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希望

作品:《大明:家父朱标,求我当皇帝

    惊呼声响起,顷刻间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只见火盆中的蜂窝煤缓缓燃烧着,明亮的火焰中偶尔飘出一缕淡淡的烟雾。


    “居然真的能烧着!?”


    “不仅仅能烧着,而且都没有呛人的烟雾!”


    “世子当真是厉害!难不成是用了什么稀奇的法术?”


    七嘴八舌的声音响起,人们脸上洋溢着的是喜悦。


    当众人再次看向朱允熥时,眼里的尊崇、敬畏取代了之前的玩笑,此刻的朱允熥在他们眼里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玩的小孩子了。


    “有了这个可燃烧的蜂窝煤,你们整个冬天就不用挨冻了。”


    “大家还可依照此法做蜂窝煤,做好以后售卖出去,买点吃的穿的。”


    “谢谢世子。”


    众人扑通一声跪下,齐声对着朱允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你们起身,快起来。”


    朱允熥伸手去扶跪在他面前的老百姓。


    但他们固执的跪在地上,不愿起身,对于小世子的恩情,他们觉得无以为报。


    “这样,咱们每人用自己身上的一块布给小老爷缝一个百家衣。”


    “好、好。”


    不知是谁提出来的一句话很快便得到众人的附和,于是他们便热热闹闹的行动起来。


    百家衣朱允熥知道,这是民间的一种习俗,代表的是借托大家的福气,让孩子能长命百岁、健康成长。


    这也代表了他们对朱允熥最美好的祝福。


    没用多长时间,他们就将一块缝好的布递给了朱允熥。


    朱允熥拿着那块布看了又看,瞧了又瞧,最后小心翼翼的收好放在贴身的衣物里。


    王景弘没想到朱允熥能如此珍视那块又脏又破的布,毕竟身为皇家子孙,已经见惯了各种珍贵稀奇的玩意儿。


    但他知道这块布是老百姓的心意,不仅代表着大明皇帝对百姓的恩泽,更是子民对皇帝的认可。


    若是知道这里的一切,想来皇上也会十分欣喜的。。


    当他再次看向朱允熥时,他对朱允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他确实和别的世子不一样。


    他没有仗着皇室家族的身份蛮横骄纵,也没有轻视普通的老百姓,他甚至融入到老百姓中凭借自己的聪慧实实在在的为他们做事儿。


    这才是老百姓所期望的君臣。


    看了眼快要落山的太阳,王景弘毕恭毕敬的对朱允熥说。


    “世子,该回宫了。”


    朱允熥最后再看了一眼这里,转身便要离开。


    这时身后的众人不约而同的高喊出声,嘹亮的声音中饱含着他们的不舍之情。


    “恭送小老爷。”


    声音传来朱允熥小小的身体微微一愣,嘴角挂着笑意,便离开了。


    回宫的路上依然泥泞不堪,马车摇摇晃晃的、不赶不慢的向前行进着。


    终于在日落时,马车在宫门口停下。


    朱允熥笑着跳下马车,就要往里跑。


    “世子,您慢一点,小心滑倒!”


    王景弘跟在身后小心看护着他。


    朱元璋听到外面有动静传来,从书案前活动着站起了身子。


    这时一天没见的小家伙从外面冲了进来,朱元璋的脸上不禁露出了笑脸。


    他一边抓过脏兮兮的朱允熥放在怀里,一边问他。


    “怎么脸上脏的像只小花猫一样?今天在宫外做什么了?”


    朱元璋接过宫人递过来的脸帕,笑意盈盈的给朱允熥擦脸。


    “皇上,世子今天做出了蜂窝煤,还给那些灾民解决了他们的生计。”


    “哦~?乖孙儿是怎么做出蜂窝煤的?”


    朱元璋有些不可置信的询问着。


    “是小伙伴说空气进不来,孙儿想着在上面弄几个孔,这样空气就能进来了。”


    “孙儿平日在宫里见宫人


    们生火时,把柴都堆在一起,柴就不容易着火,如果把柴架空一些,火就会燃的很好。”


    “就这么简单?”


    朱元璋笑着问道,因为这个道理生过火的人都懂,就算是他,他小时候也生过火,但他们都没做出蜂窝煤,只有他的乖孙儿做出来了。


    这般的慧眼与聪敏,天下唯有他乖孙儿一人。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不自觉笑出了声,这可是他的亲孙儿呢。


    “还有呢?”


    “世子让那些灾民制作蜂窝煤去卖,这样他们便有了微薄的收入以糊口,另一方面,更多的人用蜂窝煤,受冻的人就越来越少,老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皇爷爷的孙儿真厉害,告诉皇爷爷,孙儿想要什么样的奖励?”


    “皇爷爷,我想以后经常能和那些小伙伴玩儿。”


    “那皇爷爷送你一个皇庄好不好?让他们给你种地,这样你就能经常去皇庄看他们了。”


    “好啊,好啊。”


    说完朱允熥从身上掏出来一块布,递到朱元璋的面前。


    “皇爷爷,孙儿把这块布送给您。老百姓说了,有这块布能长命百岁,孙儿想让皇爷爷长命百岁。”


    朱元璋的手颤抖着抚上那块布,那是老百姓对他们最大的认可与期望。


    “有了孙儿在身边,皇爷爷一定能长命百岁的。”


    说话间,累了一天的朱允熥在朱元璋怀里已经沉沉睡了过去。


    “皇上,不早了,该歇息了。”


    王景弘伺候皇上更衣后,吹熄烛火,便退了出去。


    次日


    奉天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分左右两列跪着地上向朱元璋行礼。


    整个大殿内回荡着他们的声音,气势磅礴。


    朱元璋坐在大殿之上眼神凌厉、不怒自威地看向众位大臣,缓缓开口。


    “诸位大臣免礼,今日朕有一事儿要与诸大臣分享,朕的孙儿、三世子朱允熥昨日去皇城外走访,偶然间为百姓做出了可供取暖的蜂窝煤。”


    话音刚落殿内大臣对视相看,便随之点头附议。


    朱元璋摆了摆手示意众大臣安静。


    “现命工部尚书与应天府府尹一同去皇城外统一收购煤块,下发到各贫困州县,此时正值严寒,其中的迫切紧急,诸位大臣可要仔细斟酌,切不可耽搁拖延此事,否则以重罪论处。”


    “除此之外,诸位大臣还有什么要启奏的?”


    “当下就是天气严寒,突遇雪灾,但此事世子已想出解决之道,因此臣等不再上奏。”


    朝堂上一位大臣直言后,众大臣附议,随之而来的是一阵窃窃的议论声。


    “三世子真是聪慧。”


    “生儿当如三世子啊!”


    听着周围传来的阵阵羡慕、夸赞的声音,朱标张了张嘴却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说我儿子厉害吗?厉害不厉害的,儿子没告诉你,人家只告诉了他爷。


    听闻这样的消息,心底的骄傲和喜悦自然不言而喻,自家孩子如此的好,做父母的怎么会不高兴。


    但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一股忧伤浮上心头,他有个优秀的儿子,但儿子不跟他亲,什么事儿都要别人来告诉他。


    无奈之下抬头后更是对上朱元璋眼里划过的狡黠,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朱标觉得这是他的父亲在向他炫耀,好似在嘲讽他,错把宝当成草。


    想起自己带在身边的已经六岁的朱允炆,每天在府上只知道吃喝玩乐,朱标的心底便生出了一丝丝的懊悔。


    那么懂事儿、听话的一个儿子他却冷落他,朱标竟觉得自己有些不识好歹。


    一时之间,他的心里是五味杂陈,说不出到底是喜怒哀乐。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朱允炆的学习该抓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