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大明风华(3)

作品:《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爪哇的大使说道:“大明的琉璃虽然好,但并不及西方的琉璃通透,我们还是更喜欢瓷器。”


    “诸位请看过再说。”陆渊笑道。


    玻璃就放在偏厅,等一众大使看到那一块块透明若水晶的玻璃,又是再次露出没见过市面的表情。


    “这就是大明的琉璃?”


    “这比西方的琉璃更加透彻干净!”


    “神奇,真是神奇!”


    一众大使围着玻璃,上下其手,啧啧称叹。


    陆渊笑道:“青青琉璃手可拈,寒花多在雨中添。高风不卷银河浪,仿佛康王谷里帘。”


    “诸位刚才所乘的马车上安装的便是这琉璃。”


    “只要用上这个,那便不用担心屋舍黑暗,另外又风雨不透,冬暖夏凉,实在是好处多多。”


    一众大使顿时又疯狂了,纷纷再次慷慨解囊。


    这间小小的店铺,一个时辰内收入达到了三万两千多两!


    这些外国使团的购买力着实惊人!


    出了店铺,朱标又将他们引到了旁边的钟表铺。


    里面是各式摆钟、座钟,齿轮转动发出咔咔的细微声响。


    一众大使又是惊奇,又是诧异地看着各式造型的点钟。


    “呵呵,此乃大明的点钟,乃是


    用以计量时间之用。”朱标介绍道。


    这些时钟有红木外壳,也有黄铜外壳的,都是造型优美,镂刻着各色图案,精巧不凡。


    只是看着就高大上的样子。


    陆渊又是给他们详细介绍了一遍,自然他是各种吹得天花乱坠,听得那些使臣迷迷糊糊就下了单子。


    这些时钟都是样品,想要购买是要订货的,依照不同款式,工期在半个月到三个月不等,而价钱至少500两起步,上不封顶!


    如今,工坊已经改组成器械司。


    专司负责制造点钟,机械零件等,效率大.大提升了。


    这些时钟内部结构没多大差别,唯一不同的就是外壳。


    当然,对外销售的也就是样子货,高端的产品是不卖的。


    出了钟表铺,众人又看了卖白糖的粮油铺,以及江宁县开设的蜜饯铺子,还有传统的茶叶、瓷器、丝绸等。


    这些大使挥洒出大量钱财,换成了各种商品。


    最后一站,是皇家马车行。


    整个店铺完全是陆渊设计,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内里摆放着各色精致华贵的马车,就如同后世的车展大厅。


    那股奢华看得一众大使都瞪大了眼睛。


    陆渊则是做着


    介绍:“这里的马车都是四轮马车。”


    “之前多数马车都是两轮马车虽然在速度、灵活性和适应性上很着优势。”


    “但如何能能适合诸位尊贵的使者?”


    “两轮马车车厢小,有一小半的重量是压在拉车的牲畜上的,这导致了马车平衡性、稳定性差。”


    “重心靠后容易翻车,重心太靠前马又承受不住。”


    “这些缺点在四轮马车上面统统都不存在!”


    “诸位请看,我们的四轮马车采用先进的转向系统!自由操纵,稳定顺滑。”


    “全新减震系统,打破传统,给你舒适的旅途体验!”


    陆渊又继续道:“为了保证贵客的需要,我们为顾客量身定做每一辆马车,以彰显你的尊贵!”


    “从外观上便可以选择,乌檀木、黄花梨、金丝胡桃木,或者可以定制铁木混合结构,另外可以选装铁甲板,以保证你的安全!”


    “另外,雕花等图案也是可以依照喜好来定制的!”


    陆渊洋洋洒洒地介绍着,听得那些大使眼神发愣。


    他们哪里见过这种花样儿,看着那华丽的马车,听着陆渊天花乱坠的吹嘘,心里真是只想要把马车买回家去。


    连朱标都听呆了,这马车从外观到内饰、轮子,


    窗户,小到窗帘、扶手,座椅都是可以定制的。


    而那位人傻钱多的暹罗使者还真定制了一辆顶配的马车,花了三十万两!


    看得那些大使都是一阵咋舌!


    比不了,根本比不了!


    他们虽然有些钱,但和这个坐拥王国财富的家伙根本没法比!


    等到这些使团离开西山,一个个的口袋那是比纸张还白,但脸上却是带着满意之色。


    ........


    张玉自从投靠明朝,得了老朱赏识,当了五城兵马司的一个副指挥,每日上班点卯,巡视皇城,这日子过得也算不错。


    特别是每日看着京城的变化,这才真正感觉到大明如同朝阳冉冉升起,而北元已经临近迟暮。


    他不由暗自庆幸自己的决定。


    这日,五城兵马司与禁军一同作为太子护卫,引领一干外国使团参观西山。


    张玉也在其中,但这天子脚下,防卫森严,而太子出行,前呼后拥,就算有贼人也是没有机会的。


    正如他所料,一切顺利地将太子护送回宫,张玉婉拒了几个同僚的邀请,准备回家。


    但他走到一处偏僻的小巷,突然看


    到一道人影站在阴影之中。


    张玉顿时心生警惕,手一下子按住了刀柄。


    “呵呵,张知院在大明的日子过得可真是逍遥自在。”那声音干涩沙哑,却是让张玉内心一沉。


    他曾担任元朝枢密知院,统辖一方军政事务。


    元人不相信汉人,张玉能做到这个位置已经是极为不容易。


    张玉在归顺大明的时候,将这些都说了,但此时会在这里提出这个身份的,定然不是普通人。


    张玉缓缓靠近,看清了此人的面容。


    这人年约四十,圆脸、宽阔的下巴、小眼睛、低鼻子,一双细眼闪烁着精光。穿着员外袍,但却是一点不像商贾,更像是能够弯弓射狼的草原勇士。


    “你是何人?”张玉沉声问道。


    “乃儿不花麾下勇士,岱钦!”那人道。


    “你也曾经是大元的功臣,如今为何却是要为明人效力?”


    张玉沉默不语,元庭待他不薄,要不他也不会随着元军退到漠北。


    如今,他虽然投靠大明,但还是记着这份恩情的。


    岱钦撇了他一眼说道:“早知道你们这些汉人靠不住,我也不说别的,你再替大汗办完这趟差事,从此你我再无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