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宁王的决心!郭子仪的托付!
作品:《大唐:从马嵬兵变开始,我兵锋河山》 宁王不再犹豫,大步流星出了皇宫。
郭子仪经过几日修养已经能够起身,这天一早用过早饭以后前去拜谢宁王的救命之恩。
“感谢宁王的救命之恩。”郭子仪拜谢道。
“郭状元不必言谢,你等父辈世代为大唐镇守边疆要塞,守吐蕃,退回纥,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一杆大漠银枪更是为威名远扬。”
“哦?看来宁王已知我的身份了。”想来也是,自己已经在长安城有些时日,自己的底细看来已经是瞒不住了。“只因我爹爹不让我统御兵马,这才借着此次武举开考之时,来长安城博些功名,所以也不是有意隐瞒自己的身份,还望宁王见谅。”
“郭状元不必如此客气!称呼郭状元有些生分了,不如我称呼你贤弟如何?你我私底下这样称呼如何?”
看宁王一副毫无架子,有年龄相仿,所谓意气相投,大抵如此了,郭子仪也倒是不在先前那么拘束。
“不过,这次武举场上的暗器刺杀之事恐怕要不了了之了。”宁王面露为难之色,自己本来是想替年轻人申冤,然后保护武将世家的,可惜没有奏效。
“我大概已经猜到结果了。”郭子仪倒也没有天真,一定能够在朝堂之上申冤,将杨暄绳之以法,多多少少已经对此次之行有些失望了。
“我本欲保护武将世家,没有想到,你们这次武举出身没能进到兵部,被派往各地当基层军官了。”说到此处,宁王虽不在武举出身的世家子弟,反倒是对他们一阵同情,奈何朝堂如此风气,宁王便将朝堂之事大略给郭子仪讲了一遍。
没有想到,郭子仪听了之后却是眼前一亮,“基层军官?”
“是啊,不过官职会很小,很难有所作为了。不过你是武状元,有机会我定会向皇上举荐你。”
“宁王....”
“你怎么还在叫我宁王,你叫我大哥。”宁王假装生气。
见宁王如此说,郭子仪也不犹豫了,“大哥在上,请受小弟一拜。”
“哈哈,快快请起,这样才对嘛!”
“大哥,你不知道,我对进入什么兵部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反倒是让我去全国各地当基层军官甚合我心意,我来长安城博得功名,就是为了统兵御敌。只有到边关要塞、全国各地才能领兵在手。若是留在长安城,怕是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统御兵马。”
本来留在长安城,留在权力中枢,那兵部学习之后,随便混个职位,那也比基层军官权力大得多。但是却不能统御兵马,顶多就是小队队长,或是看守京城各门的小军官。这些人看似军官甚高,但是比起地方军官,却是手下权力很小,几乎一辈子也不会遇上兵马作战,除非有人打长安城。
“哦?没想到,贤弟如此志向,不在乎这虚名!”为了这虚名,天下间不知道有多少达官显贵想进入,但是郭子仪却不在乎!宁王看到郭子仪如此说,眼前一亮,“没想到,这下反倒是成全了贤弟。”
不过,有冤不能报,有怨不能明,郭子仪属实还是有点难受。
这杨暄两次想要将自己置于死地,没有想到,最后此人也成为了武举进士,这下恐怕要在太子和宰相杨国忠的安排下,进入这京城兵部的权力中枢了。
宁王眼神复杂了起来。
郭子仪看到宁王笑意脸上突然蒙上了阴云,似乎知道了什么。
“这毒箭真的是杨暄放的吗?”郭子仪意有所指。
郭子仪冷不丁的一句话一下子震惊了宁王.
咯噔!
但是宁王还是小心试探了一下。
“武举场上,你最清楚,贤弟现在还不确定吗?”
“大哥知道我这话的意思。”郭子仪并未明说,可这意思两人已经心知肚明。是啊,这杨暄不过是鹰犬而已,这背后之人怕不是太子,可是这话谁有敢说呢?
这太子在杨国忠,李林甫的支
持下,为了修建驿道,宫廷内院,大肆征用民夫,三丁抽一,为了拉帮结派,买卖官员。众人在威慑之下,朝堂之上,众口一词,一派清明,皇帝陛下不问政事,沉迷于歌舞之中!民间其实对陛下对宰相杨国忠,杨贵妃颇有微词,于是传来风流韵事,以作暗讽。
如今的太子,以后的陛下!
宁王想到此处,便不再犹豫。
“贤弟。”
“如今的大唐王朝已经不复以往,照此情形,我看恐怕会有动荡,只不过早晚的事情。”
“我自小熟读史书,我们远的不说,就说隋朝,这隋朝灭亡才一百多年,当年杨坚不就是横征民夫修建运河,大宠陈夫人,奸臣宇文成都把持朝政。”
“如果把这些拿来跟现在大唐王朝对比,又有何区别?”
宁王双眼深邃,望着郭子仪,意味深长说道。
听到这话,郭子仪神色大惊,郭子仪万万没有想到,这宁王的眼见是如此深远,谁说不是呢?现在大唐王朝皇帝不理政事,三丁抽一,专宠杨氏姐妹,奸人杨国忠把持朝政,李林甫为其鹰犬,当年的大唐开元盛世已经不复所在。
本来下一任君主贤明倒也还好,可偏偏遇到这样的太子,这太子比起现在的陛下,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直以军营为家的郭子仪,如果不来长安城比武,恐怕一辈子也不会想到这些。正如宁王所言,自己崇拜的一个个大将,现在都已经不复以往,哪像开国之时,二十四凌烟阁功勋,开宗立庙,享尽荣华。
可现在正如宁王所言,朝堂风气日下,就连这大唐朝廷举办的武举科考,在这大唐天子脚下,都能遭遇两次刺杀,自己贤弟仆古怀恩差点死掉,这主犯杨暄堂而皇之逍遥法外。
这血淋淋的现实现在就摆在郭子仪眼前,让这个眼睛明亮的善良少年变得有点心思深沉了起来。
眼见这长安城的府衙就在眼前,恐怕自己去了也没什么用,还可能小命不保。
看着眼前的脸上不断变化的宁王,郭子仪并未多说什么,有些东西只有经历了生死才明白生死,经历了绝望才明白什么是绝望。
“大哥,想要做什么?”
宁王目光灼灼地看着郭子仪。
“我想改变这一切,我不想大唐王朝像隋朝一样,短短两世而亡,我想要大唐王朝永固江山,再现昔日的繁华。”
“不,我想要唐王朝更甚于太宗建立的盛世。”
“盛世如愿,朝堂清明,子民安居乐业,边疆不受侵扰,不再有横征暴敛,皇宫之内不再纵情声色。”
看着郭子仪的眼睛,宁王掷地有声。
在他身上,郭子仪感受到了这个大唐王朝皇家血脉的不同。他的心胸里,一直装着大唐子民,边疆稳定,还有这些出生入死为大唐江山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我愿意跟随宁王建立这样的盛世!”
郭子仪眼神坚定,无比认真的说道。
“好!”
两个人的手握在了一起。
从前的他只是为了统御兵马,想在这战场上建立功勋。进了长安城目睹了在这天朝脚下武举场上的连续刺杀,历经生死,如今郭子仪的心智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是刚刚进京城的那个少年了!渐渐地心中开始胸怀天下,有了一种为万民请命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