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长社

作品:《三国最强短命鬼

    “文优啊!文优!”


    董卓下了朝,兴冲冲的跑回了自己的府苑。


    “岳父大人!”


    一袭黑袍的李儒,和一旁的牛辅恭敬的拜道。


    “文优啊!果然不出你所料,皇帝真的让我去平叛了!”


    李儒一脸的平静,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早在朝会之前,他就收到了手下的回报,凉州羌人造反,从而为董卓谋划了这一切。


    他淡淡的说道:


    “岳父大人,如此一来,我们便可名正言顺的将羌人召入军中,


    以岳父的威望,顷刻间,我们便能多出数万能征善战之兵。”


    董卓兴奋的点点头,随即又说道:


    “并州那个小子,今日可是出了个大风头啊!


    文优,此子日后必然是我们的大敌!”


    李儒闻言,平静的脸上也泛起一丝波澜,他说道:


    “是小婿的过错,当初,小婿没能将他扼杀在摇篮之中”


    董卓摆摆手,一脸的无所谓,洒脱的说道:


    “并州毕竟不是咱家的基业所在,咱家的重心,还是在西凉。


    文优啊,你无需自责,咱家相信,以后你一定能替咱家,处掉此人。”


    董卓对这个女婿还是很自信的,自己一路走来,都离不开李儒的帮助。


    唯一一次失利,就是谋划并州之事,因为卫宁的横空出世,李儒的计划夭折了。


    而董卓如此关注卫宁,也正是因为此事。


    原本,按照李儒的谋划,是想让并州先乱起来,然后董卓再请命去平叛,从而浑水摸鱼。


    若按李儒的计划顺利进行,再不济也能在并州安插几名暗子,将来,再凭借他们,掌控并州。


    再收北地羌人之兵,占据西凉。


    最后以凉、并二州之兵,入主司隶,便能以八百里秦川为基业,掌天下最强之兵锋,挟天子以令诸侯,横扫天下。


    这便是李儒最初为董卓定下的道路。


    “岳父放心!儒必定为岳父,扫清一切阻碍!”


    李儒目光阴冷,宛如一条蓄势待发的毒蛇,让人不寒而栗。


    一旁的牛辅不禁打了个寒颤。


    董卓笑道:


    “好!文优啊,那咱家现在就动身前往北地”


    而另一边


    卫宁也收到了皇帝的赏赐。


    不过他显然对这个封赏有些不满意。


    郭嘉坦然的说道:


    “主公,咱们的陛下可舍不得手中的官职啊~


    对他来说,这玩意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又岂会轻易封赏给他人。”


    卫宁也不恼,平静的说道:


    “那奉孝,我们接下来去哪?”


    “陛下只说让我们继续讨贼,自然是想去哪就去哪。


    不过,嘉倒是有些思念家乡了~


    不如,我们就去长社?


    正好,嘉有一好友,近日也该出师了。


    或许,主公还能将他收入麾下。”


    “哦?!奉孝的好友,想必也是经天纬地之才,伯宁就是最好的例子。


    奉孝啊!不知是何人啊?”


    郭嘉轻摇着羽扇,淡笑道:


    “天机不可泄露”


    “又来这套”


    卫宁无奈的苦笑,但他心里还是万分的期待。


    颍川人杰地灵,三国不少人才都是颍川人氏。


    这次去颍川,说不定真能拐几个人才回来,毕竟自己麾下如今文臣实在少的可怜啊


    “既然如此,奉孝,那我们就去长社!”


    此时的长社,皇甫嵩和朱儁已经被围困了半月之久。


    二人立于城墙之上,看着下方数不清的黄巾贼寇,心里有些没底。


    虽说二人是南路主力,但麾下不过万人,比起城外十数万的黄巾,可谓是杯水车薪。


    朱儁长叹一口气,说道:


    “义真兄,黄巾围而不攻,显然是吃定了我们,想把我们熬死在这城中啊”


    “公伟兄,城中粮草充足又有水源,短时间内,不必担心。”


    “义真兄,可这么守下去,终究会出问题的这次,是某害了你啊”


    “公伟兄何出此言?


    要怪只怪这黄巾贼寇!此等霍乱天下之贼,必定不能长久!


    公伟兄且安心,朝廷一定会派援军来支援我们的!”


    “义真兄,说起援军,我倒是想起了一个人。”


    “哦?何人?”


    “此人名叫孙坚,字文台。


    早年,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兴兵作乱,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聚集起叛贼数以万计。


    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招募精良勇敢的壮士千余人。


    会同州郡官兵,协力讨伐,击溃了这股反贼!


    而我正是那个时候知道了此人,此人有勇有谋,是一员良将!


    出征前,我已表奏此人为我的佐军司马。


    想必,他知道我等被困于此,定会赶来救援我等。”


    “公伟兄麾下竟还有如此猛将!真是天助我等啊!


    既然如此,我们只需在此固守待援,等待时机即可。


    这几日,我观黄巾营帐杂乱无章,军士军纪散漫,已成骄兵之态。


    待援兵一至,我们内外夹击之下,黄巾贼寇必败无疑!”


    朱儁颇为赞同的点点头,对着皇甫嵩恭维道:


    “义真兄不愧是我大汉名将啊!小弟汗颜”


    “公伟兄!不必妄自菲薄!


    来日,我们一同荡平黄巾,一雪前耻!”


    “好!”


    二人不知道的是,不只是孙坚,曹操、卫宁也在率军赶来支援他们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