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模型验证成功

作品:《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


    五院其他人继续进行蚊香计划的模型制造。


    叶知寒则整日整夜的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完完整整的将百济战争的几次战役以及丑国部队的转移路线和兵力部署进行了阐述。


    关于敌我的战术安排,他并没有提及。


    在具体的决策上,他不想影响子任同志的判断。


    只不过,随着不断的书写。


    这份战场报告,已然成为了一首对于华夏军人的赞诗。


    有些时候,当他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的时候,或许只会感叹一句太难了,太不容易了。


    但当他真正参与其中,以第一视角进行复盘的时候。


    他才明白,华夏的军人,是何等的令人肃然起敬。


    在完成整个复盘之后,叶知寒在最后的总结上,写下这样一段话:


    “我们之所以认为我们一定会胜利,是因为我们有一群最可爱的人。


    他们有着最强大的意志力,有着最强大的保家卫国的决心。


    为了及时到达作战地点,完成作战部署,他们在冰天雪地的高原不眠不休吃石饮雪追击三十里,每走五百米,就有三名战士永远留在那里;


    为了完成阻击,他们靠着双手在冻得如石头的无名山头上挖出防御工事,以此来阻挡装备精良的敌人;


    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向这个阵地展开地毯式轰炸,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敌人坚信没有人能在他们这如同雨幕一般的狂轰乱炸下生还。


    但我们的战士,让他们见识了什么是不可能。


    一连几日不眠不休,冒着严寒长途跋涉数十公里的战士们,仍旧站了起来,一次又一次将敌人打退。


    子弹打光了,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


    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


    有这样世界一流的战士,世界一流的军队,有这样一群最可爱的人,我坚信华夏必将赢得百济战争的胜利。”


    叶知寒收起了钢笔,然后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将厚达十多页的战场复盘报告整理完整,便当即出门打算前往故宫。


    屋门刚一打开,就看到赵章顺等人守在门口,椅子靠在一起,三三两两背靠背休息着。


    他们这两天也几乎没怎么休息,没日没夜的忙碌着。


    不过开门的声音刚响起,赵章顺就睁开了眼,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道:“知寒,你忙完了吗?模型这边已经基本完成,你再检查一下吧,看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


    叶知寒点了点头:“辛苦了。”


    赵章顺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道:“他们很久没有休息,让他们再睡一会儿吧。”


    两人小心翼翼的走到旁边的实验室,一个一人高的盘旋上升的轨道,就如同盘在棍子上的长龙。


    “这个是用海绵制造的模拟炮弹,按照你的设计思路内置了线圈和电源。”


    叶知寒拿着轻飘飘的椭圆炮弹,道:“但海绵上有太多孔洞,阻力其实还是太大了。”


    “条件艰苦,只能用手边的材料先做了。”


    “没事,”叶知寒道:“这个用来试验倒是够了,主要就是验证一个可行性。”


    赵章顺将电路通上,等到磁约束管道电流稳定,示数不再跳动之后,叶知寒拿着海绵炮弹放入了投弹口。


    “你们事先进行过测试吗?”


    “试过三次。”


    “速度怎么样?”


    “出射瞬间的速度最高达到过一次89/s,剩下两次大概在80/s左右。”


    “加速距离这么短的情况下,能达到这个速度,已经很不错了,”叶知寒点了点头,随后看向管道。


    在最开始的加速阶段,因为炮弹和管道紧贴,所以会有一些摩擦产生的声响。


    不过这道声响持续了三秒左右,便逐渐消失。


    接着,在二十米不到的管道中运行了十秒之后,海绵炮弹便嗖的一声从管口射出


    随着一声闷响,海绵炮弹直接打在了天花板上。


    叶知寒仰头看着天花板,脸上大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