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290章 对策

作品:《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陆先生,可是有办法解决!”朱标急道。


    “很简单,取消徭役!”陆渊说道。


    “什么!如果取消了徭役,那正役和杂役的诸多事情又有什么人去做,修城、营建、疏浚河流等事情具都荒废,那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朱标急道。


    “所有免费的东西,命运在暗中都标好了价码!”陆渊沉声道。


    “殿下,现在的徭役看似不需要朝廷付出什么,便有大量的壮劳力可以使用,但这却是损害国运,缩减王朝寿命啊!”


    朱标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


    但陆渊并没有看他,而是继续说道:“朝廷取消徭役,而把徭役以及其他杂征俱都归于田赋!”


    “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而朝廷与州府想要用人,那自然可以从赋税之中抽取银两,用来雇佣百姓!”


    朱标的眼睛瞪大,竟然解决办法就如此简单!


    但取消徭役,归于田赋之策,必定还要遭受那些地主士绅所抵触。


    那些平头百姓田少,自然缴纳的税赋也少,而地主士绅却是要出大头!加上之前的摊丁入亩的丁银,那就是啃了地主一大块肉啊!


    但只要能够推行,国朝能获得的好处也是极大的。


    百姓不用服徭役,那自然生产效率会大.大提升。


    而朝廷也方便了,想要人就直接雇佣,也不用等待被征调的劳工赶来,效率大.大提升,也免去其中百姓被恶吏盘剥。


    而底层百姓生活好了,那自然便会多生孩子!


    人口才是王朝的根本啊!


    光凭这一点,就足够让朱标有理由推行这个新政了。


    朱标道:“此果然是绵延大明国祚之策,本宫这就去找父皇商讨!”


    朱标没想到自己只是来找陆渊闲聊的,竟然能有这么大的收获,告辞一声,便是匆匆离去。


    .........


    “如今大明国力蒸蒸日上,天下承平!百姓也安居乐业!”


    “但正如陆渊所说,后世子孙,又哪里都是明君!”


    “历朝历代,莫不是开创初期海内殷富,百姓安宁。但不过百十年,便会制度崩坏,恶吏横行,直至王朝覆灭!”


    “曾经,咱想着只要咱能够把一切制度都定好,那定然能保住咱朱明天下千百年,但咱错了!”


    “大


    明国祚不过276年!”


    “咱能做的,只有为你,为朱家后世子孙攒下厚厚的基业!”


    “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万世!”


    “但新政才在西南与福建推行,贸然又推行新政,恐怕不妥。”


    “这样,取消徭役之政便暂且压下,等待明年。”


    “你先写一个折子,明日早朝商议各州县的田赋及其他商税、关税全部征收银两缴纳之策。”


    朱元璋听完了朱标的讲述,直接拍板。


    朱标原本还担心朱元璋操之过急,反而办了坏事,如今这正与他所想不谋而合,他哪里会不答应。


    “父皇英明,儿臣这就写奏折!”


    便在此时,蒋瓛急急而入:“启禀陛下,边关传来八百里急报,鞑子突袭营州中卫,如今将军石关已失!”


    “鞑子正在围攻平谷城!”


    “甚么!他们如何能轻易破关!”朱元璋猛地站起,眼睛瞪如铜铃。


    朱标也是急道:“将军石关乃是重要关隘,布置重兵,如何会失?”


    “这个,北边的战事突然,锦衣卫传来也并不全,卑职会派人全力调查此事!”蒋瓛连忙说道。


    “这些鞑子,不但想要威胁大明京师,还想重新南下!真是狼子野心!”朱元璋道。


    “但朕早已经派人通知九边加强防备,如何还会被鞑子破关!这将军


    石关守将是何人?”


    “此关守将乃是营州中卫千户瞿绍!素来骁勇,多有战功。”蒋瓛道。


    “功就是功,过就是过,他丢了边关那就是重罪!”朱元璋冷声道。


    “留着他,那边关的军士如何看朕,平谷城的十万百姓如何看朕!”


    蒋瓛连忙低下头,不敢再言语。


    “父皇,如今紧要之事是击溃鞑子,阻止北元南下。”朱标说道。


    “还需早做计议才好!”


    朱元璋也冷静下来:“鞑子,此次出兵多少万?”


    “北元太尉纳哈出率军十万佯攻河流口,吸引数卫所军力。”蒋瓛说道。


    “而后,乃儿不花率大军二十万突袭,这才能一举破关!”


    “纳哈出,贼子尔敢!”朱元璋大怒。


    纳哈出是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裔孙。元至正十五年时,朱元璋攻克太平时将其俘虏,因其为名臣后人之故,好言劝降。


    纳哈出不降,朱元璋念其心系元廷,遂给予银两放归。元顺帝封其为丞相,后又封太尉。


    朱标皱眉:“


    纳哈出有部众数十万,频繁地驱兵南下,乃是北边大患!”


    “而乃儿不花曾经是大明降将,洪武九年叛归漠北,又得到元主赏赐,委以重任!”


    “这两人都是大明的威胁啊!”


    朱元璋皱眉思索片刻道:“蒋瓛,你广派人手,调查北疆情况。”


    “另外派人召集兵部尚书,五军都督,商讨平元之策!”


    兵部尚书沈溍,左军都督耿炳文、魏国公徐达、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都督府李达等勋亲武将匆匆入宫商议军事。


    只是朝臣却是为了如何应对而争论不休。


    打是一定要打的!


    但兵部尚书沈溍认为,如今朝廷正在对扶桑用兵,若是两面开战,恐怕于朝廷不利,劳民伤财。认为召集塞王与卫所军支援北平就可以了。


    而以耿炳文与傅友德为首的五军都督府却是认为,鞑靼大动干戈,必须要狠狠地打,打疼他们才不敢南下侵扰。


    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兵部认为五军都督府这是劳民伤财,就差说他们是贪图战功了。


    而五军都督府认为兵部书生意气,不识军事,是在瞎指挥!


    双方各执一词,吵得朱元璋脑仁都疼了。


    徐妙锦坐在院中的躺椅上,看着陆渊端来枇杷雪梨糖水,象只快乐的喜鹊,红扑扑的脸蛋写满了欢喜。


    陆渊将糖水放在小几上,而后坐在她的对面。


    空气中有种甜蜜的味道。


    “伤口还疼么?”陆渊柔声问道。


    徐妙锦不禁又想起了前两天,陆渊亲手喂自己的场景,脸色更是通红。


    但眼下可是在魏国公府,不说被父亲兄长看到,便是给那些下人看到也是够羞人的。


    “好,好多了,我自己来就好了!”


    徐妙锦端起糖水就吃了一口,顿时娇呼一声,却是因为太过着急,舌头被烫到了。


    囫囵着咽下,又吐出粉嫩的舌头,不住吹着气。


    “要不要我给你吹吹!”


    “都怪你,拿这么烫的糖水来!”徐妙锦娇嗔地埋怨了一句。


    却是看到陆渊的脸却贴越近,顿时吓了一跳,身子往后缩了缩。


    “你,你做什么?”


    “给你吹吹啊!”陆渊一脸无辜地说道。


    “我说的是吹糖水!”徐妙锦羞恼道。


    陆渊轻笑一声,看到她羞恼地涨红了脸,也不在逗她,轻轻吹起糖水来。


    这两日间,陆渊能感


    觉到徐达的态度有所转变,虽然没有支持徐妙锦与自己在一起,但至少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对了。


    是以,陆渊借着看望伤势,表示感谢的机会,天天往魏国公府跑。


    除此之外


    ,老朱把霓裳阁还给他了,竟然说是赏赐。


    对此,陆渊只能鄙视老朱的抠门。


    霓裳阁并没有太多改变,就连人员工匠等都是原班人马,看来老朱早就想着还给他的。


    只是,因为没有新一季的新装,霓裳阁的热度下降了很多,虽然定制的单子还是需要排队,但已经没有往日那么火爆了。


    陆渊也不着急,只要等他放出新一季的新装,还是能够重新聚集人气的。


    当然,这几日他天天往魏国公府跑,根本顾不上这件事情。


    钱够花就好!


    陆渊正与徐妙锦闲聊着,突然,一个徐府家丁带着小太监匆匆而来。


    原来,是太子请他入宫见驾!


    陆渊是无语了,老朱家又来白嫖了。


    若非徐妙锦劝说,他恐怕还没那么快进宫,看到那小太监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


    陆渊来到御书房,原本正在房间中踱步的朱标立即迎了上来。


    “陆先生,你可算来了!”


    “嗯,殿下召见,所为何事啊!”陆渊淡淡道。


    “咳,是这样的!”朱标将北元奇袭北平府的消息说了一遍,又说了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各执己见。


    陆渊听罢,直视着朱元璋:“陛下不是已经有了决定了么。”


    朱元璋诧异片刻,随即抚须而笑:“哈哈哈,但咱还是想听听你的建议!”


    “现在大明可是缺兵?”陆渊问道。


    “自然是不缺的!”朱标道,“大明刚立之初,国朝军队有一百七十万,如今,历经战事,但并没有大规模补充军力,但依然有一百二十万!”


    “按我估计,除去东征扶桑,西南、西北以及京城禁军,能调动的兵马还有30万,那为何不能大举出兵呢!”陆渊道。


    “陛下已经在筹措北征之事,边塞重镇的粮草是不缺的。”


    “既然,所有条件都成熟,那便要一举出兵,狠狠地打北元,打到他们疼了,打到他们怕了,他们才不敢惦记南下中原!”


    朱元璋丝毫不意外陆渊知道他在筹备北伐之事,他微微颔首:“你继续说。”


    “如今,北元太尉纳哈出率军十万佯攻河流口,吸引数卫所军力。”陆


    渊说道。


    “而乃儿不花率大军二十万将军石关,今又围攻平谷城。”


    “平谷城乃是北平东北门户,若是平谷城有失,那北元便能够进一步威胁北平,乃至整个东北关隘、卫所!”


    “如今,虽然看似乃儿不花是敌军主力,但纳哈出部众众多,如今虽然在关外与守军对峙,但难保他不会趁机猛攻,一旦河流口被破,那北元两股兵力便能够互为犄角,难以消灭了!”


    “陆渊小子,你说说这个纳哈出!”朱元璋突然说道。


    陆渊微微颔首而后说道:“纳哈出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麾下名将木华黎后裔子孙。”


    “木华黎受封太师、国王,掌管左手万户,统辖兴安岭左右地区。此后他的子孙世袭国王爵,成为辽东方面的地方实力派。”


    “纳哈出此人实乃奸诈小人,陛下放其回北元。但纳哈出返回辽阳行省后,积极对明军的镇压和屠杀。”


    “纳哈出在辽阳招兵买马,收拢自关内溃退自东北地区的故元官吏、将领及军队,他的实力不断壮大。”


    “如今他的主力部队屯驻金山,以东西辽河为屏障,以新泰州为大本营。”


    朱元璋轻轻敲击着桌面。


    纳哈出便是北元在辽东最强大的势力,还对明朝展现出强大的敌意,频繁地驱兵南下,从明洪武五年至洪武十二年,有7次大规模的出兵南下,而小型战役更是多不胜数。


    纳哈出的存在,对明庭统一东北,是一个严重的障碍。


    只是,之前明朝军队一时无力彻底消灭纳哈,朱元璋前后采取一系列对策,集中力量清除小股


    故元势力,剪除纳哈出的羽翼,孤立纳哈出。不断巩固明军在辽东的势力,充实兵力,等待机会。


    同时还采取招谕的手段,争取纳哈出自动归附。朱元璋曾前后四次遣使致书纳哈出,劝其归附。


    在明朝的大力宣传诏谕下,加上故元的势力日益衰落,一些故元在东北的将校自动归附了明朝。


    而在这期间,辽东地区已建立了12个军事卫所,驻扎军队7.5万人。


    而通过海运将大批粮米运往辽东备战。除此之外,还从陕西、高丽购战马近6000匹,装备辽东官军。


    大明朝廷已经做好了大规模开战的准备!


    “即便没有这次北元的突袭,陛下在洪武二十年正月,便会发动第六次北伐!”陆渊沉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