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刘焉

作品:《三国最强短命鬼

    翌日,早朝结束后


    董扶步履匆忙的跟上了刘焉。


    “君郎兄!等等我!”


    刘焉听到他的声音后,停下了脚步。


    “茂安兄,何事如此匆忙?”


    “君郎兄,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随我来!”


    刘焉点点头,跟着董扶上了马车。


    马车内,二人相对而坐,董扶有些欣喜的说道:


    “君郎兄听说了吗?卫仲道进京了!”


    “嗯?就是那个剿灭黄巾的卫仲道?”


    “没错!正是此人!”


    “茂安兄啊,他来京城,与我们何干啊?


    为何你这般高兴?”


    董扶笑道:


    “自然是为了日前我们所谈之事啊!


    君郎兄,此人如今可是颇得陛下信任。


    若是他能与我们一同向陛下进言,那这州牧一事,不是更有把握些嘛!”


    刘焉皱着眉,微微摇头道:


    “不妥。


    此人乃是封疆大吏,即便陛下信任他,可也会忌惮此人。


    若是他向陛下提议此事,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君郎兄所言有理,是我欠考虑了。


    不过”


    “嗯?茂安兄,你我之间,就不必这般遮遮掩掩了吧!”


    董扶尴尬一笑,又道:


    “君郎兄,我这里有一个小道消息。


    据说这个卫仲道,和十常侍走的很近。


    是不是我们可以利用一下这层关系”


    “若是十常侍进言,陛下应该会答应


    可是


    这个卫仲道为何要帮助我们?”


    “君郎兄,此人乃是人中龙凤,我们可以打着结交的名义,约他一叙。


    若是他愿意助我们,那便最好。


    若是不愿,反正我们也不过亏损一顿饭罢了。”


    刘焉缓缓点头,一拍手,道:


    “也好,那我便试一试。”


    杨府


    一名刘焉府上的管事送来了拜帖。


    正在房中议事的卫宁、郭嘉二人有些疑惑。


    “刘焉?他找我做什么?”


    郭嘉亦是一头雾水,


    “主公,此人与我们并无任何交集,还是皇室宗亲。


    嘉也想不出他究竟是何用意。”


    对于刘焉,卫宁的印象并不深,在汉末属于一个打酱油的角色。


    “既然如此,去了不就知道了。


    奉孝,你且先去安排。


    我去会会这个刘焉。”


    “喏。”


    为了避免卫宁误会,刘焉没有选择在府中设宴。


    而是在洛阳城最豪华的酒楼里,订了一间雅间。


    刘焉与董扶二人分坐左右,将坐西向东的位置留给了卫宁。


    不多时,卫宁便在小二的带领下来到了雅间内。


    三人互相打量着对方,神色各不相同。


    “在下卫仲道,见过两位大人。”


    刘焉乃是皇亲,卫宁还是给了他应有的尊重,毕竟这里可是京城。


    而他身旁那位,虽然卫宁不认识,但想来能跟刘焉混在一起,也不会是个不入流的角色。


    “久闻长平侯大名,今日一见,方知名不虚传啊!哈哈哈!


    老夫便是刘焉!


    这位是侍中,董扶,董大人!”


    刘焉挂着和蔼的笑意,热情的介绍道。


    董扶忙站起身,抱拳一礼后,说道:


    “侯爷!


    在下仰慕侯爷已久,听闻刘大人宴请侯爷,便跟着来一睹尊容。


    侯爷不会介意吧,哈哈哈!”


    董扶是哪一号人,卫宁还真就没有听说过。


    不过,俗话说的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卫宁亦是笑着回道:


    “哪里哪里!


    二位大人都是在下的前辈,在下远在并州之时便早有耳闻啊。”


    “哈哈哈!长平侯,快入座。”


    卫宁扫视了一眼整间雅间,二人给他的留的位置很有讲究。


    在汉朝时,坐西向东乃是尊位。


    刘焉作为皇亲,又是长辈,却将最尊贵的位置留给了卫宁,可见二人是有事相求。


    想到这,卫宁便轻松了不少。


    三人又是客套了一番后,渐渐熟络了起来,这时刘焉开始切入正题。


    “哈哈哈!贤侄啊。


    如今天下纷争不断,民变不止。


    老夫身为汉室宗亲,却不能为国征战沙场,惭愧啊!


    幸好,大汉还有你这般年轻有为的将军,要不然唉!”


    董扶亦是附和道:


    “是啊!


    大汉江山风雨飘摇,幸得侯爷这般英勇神武的大将,


    我等才能在京城,高枕无忧啊!


    侯爷,在下敬你!”


    三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二位大人抬举我了,我一个毛头小子,担不起,担不起啊。”


    “唉~担得起!


    来来来,且再饮一杯!”


    二人频频向卫宁敬酒,不多久便已喝的满脸通红。


    刘焉摇晃着身子,好似有些醉意。


    “贤侄!


    老夫蹉跎半生,临了临了,想为国出最后一份力!


    老夫想去外地任职,也去杀他几个贼人,你看怎么样?”


    “大人雄风依在,在下佩服!”


    “哈哈哈!


    贤侄,你这是在取笑我!”


    “大人误会了,是真心夸赞!”


    “唉贤侄,你也知道,如今各地皆是叛乱。


    老夫一直在想,若是各州郡都如你一般,手中有兵,是否大汉就不会再乱了?


    于是,老夫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便是效仿古之州牧制,改刺史为州牧,让各州州牧自行处置政务,募兵抗贼。


    贤侄,你觉得老夫这个办法怎么样?”


    看似是刘焉酒后胡诌之言,实则是试探。


    卫宁不动声色,心中腹诽道:


    ‘老家伙,原来在这等着我呢!


    我想起来了,刘焉不正是提出州牧制的那位嘛!


    压垮老刘家江山的最后一根稻草,便是这州牧制!


    既然如此,那我便帮你一把!’


    “大人的见解果然是一针见血啊!


    在下也是这么认为的。”


    刘焉二人闻言,眼前一亮,这事有戏!


    “贤侄真这么认为?”


    “自然!”


    “那贤侄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固所愿而,不敢请也!”


    “哈哈哈!好!


    有贤侄相助,此事可成已~”


    事情既成,双方更是相谈甚欢,直至日落西山,这场酒宴才迟迟散去


    待卫宁走后,原本醉醺醺的刘焉变得异常清醒,他拍了拍一旁趴在桌上装醉的董扶,道:


    “茂安兄,接下来就看这卫仲道的本事了。


    不过看来这小子,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君郎兄,不必担忧。


    一旦入了西川,外面再怎么闹腾,都与我们无关了


    只要学着高祖”


    “嘘,不可言不可言啊!


    走,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