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十一

作品:《七零假结婚日常[双穿]

    番外二十一


    十月二十一号, 广播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停滞了十年


    了,青年们欢呼着奔走着, 真的期盼的太久了。


    号, 虽还只剩一个多月时间, 可也都跃跃欲试的, 报名的人太多了, 谁都机会。


    听到冯莱莱宣布, 只要是赵家学习班的同学,一个不落地都要参加高考后,赵神转折惊呆了。


    不是学好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体悟赵家的各项传承吗?这咋还要高考?


    外面的青年为高考欢庆激动, 他们并没有,也不需要啊!


    发扬赵家传承, 并终生以此为业,赵家三百年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赵家五祖中最厉害的那位,中了举人后不也还是回归家族本业了吗?


    他们又没有去外面找工作的需求, 家族里都是现成的, 到燕城后家族事业更是红火着步步走高,所以高考什么的他们压根就没以为和他们有关。


    想归想, 也没人真敢站出来反驳。


    现在是比五祖还牛叉的,离八方汇聚只有一步之遥的族长, 她说接受过大学教育后你会对家族传承有更深广的想法,学识的高度将决定你能在家族传承上走多高远,这谁能说不信!


    事实也让他们没法说不可能。


    这一年来, 在冯莱莱和李重润的督导下学习和家族传承两手抓,每个人都进步神速。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年来有六个瑞字辈感受到了日华, 其中三人已经开始能点滴的吸收日华了。


    而之前,整个三房瑞字辈中,只有赵瑞谷赵瑞丰能点滴日华入体,赵瑞柏和赵瑞松能感受到日华,别的根本连日华的影子都追寻不到呢。


    一下连出六个能感受日华的,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奇迹,三百年来多少赵家子弟一辈子没能摸到内功的门,只能练外功的。


    赵兴业和赵兴广三个祖父辈已经完全放手了,就是壮年的庆字辈叔伯们也都是从冯莱莱和李重润那里接了教学计划,然后一丝不苟地按着要求往下教导。


    现在,家里的传承教学都是冯莱莱和李重润负责统总的,而经他们制定优化过的整套教学方法,真的效果惊人,一年抵得上过去三五年都达不到的进境,赵家上下都要佩服的五体投地了好吧。


    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新添的能感受日华之力的瑞字辈,还真的是赵家学习小组里成绩最亮眼的,你还能说啥子?


    再想想族长夫妻的学富五车,无所不晓,知识改变一切的思想已在赵家人心中潜移默化了。


    这不连庆字辈的叔伯们都私下里拿出书本笔墨熏陶起自己了,他们这些小辈去考个大学好像也没那么夸张了。


    唉!唉!唉!哀叹连声后,很快就自我说服完毕,屁话没有的,全员参加高考的事就这么确定下来。


    族长定下的方针就没有错的,必须要全力支持,长辈们没有一点含糊。


    就剩一个月了,别的先都放下,赵家上下一心,助力参加高考的瑞字辈最后冲刺。


    中医馆和货运押车的工作也都由庆字辈的叔伯婶娘们接手了。


    中医馆打杂看护病人的事,赵兴广赵兴传两房的婶婶伯娘们倒班顶上了。


    赵兴业家货运这块儿,他的三个儿子出山了。


    货车回来休整时就停在院里,赵庆繁三个人瞅准了空档就上手摸一摸,一来二去就学会了,这一年来已经开得很溜了。


    现在小弟子侄们要高考,该轮到他们站到第一线了。


    学会开车后,其实他们也想出去走走的,只是小弟子侄们兴头正足,三人端着长辈的架子,是不好横插一手的。


    现在终于轮到他们显身手了,赶紧催着霍志军安排发车。


    用他们三人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每趟只一个人跟车就好了,开车保镖都是他,足以应付一切宵小之徒。


    赵庆弘之前之所以带着赵瑞年,也是为了给侄儿带出来。


    这次家族里参加高考的有二十二人。


    九房是冯莱莱,李重润,冯满同三人。


    五房赵兴业家十人,七房赵兴广家六人,十五房赵兴传家三人。


    其中有四个十六岁的是跟着去长见识的,算是为下一次高考攒经验吧。


    高考的报名和考试都得回户籍地,所以赵兴业家的回燕城郊区,赵兴广和赵兴传两家的回通城,都赶在一天集体先回去报了名。


    然后再等高考前两天回去准备参加考试就行了。


    冯满同也回了趟落云县报名,因为提前给大队长田永根去了电话,他在村口拿了介绍信就直接走了,所以沅溪村除了田永根家谁也不知他回去过。


    冯莱莱却不用这么麻烦了,托老公的福,她的户口解决了。


    李重润从来是未雨绸缪,走一步算十步的人。


    而且他已经答允了庄部长要留在部队,参加高考这样的事当然要和跟人报备协商。


    广播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天,他就去找了庄部长。


    说冯莱莱要参加高考,而且肯定能考上,他做为丈夫不想落后太多,也想考大学拿个文凭。


    不然挣钱不如人,学历上又差这么多,他也太不给媳妇长脸了。


    李重润说的还真是心底最真实的想法,无论上辈子他有多么辉煌的成就也都翻篇了。


    这辈子摆在别人眼前的事实,就是冯莱莱很优秀成功。


    之后冯莱莱再上了大学,他抱着果果去学校接她,人家说起冯莱莱的丈夫还只是高中生,想到那个场景,李重润就觉着太委屈自己媳妇了。


    对上庄部长为难紧张的脸,他又有了转折,说自己答应了留在部队就不会悔诺,只是想和庄部长商量个两全之策。


    他考上大学后有信心能自学一切课程,还能门门优秀,就问庄部长到时能不能出面和学校协商,他只参加考试就能如期拿到大学毕业证。


    是的,李重润真的就只是想拿到大学文凭而已!


    听到他这么说,庄部长的为难紧张一扫而空。


    学校给部队培养人才这样的事,自来就有先例,只要李重润能保证自学且成绩优异,这个操作起来是一点难度没有。


    庄部长大包大揽地说都交给他就好,当即让林秘书去人事给李重润开了证明和介绍信。


    李重润的工作关系都在部队,报名高考是需要单位相关证明的。


    之后庄部长又记起冯莱莱好像还是落云县那边的农村户口,那样岂不是还要回落云县考试,这也太麻烦了。


    李重润是军总招揽的优秀人才,他的成绩和供献有目共睹。


    给他的家属解决户口问题,也是应有的重视和体恤。


    这样部队出面,给冯莱莱先开了证明让她先报上名,之后林秘书会加急和落云县那边联系,给她办理户口调转手续。


    因为有军总这边背书,她本人不必回去。


    一个礼拜后,冯莱莱的户口就正式迁到了燕城。


    这个年代这个速度,真的就是特事特办了,可见李重润在军总受到了何等重视。


    ——


    恢复高考后,最踊跃报名的就是下放在农村回城无门的广大知识青年了。


    单身的知青当然没问题,报名后认真复习等着参加考试了就好。


    可嫁娶在本地农村的知青就难了,怕他们考上大学人就飞了,好多家庭为这个都闹得不可开交。


    顾湘这里却很顺利,她本来就是公认的才女,知道能参加高考了,她第一个就要报名。


    冯满成没反对,倒不是觉着有了两个孩子就上保险了,去年开始,村里村外有多少为了回城抛下孩子的,他当然不会这么天真。


    而是他自认很了解顾湘,即便大学生有一个月十几块的补助,对别人来说,一个月吃用之外还能省下几块,搁顾湘这里却是不够花的。


    要三五天吃回大肉,还要时不时做件衣服,她上学一个月咋也要二十五块还冒头。


    顾湘又没有娘家人可靠,除了他这里,她根本没有来钱的地方。


    所以,他暂时不担心顾湘会抛夫弃子。


    而且他也藏了心思,顾湘去报考时,他全程盯着她只报燕城的大学。


    看到顾湘填报的第一志愿是燕城中医大学,他就知道顾湘也还存着比较之心呢。


    从冯满同跟着赵四海三口人去了燕城,年底一分不少地给家里寄来二百块钱,证明他在燕城一样不少挣钱,村里已是明着议论冯家三房没福气,越是出息有本事的孩子越外推。


    听了这些话,赵水柳被戳中了最不想承认的心事,在家里动辄摔盘子打碗不得消停。


    冯满成又能好受到哪里,他一直自诩是家里三个孩子里最能干有本事的,现竟被比成了最没出息的,叫他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所以,他是想等顾湘考到燕城,他也要带这孩子一起跟去的。


    他就不信,冯莱莱和冯满同能做到的,他冯满成只有做得更好,之前不如他们,只是自己没得机会罢了。


    不过要去燕城的事,他跟顾湘和父母都没说。


    只是顾湘要报名高考的时候,他提出了只能报燕城的大学,不行就歇了上大学的念头。


    没想到夫妻俩在这点上倒是一致,冯莱莱不是中医上有成就吗,顾湘偏要也在中医上试试身手。


    特别是见到冯莱莱没有回来报名高考后,顾湘的心气儿更高了,一心想着考上中医大学,要把冯莱莱这个土中医衬得不值钱了。


    却不知他们夫妻在这边心气儿十足地要跟人比高低,人家已到了高不可仰的地步。


    冯莱莱这个大学貌似不用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