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明大诰

作品:《开局盘点那些怨种父子[直播]

    #滴,隋文帝打赏100两银子#


    #滴,隋文帝打赏100两银子#


    #滴,隋文帝留言:感谢仙人指教#


    一顿电子音掠过,沈杳虽不知仙人是什么东西,但还是坦诚地收下了不知名cosplay人士的打赏,并付诸感谢:


    【感谢各位的打赏,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今日法制史专题的第二对怨种父子。这对父子也很好玩,其中呢,父亲在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也颇具争议…】


    【为什么这么说呢?众说纷纭,在世人的评说中,认为他好的人是因为他的勤勉与功绩,认为他不好的人则是因为他的晚年倾轧。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总体上是褒大于贬的,至于儿子,成就同样斐然,就是单纯的在这方面不听话就是了。】


    杨坚(一些“攀比心”):wow,有点意思,俺要继续听一听。


    ·


    同样的白色幕光也投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那里,时年正值明大诰前三篇颁布完成不久,也就是AC1387年。面对着耗时颇久、由自己御制的明大诰,朱元璋颇为满意。


    这不,朱元璋正在奉先殿同皇太子朱标一同讨论政事,其中就涉及到了明大诰。


    “太子,如今已然是洪武二十年了,距离上年《大诰三编》刊行天下已然有半年之久,尚不知如今效果如何,只是朕觉着,可能还不够,总有种还有些未尽之宜的感觉。”


    朱标在一旁恭恭敬敬地听着,回:“父皇,儿臣以为,此事不能心急,社会效果还应当往后慢慢看。只是,儿臣觉得,父皇不必过于忧心了,在父皇治下,如今和乐安康,大诰也定然如此。”


    但并不能解他半分忧愁,朱元璋还是不断在叹气,说起这个,他突然觉着:“太子,朕还是觉得不够。仅仅三篇,且都是比较普适的东西,怕是没太有针对性呐。”


    朱标适时提出了疑问:“父皇,恕儿臣愚钝,不知此话怎讲?”


    “朕还不知,朕就是觉着这大诰还并不算完成,总觉得少了些甚么,但具体要说甚么,还得再往后看看等等朕下发下去的摸排回来才可知。”


    朱标暗自忖度,虽然还是没有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但他识趣地没有再开口。


    没想到接下来自然有人替他解开了谜底。


    一道白光闪过,朱元璋无比熟稔地拉着朱标坐下,冲他道:“太子,快坐下快坐下,仙人又要开始剧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呐可是,若是今天有机会朕定要问问仙人这大诰的事情。”


    朱标:?


    他的眉毛紧紧夹着,因为看到不明物体而紧张使得本就因为羸弱而发白的脸色更为发白,他有些焦躁不安,但回头望了望父皇,发现他再自然不过,仿佛在这之前便看过了多少回了似的。


    他还想再劝父皇谨慎一些,却没想到朱元璋兴致盎然地冲着他开了口,第一句便是:“太子,说起来甚是幸运呐,朕头一次见仙人,一上来便是先讲律法相关的内容,朕眼瞅着仙人讲得头头是道,朕觉着,困扰了朕这么久的问题今天仙人说不定真能帮朕解决。”


    朱标:?甚么


    朱标:……父皇怎么了,莫不是中邪吧(疑惑脸)


    望着朱标狐疑的眼神,朱元璋爽朗大笑,安慰他道:“太子放心,朕此前也同你反应差不多,可此为天意,不可为外人所晓也,况且,朕在这不也是没事么。放宽心坐下来好好听,好好瞧,仙人颇有些幽默风趣的,说不定到头来你倒是比朕都要入迷了些。”


    朱标:……


    朱标:?


    接着,胳膊拧不过大腿,在父皇的“怂恿”下,朱标虽内心百般不信任并疑惑,但还是稳稳坐下,学着他那样仰起了头,望向白色幕光里一身白衣、仿佛在发光的仙人。


    而这边的直播间里,还没等沈杳揭晓答案,弹幕就自行踊跃地猜了起来:


    (早年成就斐然、晚起倾轧的感觉历史上很多帝王都是这样的诶,这不是很好猜诶……)


    (不知道诶,杳杳快揭晓答案吧。)


    朱元璋:嘿,原来仙人叫杳杳,名字很好听。


    朱标(走神中只听见了杳字的音):谣?甚么谣?孤就说这是谣言是假的…


    望着前方岿然不动的父皇,朱标不由暗忖,父皇这也大意了些吧,它自己都承认是谣了…


    朱标(担忧脸):父皇,这真的不是什么敌国又研制的不明武器吗…父皇万不可轻信大意呐…


    轻轻的自言自语忽而话音加大,叫沉迷其中的朱元璋回过神来,复又安抚他“多心”的太子道——


    朱元璋(嘿嘿版):太子放心,当初朕也是这么以为的…(开始摊手)(再次摊手)(又耸耸肩)可惜啊,朕这里应该没仙人甚么可图的,又不花银子又无甚么威胁,但朕图仙人的指点呐…接着往下看就是了。


    话了又补充了句,“朕好前些日子生疑的时候,有派专人出去打听过,并无任何异象出现,也并无类似的传闻…所以说,朕这里是独一份的啊,太子,不必挂念了,嫌疑基本消除,再不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


    说完接着乐呵呵地转回去继续观看,笑容一直弥漫在他的脸上。


    然而——


    【接下来这对父子,……,emm准确来说是这祖孙三代吧,其实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了。】


    朱元璋(突然滞住):?


    朱标:?


    朱元璋(再次缓过神来):朕的皇太子呢?


    朱标(弱弱摇头):儿臣不知道啊…


    【其中,明太祖朱元璋想必无须我再讲了,明朝的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在他的皇太子朱标感染风寒病逝后便择立朱标的第二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继承了皇位[1],此时朱棣仍在燕京驻守,谁料朱允炆登上皇位后一段时间提出了“削藩”[2]的举措,然后捏他的好叔叔朱棣就借着奉天靖难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3],战胜之后将皇位收入囊中,而根据史料记载,建文帝却不知所踪[4]。】


    朱元璋:?


    【在此后,朱棣称帝,继续推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并将帝都迁至北京,政治上的成功成就了“永乐盛世”,但是同时也因削藩不彻底以及五征蒙古、派遣郑和下西洋等使得财力减少[5],为其死后的汉王叛乱而留下祸根。


    总而言之,这是一段颇具争议的几个帝王所创造的历史。言归正传,回到大诰上面来。】


    朱元璋:……


    朱元璋担忧地看了看旁边的朱标,不仔细看竟还没发现,他的太子又消瘦了些许,面容更为苍白,还时不时伴着阵阵咳嗽声,从前康健的朱标竟已好久没见了。


    朱标的睫毛长长的,他低垂着头一下又一下地眨着眼睛,有些恍惚感涌上心头。一阵愣神,他突然回过神来,强颜欢笑了瞬。


    其实他并不是在惋惜皇位,而是在惋惜关于自己早逝的事情,可他觉得,对于一介凡人而言,这实在太难消化。


    却没想朱元璋横眉冷竖,对着他就是一顿输出:瞧瞧瞧,胡说八道,胡言乱语,这仙人净净是胡说八道!皇儿,别信仙人的,一会父皇便叫太医院的来给你好好看看,这风寒如此拖着不是回事。


    朱标(尴尬):…孤记得,父皇方才还狠狠地夸了仙人好些时间呢


    殿内一阵沉闷过后,“胡说八道”的仙人又继续开口道:【朱元璋因为是草根出身的皇帝,从底层慢慢往上爬的过程中,百姓的艰苦、民间的乱象见的怕是只多不少,故而在建立新朝、总结元朝覆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立了“刑乱国用重典”的立法指导思想[6]。


    其实早在西周的时候,颇具代表性的治国理论中就认为应“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6],实行灵活权衡的方针有利于对于国家的统治。


    但是待朱元璋登基后却一反常态,按理说此时新国应用轻典而缓和阶级矛盾,但是他没有,明确地提出了“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6],巧妙地将伦理道德中的预防犯罪职能和法律的镇压犯罪职能相结合起来,我想只看此处就能看出了他十足的政治智慧。


    毕竟明朝建国之时实在太乱,再加上前朝是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原因,用重典似乎确实是要更合适一些的。


    于是,明大诰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明朝初期,为防止“法外遗奸”,朱元璋亲自制定了明大诰作为刑事特别法,其中分为四篇:《御制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6]。作为刑事特别法,它的效力高于律(特指大明律),打击锋芒主要集中于贪官污吏,最后一篇是专门针对于武官的,具有相当的针对性。】


    殿中沉默的氛围忽然被撕裂开来——


    “哎呀!”,朱元璋猛拍下大腿,指着白色幕光中的仙人冲着朱标道,“就是此,就是此!朕就是这个意思,朕这时候怎么没想到呢!”


    想来想去复又感叹道:“瞧朕说的没错吧,仙人今日当真解了朕的大难题,仙人当真是我朝的恩人,天佑我大明!”


    朱标(尴尬):……


    接着朱元璋边说着边意思意思地按了按什么按键,#运气值+10#。


    不知为什么,朱标觉得白色幕光中的白色仙人讲得愈为起劲、愈为卖力了些。


    朱标(小声发言):可是父皇,仙人开头说的是这对不靠谱的祖孙…


    他接着指了指朱元璋,又指了指自己。


    朱元璋(紧急关闭因兴奋上头而露出的牙花):……


    二人复又坐好继续听着仙人念叨。


    【但是大诰也有不好的地方,它滥用酷刑,诸如“剁指”、“断手”等,刑罚十分残酷,但与用重典的理念不谋而合。


    不仅如此,介于大诰中规定了必须人手一本且与犯罪的刑罚(犯笞杖徒流有此法典的罪减一等,没有者罪加一等)的缘故,大诰成为空前流传的法典。甚至风靡到纳入科举考试,但可惜的是,在朱元璋驾崩后没多久,明大诰便被束之高阁,沦为了一本废纸。】


    朱元璋:???一本废纸


    朱元璋(转了转眼睛):朕费劲巴力写了两三年的东西等朕身后就接着就束之高阁了?是仙人疯了还是朕疯了?


    朱元璋(还没缓过来):朕不信!仙人骗朕!


    朱标:……


    朱元璋(复又狐疑):不对…仙人没有骗朕的动机呐…


    接着仿佛像是为了求证一般,朱元璋拾起毛毫便刷刷写了几个大字,一气呵成,稍过一会儿便出现在了天幕之上,赫然是——


    (弹幕:杳杳仙人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朱元璋!)


    正在直播的沈杳眼尖一下子就看见了,诙谐而又利落地回了句:【小心朱元璋老人家气醒了哦,对了,那我还是皇太极呢。】


    朱元璋:……?谁是皇太极??


    朱元璋:朕之国姓可传至万世,吾大明有的是英勇男儿,此人是何人也?


    朱标:……


    不论如何,仙人欺骗的嫌疑就此已经解除,于是乎,朱元璋怎么也想不通:“就这么不听话?好啊你们,可真行啊!一群不肖子孙,听朕的话很难吗?!”


    他接着转头看了看又咳嗽了起来的朱标,二人沉默着对视上,屋内更为沉寂了。


    但谁能不懂对方在想什么呢。


    朱标嗫嚅着想出声,可出声又要他讲些什么呢,难不成要说“父皇,不是我,我很听话的”,可是…


    白色仙人说的那番话如同阴影一般在他的心里迟迟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