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蜜饯

作品:《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陆渊干脆分给众人,赵初三看着那漂亮的果子,有些不舍得吃。


    但不吃,就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好还是不好!


    “说实话,咱从小到大,还没吃过这好东西呢!”赵初三喃喃自语着,将蜜饯放入口中。


    随即,一股甜蜜的味道在口腔中扩散开来,赵初三瞬间睁大了眼睛。


    “太,太好吃了!”


    赵初三有些不好意思地左右看了看,但发现旁边的人就如同他一样,一个个吃得手舞足蹈。


    福清公主也拿了一颗杨梅放入口中,甜甜的味道在口中化开。


    这些杨梅蜜饯终究比不少供应皇家的好东西,那些工序复杂,需要的材料也是繁多。


    但这些蜜饯却是自己亲手做的,意义可是不同!


    这可远不是宫廷蜜饯能比的!


    福清公主吃得眉眼弯弯。


    “大家都尝过了蜜饯,感觉如何?”陆渊笑着问道。


    “太好吃了!”众人齐声应道,这可是没有半点虚假。


    这些苦哈哈过年才能吃上一两次糖,还是那些劣等的糖果,哪里吃过这样的美食,一个个简直惊为天人。


    “其他这些冬瓜、李子做好,也是不逊色于杨梅,大家认为这些东西能卖出去吗?”陆渊又问道。


    “当然可以!”


    “不过,陆先生,如果我们都到京城里面卖东西,那大家的生意不就变差了吗?”赵初三提出了问题。


    陆渊微微一笑:“这位兄弟问的好!”


    “若是县里面大量人都做蜜饯,那大家都是竞争关系,一起去京城贩卖,自然没有那么大的市场。”


    “但为什么一定都要卖到京城呢?”


    “这东西一定不便宜,周围其他县城,哪里有人买的起啊!”赵初三说道。


    “若是县里面大量生产蜜饯,那么大家互相竞争,互相压价,恐怕都赚不到多少钱。”陆渊说道。


    听到他这话,众人纷纷紧张起来。


    大家来学这手艺就是想要赚钱的,如今赚不到钱,那还学什么!


    “大家不要急!”


    “我召集大家来,自然是有办法的!”陆渊说道。


    听到这话,众人都是看向了陆渊,想听听他的办法。


    “为了统一标准,防止有人做一些劣等蜜饯,大家可以成立一个合作社,选出一个社长。”陆渊说道。


    “统一蜜饯的制作标准,统一销售蜜饯。”


    “我可以帮你们联系商行,将蜜饯贩卖到各地,这样销路自然打开了,大家都可以赚更多的钱!”


    “陆先生说的好!”


    “我愿意加入!”


    “陆先生真是大善人!”众人纷纷附和。


    眼见时间不早,陆渊送走了众人。


    江宁这边各项政令施行的红红火火,而江浦县那边便是轰轰烈烈了。


    李善长派遣了二十名年轻科道官员,前往江浦县交替清查贪污现象。


    这些愣头青简直是锱铢必究,一点小事都不放过,这些那些侥幸逃过一劫的官员也是纷纷落网,就连那些小吏也是一个个被抓了出来。


    一些犯了小错的官员也被下狱,地牢之中人满为患。


    县城里人心惶惶,一时间地方官员出现大量空缺,那些国子监生不过百人,哪里填补得上。


    地方政务无人处理,盗贼横行,无人处理。


    接连发生多起入室杀人的恶性时间。


    报纸大肆报道抨击,一时间京城震动!


    江宁这边局势已定,陆渊也不用时时操心,便是晃晃悠悠地回了西山。


    只是陆渊还未得闲回到府邸,就是被许老拉到了工坊。


    “许老,又做出了什么宝贝?”陆渊笑呵呵地问道。


    “且稍待片刻,殿下稍后就到!”许老还在故作神秘。


    陆渊倒是有些意外,不知道又弄出什


    么宝贝,还惊动了太子。


    陆渊坐着喝了一盏茶,便看到朱标笑盈盈地进来了。


    “陆先生真是厉害,如今江宁形式大好啊!”


    “光是设卡抽税一项,便是日进斗金!”


    朱标自然十分高兴。


    明朝商税虽然是说三十税一,但实际上十分复杂。


    依照不同的物品,又定制了不同的商税。


    除此之外,还有关税,门税,过坝税,船税,种类极其繁多,税率也不等。


    像是盐、酒、茶、矿等重要物品,税率极高。


    加上各种关税,以至于商人被征收的税率甚至占成本的六七成。


    但这部分关税,很多都被地方截留了,能到国库的并不多。


    但现在江宁主事的可是皇子皇孙,这些钱自然不可能被贪污了。


    朝廷这就增加了大量岁入。


    朱标自然高兴。


    “呵呵,只要让江宁县发展起来,到时候商业发展,带动养殖业、种植业、农业,那么后面便可以带动周围州府,快速发展。”陆渊说道。


    朱标现在逐渐接受了陆渊的思想,思索片刻,便是明白了其中的含义,也是大喜。


    陆渊与朱标聊得起劲,两个工匠抬着一个物件走了进来。


    “呵呵,此事稍后再谈,本宫倒是要看看又鼓捣出了什么好东西。”朱标笑道。


    “请殿下亲自揭开。”许老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朱标上前揭开红布,便看到了一座三尺高的物什,外面由红木构成,表面上有一块玻璃,内里刻着十二个数字,上面还有长短不一的三根针。


    他看着下面有一个铜饼摆动着,每一次摆动,最长的针便走一格。


    突然,短针动了一下。


    “铛铛铛!”突然传来一阵金属敲击声音。


    朱标大为诧异,“这是何物?”


    “殿下,此物名为钟,乃是一种计时器。”陆渊颇为欣喜。


    在古代,最早的计时仪器是圭表。


    商周之时,人们将石柱立在地上,利用竿影的变化来了解时间的变化,即为我们所熟知的竿影测日。


    但这东西没有太阳就抓瞎了。


    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漏壶。


    原理就是插一木尺在壶中,木尺上有刻度,从壶嘴里滴出水,木尺就下降,根据刻度看时间。


    到了唐朝,僧一行改进了浑天仪,设计制造水运浑天仪。


    水运浑天仪用齿轮带动,一个木人每刻自动击鼓,一个木人每辰自动撞钟。这两个木人是运用机械原理而制成的古代机器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时钟装置。


    比公元1370年西方才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六个世纪!


    而现在宫廷里面用的也是水运浑天仪,这种仪器巨大无比,堪比小楼。


    有专门的太监盯着水运浑天仪等到木人报时,太监便会去敲响更鼓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