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我观此书有大火之潜质

作品:《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朱元璋收到西南的八百里加急军报,顿时龙颜大悦!


    这次蓝玉官兵因为百姓协助,损失极小就平定了叛乱。


    蓝玉竟然这么快就将两个贼首都抓到了!


    “好!蓝玉此事办的不错!”


    “下旨增加俸禄五百石,赐各色紵丝五十匹,兠罗锦千条,珍禽异兽十只,骏马十匹!”


    “告诉蓝玉将两个逆贼押回京师,咱要将他们吊在城头上,以警后者!”朱元璋一拍桌案,两撇胡须都在抖动。


    “父皇,这未免有失体统,也会让人认为父皇杀性太重。”朱标劝说道。


    “狗屁的体统!”朱元璋不屑,但也是改口道,“那便安置在官道上警示后人!”


    “父皇英明!”


    “蓝玉在信中也是对父皇的妙计佩服得五体投地。”朱标道。


    “哼!别人不知道,你还能不知道,那哪里是咱的计谋,还不是陆渊那小子的主意!”朱元璋佯怒道。


    “若非父皇这样的雄主,旁人哪里有胆子采用那陆渊的计谋,那陆渊便也只是一个空口白牙的书生而已。”朱标道。


    这话老朱爱听,两撇胡子都翘了起来,掩饰不住的得意。


    “另外,蓝玉在信中对于老六多加赞赏,称其有


    谋略,在西征之事上出力颇多。”朱标说道。


    “哈哈,好,真吾子也!老六也要奖赏!”朱元璋更是欣喜。


    没有什么能比别人夸他儿子能更让老朱高兴的了。


    “不过,西南改土归流,官绅一体纳粮之策,兹事体大,一定要提醒蓝玉那小子不要鲁莽,要循序渐进!”朱元璋又道。


    “是,蓝玉在信里说,他已经在各州府张贴告示,很多百姓主动投诚,看样子想要让西南之民归于王化,也不是那么难嘛!”朱标道。


    “这事情马虎不得,我会派出一千儒生前往西南,教化百姓。这些人就从还没安排的新科进士和贡生里面挑吧。”朱元璋说道。


    “遵命!”


    “父皇,西南大捷的事情,能否在下期的报纸上面刊登?”朱标问道。


    “自然要登!咱要让百姓都看到咱大明军队的风采,不过将那些不能说的政策隐去就是,这些陆渊那小子应该明白!”朱元璋道。


    朱标点点头,他对于此事早有预料,只是例行询问。


    “不过,那些报童也是发挥了大作用,短短几日,便是挖掘出了十多起豪绅欺压良善的事情!”


    朱元璋眉头一竖:“这事情绝不姑息,


    让锦衣卫调查一下,如果是真的,该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有什么背景都不管用!”


    “遵命!”


    ........


    翌日。


    国子监一下学,解缙便是往外跑去。


    身后的同学叫喊,都被他无视了。


    解缙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一家茶馆。


    这里面果然有一个报童正在读报。


    “《大明日报》一文一份,西南战事第一时间了解,江宁扒皮地主被捕,福建按察使不避权贵........”


    茶馆之中一个穿着青衫的年轻人站在台上,周围围满了人群。


    “快念念吧,别介绍了!”


    “对啊,快说说吧!”人群已经急不可耐了。


    年轻书生喝了一口茶,一打折扇:“要说大明将领,当数开平王常遇春、魏国公徐达。但这永昌侯南征北战,败扩廓帖木儿,灭云南残元,那也是战功赫赫........”


    解缙没耐心听那报童说书,直接喊来小二,买了一份报纸。


    如今报纸不但可以在青楼和报童处购买,茶楼、酒馆、驿站等地方也是可以买到的。


    很多读书人都开始有了读报纸的习惯,好了解天下大事。


    解缙接过报纸,第一版就是西南的战事。


    蓝玉与楚王朱桢率军十


    五万大破五十万叛军,而众多西南百姓为官兵送米送衣,一副军民鱼水情的景象。


    这倒是让解缙有些好奇,这西南百姓为何如此热情?


    解缙自从在青楼看过第一份的报纸之后,就落入了这报纸实验的坑里。


    他回去之后立即进行了实验,找来铁球自己一次次实验,但每次都是同时落地,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这问题没有解决,那简直如百爪挠心,那是吃不香,睡不好!


    上课都想着这事情。


    而解缙又看到了第二期的实验。


    【水上飘】


    ‘在碗里装水,把纸张放在水面上,再把针放在纸张上,纸张吸满水沉入了水底,针却不会沉入水底,这是为什么?’


    解缙又是立即做了实验,竟然还是如同报纸上所说,


    解缙又是挠头了,如果将针直接放入水中就会直接沉下,但为何放在纸张上面就不会沉呢?


    解缙简直快挠破头了!


    但他很快放下心思,将报纸翻到最后一页,找到了第三期的实验。


    【鲜花变色】


    ‘取来几枝百合,将它们分别放入混合了朱砂、菘蓝、茜草的水中,看看过几日会有什么变化。’


    解缙虽然不


    明白为什么,但却是立即动起手来。


    他想要知道结果。


    .........


    西山报社。


    众多编辑埋头苦干,一些报童则是将收集来的情报交给编辑,由他们审阅整理。


    陆渊在后院处理公务,但说是工作,他只是喝着茶,翻看着手中的小说。还享受着侍女小手按捏着肩膀。


    他看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是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


    原本他都忘记了罗贯中也是这个时代的人,直到前几日看到一个编辑在看这书。


    陆渊立即以他上班摸鱼的名义,将这本书收缴了。


    陆渊正看得入神,突然感觉不对劲,抬头一看便看到太子朱标站在门口。


    小侍女立即行礼。


    “殿下为何来了?”陆渊依然坐着。


    朱标也不在意,自己搬了椅子坐在陆渊对面。


    “陆先生看什么书,竟然如此入迷?”朱标随口问道。


    他之前也见过陆渊看书入了迷,但那都是什么书,他都不好意思说!


    没想到,陆渊将书推了过来。


    “我观此书有大火之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