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52章

作品:《秦月苏

    没错,刘邦和他背后的女人,在整个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姜素没想到秦晓菱的记忆竟然真的应验了。


    这次换刘邦惊讶了,他不可思议的问道:“姑娘认识我家夫人?”


    他手下觉得不对劲,便悄悄在他耳边说:“沛公,此人自称是第一次来沛县,但却对您和夫人的事了解清楚,依我看,她可能是有目的接近你,沛公不能就这样放她走。”


    “诶?别这么说”,刘邦心想就算姜素是有目的的接近她,但凭她一个弱女子,又能翻得了天?但眼前这个女子看上去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又识得自己和夫人倘若不弄清楚她的身份,就放她走,怕是不好。


    于是他装作好客的样子,欢迎姜素去他家里。


    姜素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让人起疑,便解释道:“别误会,小女子只是个生意人,这些人在外头也接触过不少人,对您夫人可是早有耳闻,如果有机会见到她本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就这样,在刘邦的帮助下,姜素暂且在沛县落脚,马儿已经超负荷,需要休息,车上的干粮也需要补给,一时半会还走不了。


    来到刘邦家中,姜素环绕四周,没想到这吕雉早年时期还是持家有方,整个环境还算一般,不像是有钱人家,但家里布置的干净整洁。


    没一会儿,门外跑回来一个小男孩,还牵着一个小女孩,小女孩浑身是泥,眼泪汪汪的抽泣着。


    男孩喊道:“爹,娘,妹妹摔泥坑里了。”


    此时,房里的女人赶紧跑出来,一面帮小孩擦拭,一面责备道:“盈儿,你怎么没看好妹妹?”


    姜素呆呆得望着面前这个女人,难道面前这个普通妇人就是历史上心狠手辣的吕后么?


    “那这两个孩子?莫非就是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


    她默默的说出声来,这才吸引了吕雉的注意,她回过头来,警惕的质问道:“你是什么人?”


    刘邦连忙出来解释姜素的身份,还把自己的孩子和夫人也介绍一遍。


    尽管姜素怎么说明自己的身份,吕雉依然不太信任的样子,背地里偷偷跟刘邦说:“你怎么什么人都带家里来?”


    刘邦则表现得很大度,表示自己只是助人为乐,热情好客而已,而姜素,则在一旁逗两个小孩,俩小孩似乎很喜欢这个陌生的姐姐,看到孩子的接受,吕雉也不好再拒绝姜素留宿。


    吕雉无奈道:“家中本就不富足,没什么好的可招待姑娘。”


    “夫人如此仁心大度,我很感激,不用特别招待,我只是路过借宿而已。”


    于是,姜素便在刘家住了一晚。


    在刘邦还未成为汉高祖之前,虽说当了亭长,但四十岁的刘邦平日里还是一副游手好闲的样子,家里如果没有吕雉,也很难操持起来,他的两个孩子也是吕雉悉心照顾并教育着。


    年幼的鲁元公主还有些任性,但身为兄长的刘盈此刻已经看出来性格有些软弱,但孩子生性本善,他只不过是在性格强势的母亲的教育下养成的软弱性格。


    晚饭后,吕雉让刘盈回房念书,刘盈一副委屈不情愿的模样,姜素则说道:“我虽然认可夫人的教育方式,但孩子还小,日里念书就够了,夜里还是让他们玩耍休息吧。”


    “不行!”


    吕雉不愿妥协,强硬的语气逼得刘盈眼泪汪汪的走向书房,姜素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生而为子,却要一生作子。”


    她转头对刘邦说:“刘大哥,你这儿子以后会有大出息。”


    刘邦听闻大笑道:“姑娘说笑,稚子不才,何来出息?”


    “诶?刘大哥不知,其实我还会看点面相,大哥和夫人是大富大贵的面相,往后一定能达官显赫。”


    刘邦附和道:“你还别说,之前我外出钓鱼碰见一老翁,他也是这么说的。”


    此时的吕雉一听,便露出不相信的表情,嫌弃道:“你就使劲自夸吧,如果说泗水亭亭长是个大官,那我就信了。”


    “其实,夫人才是真正的富贵相”,姜素顺势夸了一遍吕雉。


    那夜饭后,三人畅聊到深夜,准备回房休息,刘邦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姜素说:“姑娘,我见你那马车已经破损了,要不明儿个,我找朋友帮你修修。”


    姜素见他如此热情,便只好接受了他的帮助。


    果然第二天,姜素一起床,便听到外面的嘈杂声,她出去看,竟然真的是一帮人在帮她修马车,刘邦则在一旁指挥监督。


    见姜素过来,便说道:“秦姑娘,马车快帮你修好了,我见你车上的干粮已经不够了,这就差人去帮你准备些。”


    “刘大哥,你不用这么客气,我也没帮你什么忙,这怎么好意思要你的东西呢?”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刘某本就是这一方的亭长,帮助你是应该的,若是真应了你的吉言,我那两个稚儿往后能有大出息就好了。”


    姜素想了想,便笑着对刘邦说:“会的,刘大哥,今儿个你的恩情我记住了,我这儿暂时也没什么可回报的,我送你四个字吧!”


    说着,她便走到刘邦跟前,凑到耳边,说了四个字。


    刘邦不解,迷惑的问道:“姑娘此言何意?”


    “或许现在你无法意会这四字的含义,但不久的将来,你一定要记起我跟你说过的这四个字。”


    刘邦默默念叨着,他不明白这其中的深意,但似乎也感觉到这是有特殊含义的。


    马车很快就修好了,姜素准备继续上路,临行前,她笑着对刘邦说:“刘大哥,祝你好运,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听到你的好消息。”


    就这样,姜素走了,但她留给刘邦的信息就像蝴蝶效应,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细微的改变。


    姜素驾着马车前行,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嘴里默念到:“应该快了。”


    离开沛县后,驱车径直往西北方向走去,这一路也经过不少村庄和市集,很快,几天后,姜素便能望见远处的长城。


    她知道快到了,这一路她见到了蒙毅所说小规模起义,但是大部分男人都被召集到上郡修长城,或是修皇陵,真正留在村子里的也都是些妇女儿童。


    就在路过离长城数公里外的村子时,姜素见到村口站了一个年轻妇女,她的视线一直望向远处的城墙。


    姜素停下马车,上前询问道:“姑娘,你在等人吗?”


    那女子生得清秀美丽,但眼神里都是哀伤与思念,她说:“我的相公在新婚之夜被抓去修长城,已经很久都没有他的消息,我每日都在村口望着,希望长城能快点修好,这样他就能回来了。”


    姜素心想,这女人的遭遇与自己有些相似,便出于同情,想带她一起去那边,或许这样能够让她见到她的相公。


    女子讶异的望着姜素,问道:“姑娘你也是去长城脚下寻人么?”


    见姜素点头,她突然哭了起来,姜素不明所以,便安慰道:“你不用伤心,反正我也是顺路,你快点去收拾行李,我们一起上路吧。”


    于是,那女子便跟着姜素一同前往上郡,一路上二人聊了对方的事,在看到姜素宽松袍子下的孕肚,女子惊讶的捂住嘴,随后又伤感的在一旁抹泪。


    姜素心想,我都没哭她哭什么,这女子一哭起来就没完没了,一直诉说着自己的艰辛。


    原来秦始皇为了修长城,到处抓壮丁,她的夫君乔装打扮逃了出来,在此地遇见了她,她收留了这个逃难的男子,久而久之二人便产生了情绪,没多久二人便定了婚约。


    村里有一无赖,平时喜欢拈花惹草,无所事事,多次上门求亲,女子的爹爹坚辞不允,那无赖便怀恨在心,在他们二人成亲当晚,向官府举报,一群官兵冲进来,不由分说,便把她的相公用绳索捆绑起来带走。


    自此,她便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冬天来来,她想着相公没有保暖的衣物,便亲手为他缝织棉衣,这次带着棉衣一同前往。


    听了她的故事后,姜素内心有些触动,她对女子说:“我有认识的人在军队里当官,你告诉我你夫君的姓名,我托人找关系帮你找到他。”


    “他叫范喜良,长得高高瘦瘦。”


    “好,我记住了,不知方便知道姑娘你的名字吗?这样假如我找到你相公,也方便告知他你来了。”


    女子听闻姜素能帮她找人,感激的紧握住姜素的手,激动的说:“我叫孟姜女,如果你见到他,麻烦你帮我把这件棉衣带给他,告诉他一定要保重好身体。”


    “孟姜女?”姜素若有所思的望着面前这个女子,难道此孟姜女就是她意识里的那个孟姜女吗?


    如果孟姜女哭长城的事是真实存在的话,那也就意味着她的丈夫现在已经死了,想到这个可怕的可能性,姜素蓦地推开了她手边的棉衣。


    “姑娘你怎么了?是我的请求太过分了吗?如果你不愿意帮我交给他,那我只能自己慢慢找了。”


    “不是这样的”,姜素着急的说不出话来,知道这一切事实真相的她不忍心将这个噩耗告诉她,她开始后悔带孟姜女上路了,可现在眼看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她比孟姜女还焦急。


    她只能告诉这个女人,“人,我会尽力帮你去找,但是你听我说,我不一定能找到他,或者说他不一定还在那,你要做好见不到他的思想准备。”


    听到这话,孟姜女又开始抹泪了,这一副还没到就要把长城给哭倒的架势,姜素也没辙了,既然来了就来了,看来孟姜女哭长城这事真的要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