知寒笑道:“望从今往后,各位不要妄自菲薄,别人能搞的,我们一定也能搞,甚至能搞得比他们更好,而别人不能搞的,我们却未必也不能搞,”


    “军工不能和基础工业那样抱着追赶的姿态,”


    “因为追赶,就意味着我们在落后,在挨打,在战场上也要付出比别人更惨痛的代价,”


    “我们要抱着赶超的姿态,敢为人先,创造比他国更强大,甚至他国还不曾拥有的军工武器,”


    “只有这样,才得以真正强国。”


    说着,他又深深鞠了一躬:


    “华夏崛起,仰望诸君。”


    在火车的轰鸣声中。


    叶知寒踏上了回京的路程。


    而同样在这个夜晚。


    三百多个研究所,皆灯火通明。


    一列列火车停靠在研究所门外。


    一台又一台大型器械,从各大研究所转移到了火车上。


    随后被沉厚的军绿色篷布遮盖,只剩下一个轮廓,和一个耀眼的五角星。


    接着,又几乎在同一时间。


    数百列火车从华夏的各个角落启动。


    在振奋人心的轰鸣声中,行驶在四通八达的一条条新修铁路线上。


    叶知寒一路北上,擦肩而过的火车不计其数。


    那在夜空下更加隐蔽的军绿和一抹红色的五角星,仅一眼便令他心潮澎湃。


    五百余列火车,如五百条溪流,在今天晚上,以汇聚湖海的姿态,向着同一个目的地进发。


    五院下辖五大机械工业部、三百余所研究院所生产的军工部件,在一令下,同时前往武汉471所进行汇合。


    整个华夏大地,在今天晚上,悄无声息的震颤着。


    更不会有人知道,接下来华夏的军工,将正式上演翻天覆地的戏码。


    一个独属于华夏的军工生产模式,就此诞生。


    这便是继第一计划星火计划之后的第二计划——


    火炬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