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成也陆逊,败也陆逊

作品:《三国:我是关胜,被迫扮演关羽夺回荆州

    而比起他们外界的各种声音来说,孙权这一次是比较信任陆逊的。


    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陆逊的话,那么他们东吴人马估计肯定守不住了。


    虽然说成也陆逊,败也陆逊。


    但是孙权知道,如果没有继续,那么还会有另外一个人出来去承受这个荆州的失败。


    因为他很清楚攻打荆州的这一战,非打不可,除了陆俊还会有其他人站出来,只不过这一次碰巧是陆逊背了这个锅而已。


    而且他很清楚,如果换做另外一个人,估计他们有可能全军覆没在了荆州,而且自己也有可能死在荆州回不来了。


    所以陆逊在他看来是没有过错,反而是有功劳的,毕竟谁也没想到会半路杀出一个关胜出来,灭了他的梦想。


    陆琪已经尽他最大的能力做得最好了,这也是他们能够接受的最好的结果了,其他人可能不明白,但是孙权还是能看得出来。


    要是没有陆逊的话,那么整个东吴就会瞬间被瓦解了,所以帮那些大臣们在叽叽歪歪,在弹劾陆逊的时候,孙权其实是很生气的,因为他们不懂自己可是看在眼里的。


    所以他现在也是无条件的支持陆逊,而且他也很清楚,如果现在没有了陆逊的话,那么整个东湖的房建吃力就会大大的降低,没有陆逊的话,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抵挡住关胜的进攻。


    这并不是说有了路线就一定能够抵挡住关胜的进攻,但是如果没有路径的话,就是一定不能抵挡得住方向的进攻,这就是最基本的区别。


    对于这一点宣传也是十分的明白,他也知道他现在是没有另一颗,付出很好的代价也要保住,陆胜而且还得让陆逊在军中有一定的绝对的话语权,这样才能确保全部人能够团结一致共抗关胜。


    这也幸好他已经落到了按照以往的话,孙策死的时候,临死之前交代他内事不?绝问张昭,外事不绝问周瑜。


    但是此时这两个人都已经离开了他,都已经死了很久了,所以在这种事情上宣传,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在军事上面自己始终都是一个新手,也没有亲自带兵打仗过,所以说他只能依赖陆逊了。


    最重要的是那些伴随着他父亲一起,南征北战的老将们一一死去了,而且之前拥护着他建立江东的那些老将,老的老去,死的死去,在荆州那一站更加是死了一大批,这都是他最大的,最大的底牌啊。


    现在手中的底牌全部都没有了,只剩下一个陆逊,可以真正的放进去任用,陆逊现在就像是他的现在最大的底牌,所以孙权绝对不会再犯糊涂。


    孙权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觉悟,很大程度都是陆逊在跟他做思想工作,在帮他分析当前的局面,还有荆州那一站的复盘之后所得出来的结论。


    这样才能使得孙权真正地去接纳他,而信任他,重用他。


    这一点陆逊想得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他也知道自己空,有才华也是没有用的,如果得不到孙权的信任和支持的话,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关胜把荆州给灭掉之后,再把东吴给吞并了。


    所以陆俊也不怕得罪东吴的大臣们,也要向孙权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定要把特别是东吴的这些文臣,某事如果不能把他们的嘴堵住的话,想要进下一步的策略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即使孙权曾经也试探过他,如果大臣们不服那怎么办?他们依然有意见又该怎么办?然后陆续给他的答案很简单,谁不服就杀谁,谁扰乱军心就杀死,严重的诛灭九族。


    对此孙权也表示了赞同,因为他已经被不信说服了,就是你的话就是他的话。


    因为他很清楚,东吴没了陆逊跟没了,其他所谓的谋士是两个概念,现在唯一能够救动他的人就只有陆逊了,所以孙权也只好无条件的信任吧,然后陆逊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在得到了孙权的允许之下,陆逊也把他的毕生谋划告诉了孙权,成功地把孙孙权说服了。


    而且不仅仅是把孙权说服了,他还用实际的行动来证明了这些大臣的错误,这就有点像当年诸葛亮前来东吴,说服孙权联合刘备一起抵抗曹操的那个味道了。


    陆逊凭借一人之力舌战群儒,把每一个不赞成他的人都怼得心服口服,所有人都不敢吱声,毕竟论学识论经验来说,他们都不是路线的对手。


    而陆逊在制服了这一些文臣之后,剩下来的武将自然也好说,毕竟作为武将来说,没有一个人是愿意主动投降的,他们都希望战死沙场在战场上留下最后一滴血,啊头颅都交给到战场,这才是对武将的最大尊重,这也是他们毕生所追求的一样东西。


    所以这些武将根本就不需要鲁迅给他能做多大的思想工作,他们现在是恨不得要求陆逊带兵出战,讨伐官生从来报仇雪恨了,怎么可能会像这些文臣一样贪生的怕死。


    希望能在陆逊和孙权做思想工作的时候,也陆续来人告知春秋,他们的想法跟陆续一样。


    好好充钱之所以会认同,鲁迅所说的,他之所以会听从陆逊做思想工作的另外一个原因也在这里,因为他虽然还是担心,不过完成我将一起,消极起来不愿意去对抗班上的话。


    那么就算是他自己愿意去对抗关胜,反攻关胜那也没有用,毕竟少了这些文臣武将的支持,成交成功那知本身是不可能的。


    毕竟他也很清楚,虽然自己可以用军令来强迫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远不是不可以。


    他们也没有办法去抗拒遵命,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所做出的事情,他们在战场上能不能尽力的去做,会不会被敌人稍微加一点压力就直接开城投降或者说直接通敌叛,敌叛这就不好说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内部出问题,他根本就支持不住,所以稳妥起见。


    孙权还是先听从了他手下的武将的意思,才敢答应陆逊去做这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