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直播后续:心思各异
作品:《开局给朱棣直播‘大明战神’》 朱高煦和朱高燧进入寝宫看望朱棣,一旁徐皇后神情带着丝丝忧虑坐于椅子上正和姚广孝说着话。
徐皇后身上穿戴首饰很少,处了必要的配饰之物只有一身简单的宫服,端坐在椅子上面容柔和却又不乏一丝英气和威严。
徐皇后徐妙云徐氏出生将门,是威名赫赫的中山王徐达之女,自幼天资聪颖、见识不凡有‘女诸葛’之称。
靖难之役爆发后,也是有徐皇后坐镇北平守卫后方让朱棣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打仗的重要原因,是朱棣的贤内助,也是朱棣敬重的爱妻。
“儿臣参见母亲。”
“母亲,姚师傅。”
见两个儿子进来,徐皇后并没有露出丝毫喜悦,而是皱眉问道:“你大哥呢?”
朱高燧转头望后看去:“咦?大哥刚不就在外面吗,怎么没进来,大哥,大哥!”
他朝外面喊了两声,朱高炽在王用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进来,可惜两条胖腿不听使唤,老是打滑,王用一个人差点扶不住。
“燧儿去扶你大哥一把。”徐皇后喊道。
“好勒!” 朱高燧从地上起来去扶自己大哥。
皇上已经无碍,眼前又是皇家的家事,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姚广孝并不想参与站出来道:“娘娘,既然已无事老臣就先离开了。”
徐皇后点头:“今日麻烦姚师傅了。”
姚广孝离开后,这边朱高煦还跪在地上,并未被叫起。
他抬起头小心翼翼地瞧了自己母亲一眼,徐皇后的目光却如一道利刃般穿过来似要将他那点小心思看透。
朱高煦心虚地低下头:“母亲。”
“我只吩咐了人去东宫叫你大哥过来并未叫你们,你们是如何知道皇上昏迷不醒?”
徐皇后轻描淡写的话语却如一道大山压在朱高煦身上,让他有些慌乱不知如何解释:“儿臣……孩儿……”
难道要告诉自己母亲他汉王府在宫里安插了人?
“母亲此事是儿臣去通知的两位弟弟。”朱高炽走过来气喘吁吁地俯身朝徐皇后行礼,同时为两个弟弟解围:
“儿臣听闻父皇出事,想必二位弟弟心里也是担忧父皇所以自作主张派人去把他们一起叫了过来,母亲要怪就怪儿臣吧,”
朱高炽以头磕地,将责任一并揽在身上。
“是啊母亲,是大哥通知我们的,听闻爹出事儿,我的心里也是担忧至极,心急如焚啊。”朱高煦赶忙说道:“我和老三一路骑马疾驰,不敢有丝毫耽搁,还好爹没事。”
说着他大松一口气,仿佛之前听闻皇上昏迷真的有多担忧。
徐皇后目光在几人身上打量一眼,知子莫如母,对几个儿子的德行徐皇后了如指掌,但她并没有追究下去,而是松口道:“起来啊。”
“炽儿,过来。”
朱高炽上前一步战战兢兢朝徐皇后躬身一拜:“母亲。”
徐皇后瞧着自己儿子惨白到没有丝毫血色的脸,眼里露出心疼,掏出手帕替他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我儿无需如此。”
“母亲我……”朱高炽眼眶一红。
“之前天上人所说的事母亲已经全部知晓,姚师傅也已向我解释,那并非仙神,而是后世之人通晓的我大明朝一段历史。”
徐皇后语重心长道:“你无须将所有罪责揽到自己身上,后世儿孙不孝非你之错,连功在千秋的始皇帝也无法保证子孙是明君之相,何况是你。母亲听闻后世之人所说仁宣之治便大感欣慰,在你的治理下大明朝繁荣昌盛、政治清明,你做的很好。”
旁边朱高煦瞪直了眼,什么叫非太子的错,明明是他的孙子差点将大明霍霍完,这还不是他的错,那什么叫错,母亲也太偏心了吧。
朱高煦愤愤不平,认为徐皇后偏心。
朱高炽已经哽咽:“但儿臣还是做错了许多事让蒙古壮大起来,是儿臣的罪过。”
“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徐皇后说:“我儿无需多虑,只要你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天下就依然是我大明朝的太子,你父皇性情如火,一时气急攻心母亲会好生劝慰他。现在有件要紧的事需要你去办。”
一直神经紧绷的朱高炽在自己母亲的劝慰下,心里好受许多:“母亲请讲。”
“之前锦衣卫来报,紫禁城外有众多百姓围堵,民意沸腾,如今你父皇还在昏迷中,你作为太子,这件事就由你去处理吧。”
“是。”
“母亲,之前紫禁城外的百姓我也看到了,不如让我去吧,我保证办的漂漂亮亮。”朱高煦跃跃欲试,他已经想好等会儿派人要怎么煽动百姓了。
“太子是储君,此事自该由他出面,”徐皇后毫不留情地拒绝道:“你们既然忧心你们父皇身体,那就留在这里好好侍候皇上。”
“可是——"
徐皇后眼睛瞪过来,朱高煦只好不甘不愿地答应道:“那好吧。”像只斗败了的公鸡似的,耷着脑袋和朱高燧规规矩矩站在一边。
朱高炽走出寝宫,先是向一旁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了解情况,思考一番:“如今百姓群情激愤我们需要好好安抚,妄不能动粗伤害百姓。”
他对守在门外道一个太监吩咐道:“百姓久围于宫外,想必已经饥渴难耐,你速带一些人去御膳房带些茶水和充饥的馒头到午门分发给百姓。”
太监领旨后快步离去,朱高炽对纪纲吩咐:“如今天出异象,为防有贼人趁机作乱,你即可派人加强禁宫守卫,同时加强南京城守卫。”
纪纲领命而去。
朱高炽又对先前来东宫传旨如今守候在门外的宦官说道:“王伴伴你现在前往京营传本宫旨意,命他们护卫南京城不可妄动,一切等皇上吩咐再做决断,胆敢跃雷池者,杀无赦!”
如今皇上昏迷,消息灵通的人肯定已经得知,就如他的两个弟弟,就怕这种时候京营中有小心思的人煽动,后果不堪设想。
朱高炽作为大哥虽然对两个弟弟宽容爱护,但对他们身边那些蛊惑怂恿他们奸佞小人决不姑息,一旦他们敢擅动,必须以雷霆手段将其镇压。
等王宦官走后,朱高煦又对王用吩咐:“你速去传召解杨荣、解缙、胡广等人,命他们就今上之事起草几篇发往天下的谕告,主在安抚百姓,巩固民心,同时一定要写明天上之人并非仙神,而是后世之人,此乃大明机缘,是好事。”
末了他对王用说:“起草完之后拿给本宫看,本宫将会在皇上醒来后呈于皇上。”
“知道了,奴婢这就去办。”
等事情一一安排完,朱高炽思量一番确定没有逾越以及遗落之事,就带领身后的东宫太监以及几个守卫安全的锦衣卫往午门走去,他决定亲自安抚群情激愤的百姓们。
……
曹国公府
李景隆披头散发、状若疯癫的坐在地上指着天上哈哈大笑:“皇上,你的后代连我李景隆都不如呢哈哈哈……”
仰头灌了一口酒,李景隆打了个酒嗝,醉眼朦胧:“你瞧不起我,你们都瞧不上我,平时奚落我就罢了,现在还要抄我曹国公府,你清高你了不起!你皇家子孙还比不上我李景隆这个草包呢!”
“爹!”
李景隆的儿子李文跑来看到他这副模样大急道:“爹你快醒醒,别喝了,想想办法啊,再不想办法,我们国公府就全完了!”
李景隆将酒瓶扔到一边,灰心丧气道:“我又有什么办法,皇上早看我不顺眼,现在要抄国公府我哪里有办法。”
“话不是这样说,现在皇上还没有抄我们国公府,我们还有机会,可以提前想办法,”李文握住李景隆的手鼓励道:“如今上天提前降下警示,不就是给我们曹国公府一个自救的机会。爹你万万不可辜负这番机缘啊!”
儿子苦口婆心地劝慰让李景隆坐直身体清醒过来,一想对啊,他现在还没有被囚禁抄家,还有机会。
伸手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为父知道了,你先回去让我好好想想。”
李文走前还不放心,补上一句:“爹你一定要振作起来,我们国公府一家老小未来全在你身上。”
“放心吧。”
南京城的夜晚星空明亮,今晚月色不错,一轮弯月挂于天空,周围还点缀着几颗闪亮的星子。
然而这番美好月色如今却无人观赏。
朱高炽忙碌到深夜,至于紫禁城外守候百姓早已在朱高炽的安抚下回家等候消息去了。
“殿下,皇上醒了。”王用对忙碌的朱高炽说道。
朱高炽站起身:“那快去准备,本宫立刻前去觐见皇上。”
“这……”,王用犹豫地说:“皇上让您不用去了,他此时并不想见你。”
朱高炽一愣,整个人都衰弱了许多,他颓丧地坐于椅子上惨然道:“父皇责怪我理所当然……”
—
朱棣身着一身白色寝衣坐于床榻之上,手中翻着太子派人呈上来的折子,读完之后冷哼道:
“算他这个太子做的还算尽责,就按太子的这份折子去做,立即传告天下,同时吩咐天下卫所加强防范,一旦各地有动乱立刻派兵镇压,让锦衣卫出动严加监视各地军队,尤其是边镇那边,还有蒙古草原,有消息马上传给朕。”
低下守候着文渊阁大学士解缙、杨荣、胡广以及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和兵部尚书刘俊。
得了朱棣的吩咐,刘俊立马说道:“老臣这就去办。”人便施施然的走了。
只有文渊阁大学士解缙忧心忡忡,如今形式对太子不利啊。
旁边杨荣和胡广两人不动声色,对视一眼领旨下去办事。
如今内阁并非明朝中后期内阁大臣那般权利巨大堪比宰相,内阁并无实权只是皇帝顾问顺便当皇帝的笔头负责一些书面记事,俗称秘书,只是正五品的官职。
等事情安排完后,寝宫内再次安静下来,之前徐皇后守候他将尽半宿,本来身体就不好,被他劝回寝宫休息去了,如今空落落的大殿却静得朱棣心慌。
朱棣再没有心思睡下,起身来到朱元璋画像前跪下:“爹,后世子孙不孝差点祸害我大明江山,难道真的是我的报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