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熟悉又陌生

作品:《开元内卫

    一石击起千层浪。


    不少出身世家的人出言反对。


    说张九龄不懂遴选官员流程的,祖宗规矩不能轻改的,甚至搬出先人功绩也不少。


    “朕听你们的意思是,祖上有功这朝堂就是你家的?官位便是你家之物?”


    听得李隆基此问,无一人再敢说话。


    谁敢应这话?应了就是造反,只能连说不敢,陛下英明。


    哦豁!


    没想到李隆基厨艺大进呀,炒地好一手虾仁猪心。


    反对立刻死,不反对慢慢死,还不敢对外传,不然天下世家以外读书人能骂死他们。


    最主要的是李隆基已经有了能对付世家的绝对本钱,也是他敢硬怼世家的底气。


    火药、红薯、造纸、印刷,哪个都是无解的存在。


    要么接受,要么反抗,这是个问题。


    随着一声退朝,大局已定。


    退朝后韩斌去见了李隆基。


    这和长期出差回公司后,要去向老板单独汇报工作是一个道理。


    一是说一些不能在公开场合说的话。


    二是拉近上下级关系,在大唐时代叫君臣关系。


    花园里两人聊了些幽州见闻趣事,不知不觉间就聊到了逃走的刘定高和谢未城。


    “放走谢未城是臣下任性所致,至于刘定高必定恨臣入骨,相信他会主动来找臣的。”


    “也对,若是朕十几年的谋划为人所坏,也必不会放过坏事之人,有此一问只是想提醒你,别为了夫妻之事忽略了潜在的敌人。”


    说完,李隆基一脸戏谑的坏笑。


    “额~这么明显吗?臣已经用内力调节过了呀?”揉了揉自己的眼袋,韩斌有些无语,都怪昨晚太努力。


    “朕是过来人,岂会不懂,房事过度不只是会黑眼圈而已。”


    说着说着就到了关于男人养生的问题,一说起来君臣二人都莫名的有兴趣。


    “你对李琮怎么看?”


    正聊着男人的话题,李隆基突然话锋一转。


    不过,韩斌也知道李隆基的说话习惯,时常冷不丁的会插上那么一句要命的话。


    就像刚才点出潜在敌人的事,其实说的不是刘定高和谢未城,而是提醒韩斌世家门阀的事还要继续下去,所有世家都必须受皇权掌控。


    而现在特意问到李琮,自然不是像表面那么简单。


    “不知陛下所指何事?”


    “哎~~,李琮是朕的长子却不是太子,幼时才能不显唯唯诺诺,现如今无论处事能力还是才学都是上上选,这里面有你的功劳,说你是他师傅一点都不为过,所以朕想问问你的看法。”


    这话是想换太子呀!


    可这话咋接?答换还是不换都不行,韩斌只能一言不发,等待下文。


    “怎么?不敢答,还是不想答?”


    “那看陛下想要什么样的回答?”


    “屁话!没想到如此奸猾之语居然出之你口,朕想听句实话这么难吗?”


    李隆基罕见的怒了。


    也是,任谁听到这样的混账话不怒,想听什么你就说什么,那还有什么好问的。


    可不这么答又能怎么回答,说李琮能当太子?还是说太子之才高于李琮了?


    只要你的话里有偏向这两处的,李隆基事后会不会觉得韩斌别有用心。


    站队的事绝对是送命题!


    “陛下,您觉得臣怎么回答才没错呢,庆王和太子臣任选一人,陛下就开心了?”


    直指内心的回答让李隆基胸膛起伏不定,没一会便闭目沉思起来。


    是呀,都是自己的儿子,觉得亏欠李琮就让他当太子。


    那李瑛呢?


    他已经是太子了,虽然才能不如李琮,但轻易的换下来,对他又何尝公平。


    见不得李隆基一会叹气一会摇头晃脑的,最主要是他不点头,韩斌也不敢走不是。


    “陛下,依臣之见,何不问问他们自己?说不定庆王还一定想当太子呢?”


    “胡说!太子乃国之储君未来的皇帝,何等尊荣,哪有人不想当的!”


    李隆基有些气愤,当初大哥李宪就是太子,自己何等羡慕。


    要不是后来在复辟李唐江山时立下大功,兄弟几人感情又好,太子是一定轮不到他来做的。


    历朝历代又有多少人为了太子之位兄弟相残,可眼前这货却说有人不想当太子,你说气不气人。


    虽说是呵斥,但韩斌已经听出李隆基的怒气小了不少。


    “人各有志嘛,您看有多少人希望能天天上朝仰望陛下容颜,庙堂之上指点江山,可臣就只想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要不是怕您生气臣今天都不打算来。”


    “你~~,哈哈哈!也是也是,从认识到现在,你还真没在公事之外主动进宫请安,哪怕在洛阳城闲逛也几过皇宫而不入,好不容易来一次还是讨分红的。”


    笑一笑十年少,笑完烦恼自然消。


    可是你说这话就很没意思了,听上去就像老子办什么事都是向钱看一样。


    不过,想想也的确如此,突然觉得有点对不起李隆基。


    “元一!随朕出宫走走!今天所有消费都由韩公子买单!”


    消费?卖单?您这新词学得挺快呀,看来李隆基没少去仁义楼消费,以后要好好用你的名声来打广告。


    如今的洛阳城对韩斌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水泥在道路和建筑上的运用多了起来,城市排水系统让街道无一点泥泞,尤其是化粪池的普及,使城市的空气清新了不少。


    一样街道建筑,不一样的感觉,看来李隆基没少在这方面花钱。


    听说关中这两年来雨水充足,粮产盈仓,所以长安城也进行了城市改建,也说明李隆基又打算迁都了。


    “走开走开!快把这几个死人抬去埋了,放在这等着发臭吗?”


    韩斌李隆基两人正愉快的聊着天下的改变,畅享着未来时,一处院落门口围了不少披麻戴孝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哭地凄惶。


    见有热闹可看,君臣二人也围了上去,喜欢看热闹性格古今如一。


    地上并排着六具尸体,皆是男子,虽然尸清理过,却也能明显看出几人的死因。


    两人头顶有凹陷,剩下四人手脚多处骨拆,头和脸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砸伤。


    围观众人见两个衣着华贵的人打听着,好事者就讲起了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