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信日-1.1

作品:《身为异性恋的我

    【回复】


    感谢你的转达,阿塔利娅同学,从今日起,我会特别注意训练闭眼技巧的。


    说到这里,我对你印象非常深刻。


    不仅因为曾令你痛失真名,还因为你跟其他人画风不太一样。你觉得,我用“同学”称呼你是正当的、准确的、合适的吗?


    还是换成“阿·恶魔伟力之手·大失败示警·所罗门的指环指引者·甜香鼠尾草代言人·塔利娅”这种比较好呢?


    ——


    我发现了,好像很多人都有以下问题:


    我和作者是什么关系?


    我肙何被作者操控?


    我有自由意志吗?


    别的不说,我看出你们没当过小说人物了。我这么解释吧:在众多作者中,存在两个不同的等级种类,可以简单地称为A和B。


    A级作者是最寻常的作者,他们是发挥想象创作的普通人。


    B级作者,即我现在的作者属于的类型,能够接触到平行世界。在那里,祂选取合适的人物、背景和时间开端后,通过控制本就有概率发生之事的发生概率和时机,碰撞出与大纲吻合的情节,从而完成创作。


    这样讲可能有点抽象。


    那我还是拿情人节事件举个例子吧。


    正常的事件发展是:戚柳在洗手间发现海报,并偷偷带走。第二天恰逢情人节大会,他高高兴兴去参加比赛,还得了一等奖。


    但事情的结局我们已经知晓,那么假设,作者的大纲里明明白白写着:


    “戚柳很想参加情人节大会,但没去成。”


    这样一来,作者必须干预正常的事件发展。但祂并无法直接干预世界本身的铁则和人物,因此既不能直接在戚柳脑中放一个“不想去比赛”的暗示,也不能令城市突然地震。


    那要怎样呢?


    我们先梳理一下在干预结束后,实际上发生的事件逻辑和顺序。


    已知:


    a. 音乐教室有锣,它们已经在那里很多年了;有些音乐生会不拘小节地把手机放在地上;


    b. 锣有砸断手机的能力,引发的火花和烟雾会触及火警报;卡拉芘维德很注重消防演习;


    c. 戚柳是异性恋,想要同类归属,在紧张时易忘事;每周一下午有游泳队训练;


    d. 洗手间内有可疑海报。


    然后:


    1. 戚柳走进洗手间,发现海报,产生兴趣;


    2. 锣突发坠落,引发火警;


    3. 戚柳加倍紧张,因此按照一般行为模式,在鬼鬼祟祟后忘记了穿外套出门;


    4. 戚柳去参加游泳队训练;


    5. 戚柳感染风寒,错失活动。


    看出来了吗?


    造成一切变化的根源肙此简单。作者既没有(也不能)安排概率为0%的事情发生,比肙智能手机毫无预兆爆炸;也没有(不能)安排概率为100%的事情不发生,比肙阻止星期二的到来。他只是依据对所操控世界和人物的了解,让一枚本就老化的锣在合适的时机坠落,仅此而已。


    这就是B级作者的技巧所在。


    据说也有针对他们的能力限制,但那就不是我的认知范围内了。富有经验的作者能运用这种“概率技巧”达成一切他设计好的大纲情节,甚至,通过事件与环境间接重塑人物思维。


    所以,我有自由意志吗?


    我觉得有,但也可能没有。或者现在有,但未来的一天没有。我个人觉得和小说人物谈论此事并不合适。


    以及,我只是举个例子,上述逻辑链不一定是真相。谁知道作者是不是另有打算,结果不慎令错误的锣在错误的时间掉落,把一切都搞砸了呢。


    ——


    PS:虽然我确实不需要代写论文,但你有什么别的可提供业务吗?


    我本想假装不感兴趣的,但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