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安排工作

作品:《手工博主穿进四合院

    第三章


    轧钢厂作为万人大厂,也是有不少配套下游的。


    比如幼儿园、招待所、医务室、小商店、澡池子等等。


    这个废品收购站算不上完全属于轧钢厂,应该是街道和轧钢厂共管。


    轧钢厂在这里安排员工主要是为了清点从本厂流出的废钢、废铁。


    他之所以知道这个地方还是因为隔壁四合院里就有收废品的。


    这人还是个大喇叭,总往外叭叭,不少人知道了原来废品站福利不差,就是活埋汰。


    丁一就在那人嘴里听过轧钢厂这处回收站,据说光靠轧钢厂的废铁、废钢就能过日子,都不用往外跑挨家挨户去收(破烂),一天就干待。


    当时那人羡慕的表情让原身记忆深刻。


    丁一觉得这个废品站很适合他。


    可以摸鱼,人少麻烦就少。


    而且他会手工,废品站方便搞材料。


    反正骑驴找马,他刚穿过来,信息有限,先干着,以后有更合适的再说。


    他又没有在一个工作岗位奉献一辈子的觉悟。


    杨厂长有些诧异,“你要废品站工作名额干嘛?”


    丁一知道他不理解,因为在杨厂长看来,轧钢厂的工作要比废品站好太多了。


    丁一抿嘴笑笑,“我想去,我身体差,进车间干不动,要是进办公室肯定让您为难。我就寻思着去废品站,也能为咱们轧钢厂做贡献。”


    杨厂长敲了两下桌子,“那你爹的工作?”


    丁一自然不会放弃,“我想卖了,六百块钱应该有人愿意买。”


    他不是乱开价,一些小厂子一份工作也要小四百。


    轧钢厂的工作自然要贵些,因为挣得多福利好啊。


    杨厂长嘴角抽抽,这叫丁一小伙子算盘打得精啊,这一来一去就有一千块钱了。


    不过多了一个名额也是好事,家里媳妇天天念叨给侄女安排工作,可轧钢厂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他也不能太徇私。


    如今可以花钱买就正好不过了,回头让侄女慢慢还就是了。


    “你考虑好了,一旦将名额卖了你再想反悔就不成了。”杨厂长语含告诫。


    丁一重重的点了头,“我卖。”


    杨厂长开始写条子,“这是厂子的介绍信,你拿着这个去街道办办理一下相关手续,再去废品站。至于工厂奖励的四百块钱,一会让吴秘书带你去财务室领取,卖工作的六百你明天来我办公室取。”


    丁一立马明白了,他工作名额被杨厂长买了,这也正合他意。


    既然想要他名额,必须将他工作安排好。


    丁一鞠了一躬,“非常感谢杨厂长,我会好好工作的。”


    丁一出了轧钢厂已经是小有身家了。


    兜里可是有四百块钱呢,在六十年代就是一笔巨款。


    “得存银行。”


    家里连个锁头都没有,他实在是不放心。


    说去就去。


    别看是六十年代,四九城也是有银行的,人民银行,别无分号。


    轧钢厂附近就有一家。


    腿着。


    因为要绕路,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就平平无奇的两间平房,要不是挂着醒目的木牌子,谁也看不出来这是银行。


    门是敞开的,直接进入。


    “大姐,我要存钱。”


    将别在裤腰里的四沓钱掏了出来。


    前两个月,国家才发行新的钱币,十块是最大的面额,百姓的叫法是大黑十,所以四百块钱不是四张,是四沓子。


    银行大姐拿了钱,一边数钱一边问道,“你这钱哪来的?”


    丁一老实回答,“是轧钢厂给的,这是相关手续。”


    这个年代是有敌特的,被人追问甚至举bao都不新鲜。


    就是有陌生人来四合院也会被大妈们问个底掉的。


    不过明天那六百他不打算存这处银行了,找另外一家。


    他记得学校旁边有一家的(都是人民银行分行)。


    银行大姐看了眼,没再多问,开始办理。


    丁一很快就拿到了一张存单,巴掌大小。


    抬头是“中国人民银行储蓄集体户存折”


    忍不住在心里吐槽,明明是一张纸,偏偏叫存折。


    货不对板。


    中间部分是账号和户名。


    对了,这个存单是没有密码的。


    取钱的时候需要拿户口和街道介绍信,很麻烦。


    他存的是三年定期,利率还是很高的,百分之六点五。


    活期是二点一六,就有些低了。


    反正明天还能进账六百,他索性就定存了。


    仔细将存单保存好,他还得去办事,这次他要去街道办。


    街道办离四合院不远。


    继续腿着。


    看着偶尔经过的自行车,丁一露出羡慕的神色。


    曾经入目皆是一片片的小黄、小蓝、小绿,一块钱随便骑,他是骑过就丢,老渣男了。


    现在自行车已经让他高攀不起了。


    果然是风水轮流转啊。


    ——————


    “王主任您好,我是九十五号院的丁一,我爹是丁大山。”


    丁一也郁闷,他也不想将爹挂嘴边,可没办理,之前这孩子太没存在感了。


    王主任恍然,“是小丁啊。”


    丁一也不磨叽,“王主任,我来办手续。”


    王主任接过介绍信,然后有些怜悯的看了眼丁一,“那个…不管在哪工作都是给国家做贡献。”


    丁一连连点头,“是。”


    他自然不会主动说卖工作的事,闷声才能发大财,至于别人,误会就误会吧。


    王主任很快就将手续办好了,“以后有事就来街道办,你爹也是因公牺牲,我们街道会照顾的。”


    丁一真诚感谢,“谢谢王主任了。”


    拿着房产登记表,“房子总算又是我家的了。今天贾大妈就去敲我家门,说让我把房子让给她,我不愿意她就骂人。”


    先给贾张氏上点眼药。


    王主任有些气愤,“你放心,你家房子谁也要不去,那是国家分给你的,她要是还去你家闹,你就来找我。”


    丁一拿着手续再次感谢,“太感谢您了,就是有您这样的好领导,我们才能安心生活。”


    谁不愿意听好话呢,王主任嘴角都是翘着的,“我算什么领导,我就是为百姓服务的。时间还早,尽快去废品站将工作落实了,马上月底了。”


    提醒意味浓厚,丁一立马反应过来了,这个年代有个特别牛批的规定,不管新人哪天入职干没干满一个月,只要发工资新人也跟着发,而且还是整月的。


    真应该让后世那些“资本家”们好好学学,都局气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