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马邑被围

作品:《大唐:这个太上皇有点不正常

    长安,皇宫。


    岑文本和侯君集深夜闯宫面见太子,李承乾看着手中的军报大惊失色。


    “马邑!”


    “你是说,父皇有可能被颉利围困在了马邑?”


    李承乾面色焦虑的看着岑文本。


    “是啊!殿下!根据行程来算,皇上一行人刚刚进入马邑城,颉利的大军就把马邑围困了,这可能就是个陷阱啊!”


    岑文本焦急的说道。


    “这……这可如何是好!”


    想到父皇被围,生命危在旦夕,李承乾瞬间慌了神。


    “当初,臣就不同意皇上去北巡,臣就是担心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皇上是咱们大唐的定海神针,如今皇上被围困,咱们必须要发兵救皇上啊!”岑文本忧心忡忡的建议道。


    发兵?


    “对!要发兵!”


    李承乾重重点头,继续问道。


    “可是……该怎么发兵?”


    怎么发兵?


    听到李承乾的话,岑文本继续建议道。


    “当然是越快越好,晚一天发兵,皇上就多一份危险!如今这份军报送到,马邑那边又过去了几天,马邑能守住城池吗!”


    “潞国公,你觉得呢!”


    没有在岑文本那里得到答案,李承乾又把希望放到了老丈人侯君集的身上。


    侯君集一身铠甲,面色不怒自威,拿起一张地图,冲着李承乾说的。


    “殿下,请看!”


    “根据尉迟敬德的军报,颉利的大军对马邑只是围而不攻,可以看出,目前颉利并不知道皇上就在马邑城中!所以,暂时皇上应该不会有危险!”


    听到侯君集的话,李承乾的心立刻放下了一半。


    “而且,殿下请看,颉利派执失思力围城,而他的大营却驻扎在漠北大营,这就说明,颉利在投鼠忌器,这马邑城中定然有什么让他忌惮的原因!他不敢太过逼迫!”


    “那……这样是不是可以救出父皇?”李承乾着急的问道。


    “君集,你果然是常年统兵打仗的统帅,能够从军报中看出常人不能看出的东西,那就请你快点拿主意吧!”


    岑文本眼眸转动,看着侯君集对着地图侃侃而谈,立刻鼓动道。


    侯君集看了眼岑文本,眼中露出自傲的神情。


    这些文官只会夸夸其谈,真到了行军打仗,还是得看他们这些武将!


    咳!


    侯君集下意识的拿起了威风,指点地图,朗声说出自己的建议。


    “调三路大军北上,出其不意的攻击执失思力的大军,便可解马邑之围,冲进城中救出皇上!”


    “好!”


    李承乾闻言,面露喜色。


    “有尉迟敬德、李绩和程咬金的三路大军围困,定然可以打败执失思力的!”


    侯君集却是摇摇头。


    “殿下,这样做还有一个最大的风险,就是漠北大营的颉利!”


    “只要三路大军进入马邑,颉利定然会率大军合围,到时候……这三路大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嘶!


    听到侯君集的话,李承乾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


    三路大军全军覆没?


    这个代价他承受不起!


    “那……那我率领禁军前往马邑,如此咱们就可以合围颉利的大军!”


    李承乾看着地图,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立刻说道。


    而他口中的禁军自然是指千牛卫和金吾卫两卫。


    侯君集身为统兵大将,对于千牛卫和金吾卫的战斗力自然是了如指掌。


    “不妥!”


    “殿下,千牛和金吾两卫的单兵作战能力虽然很强,都是军中以一当十的好手,可是这些年他们都在长安京城,对于防守宫城门禁自然经验丰富!可若是说去征战疆场,他们的实力不行!”侯君集反对道。


    “殿下,行军打仗和防守宫城不一样!个人的勇武虽然能够鼓舞士气,可是两军交战,还是要看排兵布阵!”


    侯君集看着李承乾不理解的模样,又给解释了一句。


    “那怎么办?”


    岑文本有些着急的说道。


    “虽说皇上的行踪现在没有泄露,可是殿下不要忘记黄盐的事情!再保密的事情最后都被敌人知道了!”


    李承乾听到岑文本的话,立刻又紧张了起来。


    “潞国公,你说呢?”


    侯君集思索片刻,立刻说道。


    “为今之计,唯有调动十六卫大军北上!”


    “不可!”


    李承乾闻言吓了一跳,调动十六卫大军北上就等于举国之兵与颉利决战,可父皇临走前,曾对他再三的嘱咐,在他没有回来前,粮食没有准备充分之前,万万不可与颉利决战。


    李承乾很果断的拒绝了!


    他不敢也不能违背李世民的旨意!


    侯君集闻言也沉默了!


    岑文本主意最多,看着三人一时间陷入了僵局,立刻说道。


    “殿下,三人计短,众人计长,不如召集二品以上大臣、亲王等重臣弘文殿议事!”


    弘文殿议事?


    李承乾闻言,思考了片刻,点头同意了!


    弘文殿议事是当年李世民定下的规矩,因为大唐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分为起草召令的中书省,封驳审议的门下省和执掌六部的尚书省,也就是说,前朝宰相的权力到了大唐被一分为三,这样既能够分相权强皇权,也有利于朝政运转。但是同样也会有问题发生,就是三省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这时候皇上就可以召集弘文殿议事。


    如今他是监国,自然也有这个弘文殿议事的权力。


    很快!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黄门出宫,那些朝廷重臣纷纷来到了弘文殿。


    “人都来齐了吗?”


    李承乾走进弘文殿问道。


    “启禀殿下,除了陪着皇上在洛阳巡视的房玄龄、长孙无忌大人外,还有告病在家的杜如晦大人,其他几位亲王重臣都到了!”太监说道。


    “好!”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眼眸下意识的跳动了两下。


    因为此刻他突然发现,这所谓的弘文殿议事好像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岑文本是中书侍郎,中书省目前的老大,如今当长孙无忌等人不在,他就是弘文殿话语权最重的。


    想到这,李承乾回头看了眼岑文本,难道这就是他提出弘文殿议事的原因?


    李承乾留了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