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妙峰和尚

作品:《推演天机:我有一座听风阁

    在这方圆万里之地,这灵隐古寺算是第一势力。


    其中的高僧,不是下山,在周围的城池,镇子之中,讲经传道,为百姓治病,因此深得人心。


    目光拉近那一座浮岛,灵隐古寺便在其中。


    远远的望去,便是一座巍峨高山,耸立在群山、城池之上,浮岛四周包括底板,都像是被无边的伟力切开。


    形成悬崖峭壁,以及光面的地步。


    看上去,飞鸟难渡,雪山皑皑,唯有中心之处,广大浩瀚,其中又有山头林立,拱卫环绕主峰。


    细细看去,能见到这些小山头像是形成了一层层阶梯般,内内外外共有三层,最外层有着上千山头形成一个大圆。


    第二层,却又有百个山头。


    第三层,则只有寥寥数个。


    最后的主峰,一柱擎天,如入云一般。


    大小山头上,却也是寺庙林立,供奉着一尊尊巨大巍峨的大佛圣像。


    更有甚者,甚至整个山头直接雕刻成佛像,寺庙或是建在石佛底座上,或是存在于石佛掌心之中,其中各有寓意,各有佛意。


    远远望去,端地是豪华气派!


    只见浮岛山门处,一个年轻和尚从狭长入山的石阶上下来,身旁并肩而行的是一个老僧人。


    “首座师尊,您要妙峰寻找的气运至宝,可还有别的线索?”


    来到山门处停下后,年轻和尚对着身旁的老僧人,问道。


    这年轻和尚,仪表俊美,气质温文尔雅,一身白月色的僧衣,看上去极为圣洁,犹若佛光绕身。


    和尚法号妙峰,是灵隐寺年轻一辈的第一人,佛心无缺,自有慧根,被誉为灵隐古寺万年来第一个有机会成为圣佛的存在。


    与妙峰和尚不同的是,一旁的老僧人,则是穿着黑衣僧袍,看上去却要显得庄严肃穆许多。


    “呵呵……”


    却见那老僧人听了这话,面露苦笑之色,他摇了摇头,叹道:“我只知道这气运至宝名唤‘灵隐悟道钟’。”


    “此宝,与十万年前,被一只妖龙所窃。”


    “那妖龙修为不差,有着妖帝级别,血脉更是不凡,似乎是祖龙第九子,螭吻一族。”


    老僧人一边说着,一边轻叹气。


    “我灵隐古寺,存在数十万年,当年香火无尽,寺内坐镇圣佛百余,罗汉无数,却因为失了那一灵钟,而没落。”


    “此番叫你下山,也并非是为师的想法,而是主持……”


    说完,老僧人看向妙峰和尚,更准确的说,是看向妙峰和尚的那一双眼眸。


    那黝黑的眼瞳,看上去与常人无异,但细细端详,却又能看出其每一条纹理仿佛是雕刻上去的般,竟有佛纹梵印漂浮。


    在眼瞳的最深处,还有佛学法印,好似双眸如佛眸般。


    一眼看去,外人便会心神平复,如有佛语绕耳,心中难起煞气、凶戾之意。


    这眼睛,很不凡!


    “为师佛法不精,也没有看出这一双眼睛能有什么玄妙之处,但主持却说你身具慧根,有着一双慧眼,能寻到气运至宝的下落。”


    老僧人失笑道:“为师也不多言,时候不早了,就此别过吧。”


    说完,老僧人双手合十,闭目口诵佛语。


    “阿弥陀佛!”


    妙峰和尚会意,同样双手合十,回礼道。


    这时,二人身在的山门处,蓦然泛起佛光,而后这道佛光便降临在了妙峰和尚的身上,让他的身影不断变得虚幻,直至如烟尘般消失……


    作为三国三不管的地带,石州可谓是鱼龙混杂的混乱之地。


    其中打家截道的事情,可谓是司空见惯。


    这片山林可是由一个姓林的山匪头子占据,不过十里外的山头,又被一个姓陈的土匪占据。


    此刻,一条苍茫官道上,黄沙避空,扬尘盖住方圆百里之地。


    只见到有这么一支队伍,破风而进,横刀立马,却并无军武之风,言行交谈间更是满口污言秽语。


    这便是此地的土匪,头子姓李,道上人称李麻子。


    “老大!你看!”


    李麻子走在前头,而身旁的一名土匪示意他朝左边望去。


    顺着那土匪的指向,能见到一个白衣僧人,模样年轻俊秀,双手合十,正面朝着一只死去的狐狸,口中念叨不断。


    周围黄沙卷动,随风扑面,却在靠近白衣僧人三尺之地,静静沉地,就好像是每一粒沙尘都有了灵智,匍匐在地,叩首般。


    只见到这和尚,盯着面前已经绝了气息的狐狸,口中念叨的却并非是超度的佛经,而是一种独特的佛语。


    此为了因经!


    在白衣僧人眼中,看到的可不仅仅是那一只死去的狐狸,还有狐狸身上不断出现的重影幻象。


    那是一个小孩,拿着长刀,将一只小狗杀死的画面。


    而这些,是土匪们看不到的。


    只见到李麻子御马向前,大刀扛在肩上,来到白衣僧人的周围,绕着其走了几圈,细细端详这个僧人。


    这僧人,看起来细皮嫩肉,没有半点的架子。


    顿时,李麻子心中多了几分轻蔑。


    哪怕是佛门弟子,在这乱世混乱之地,没有修为,也不过是鱼肉!


    “呼!”


    一道凌厉的劲风响起,竟是李麻子挥刀而出,刀口横着斩向僧人的脖子。


    这一刀若是落实了,僧人必将身首异处。


    突然,这刀停了下来,刀口赫然停在了僧人脖子上,锋利的刀刃抵在其脖子,再进分寸,便见鲜血!


    “呵呵!傻和尚,不怕死。”


    李麻子戏谑的说道,目光中带着鄙夷,看着不为所动,仍然口诵佛经的年轻僧人。


    见状,土匪手下们也是轰然大笑,嘲弄不已。


    “万物因果皆循环,前世的因,造就了今世的果。因果已成,因果已了。”


    却见这僧人,诵读完经文,轻叹一口气,道:“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


    “施主,你说对么?”


    僧人抬头,看向李麻子。


    刹那,二人对视,李麻子看向僧人的眼睛,就如同直面佛光,窥见佛理般,整个人脸色变得祥和,心中的凶戾竟直接消弭。


    “铛!”


    只见李麻子手中长刀落地,整个人翻身下马,紧忙来到僧人跟前,躬身谦卑道:“大师!”


    如此突然的举动,惊得一旁的土匪们面露愕然,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老大突然这么谦恭。


    直到他们望见年轻僧人的目光,心中升起佛意,脑中回忆起之前的杀戮过往,顿感悲怆,也是连忙来到僧人面前,高呼圣僧。


    “我不是大师,也不是你们口中的圣僧。小僧法号妙峰。”


    妙峰僧人双手合十,口诵佛语,道:“我见你们放下屠刀,不如入我佛门?”


    闻声,众土匪叩首。


    见状,妙峰和尚笑了笑,便给他们指了指遥远处,那里有着一座浮空岛。


    便是灵隐古寺的方向。


    众土匪感激涕零,朝着那浮空岛,三叩九拜而去。


    “阿弥陀佛。”


    妙峰和尚口诵佛语,而后往下身子,抓起地面的黄沙,在半空扬起。


    此刻,一阵风吹来,将黄沙吹响了一个方向。


    随后,妙峰和尚便朝着那个方向,一路直行。


    佛门讲究‘随缘’,缘到意成。


    既然没有关于灵隐古寺那一口灵钟的线索,那不如心中有意,随风而行。


    而在这个方向,不是多少万里外,有着一座巨城。


    玄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