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狡猾的胖贼

作品:《开元内卫

    见两人求饶,韩斌挥手阻止了盾马。


    两个小贼长相与契丹人有很大的不同,可韩斌却说不出哪里不一样,而且一瘦一胖,一高一矮。


    如果刚才那番话由另一个说出来,韩斌可能就信了他们家境贫寒,可从这个胖子嘴里说出来怎么就这么怪呢?


    “从哪来的?”


    “西边来的。”胖贼眼神飘忽的答道。


    “家中老母真的病了?”


    这次不等胖贼说话,瘦贼便抢答道。


    “阿妈真的病了,城里的药太贵买不起,只能出来偷盗!还请贵人放了我们,不然阿妈就算没病死也会饿死的!”


    说着便哭了起来,而且越哭越凶,连一旁的胖贼的眼眶也渐渐红了起来。


    盾马看着两人也有些不忍,偷偷的看了眼韩斌,好像在问“这么可怜的人还杀吗?”


    边境贸易的诞生除了吸引商人外,还吸引来了不少穷困的人到幽州城附近谋生,毕竟人多的地方才有更多机会。


    他们的出现给幽州城带来了很劳动力,也给这个经历过无数次战火的边城增添了许多活力。


    不过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很多人在来到幽州后,本就贫困的生活已不能支持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坑蒙拐骗偷便成了他们唯一能走的路。


    一些道德圣人可能会说什么气节、骨气之类的话,认为人就算饿死、病死也不该去做有辱名声的事。


    其实也不是不可以,说这话的人自己这么做没问题,可你问过家人了吗?


    就像眼前的瘦贼一样,他可以不偷盗,他母亲呢?


    看着自己母亲去死,孝道又在哪?


    韩斌倒也不是一定要为难他们,可万一被骗了不是很丢人吗,尤其是那个胖贼。


    反正今日无事,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也随便了解一下有多少这样的家庭,否则放任不管,总有一天会影响周边安宁的。


    如果贫困人口很多,韩斌不介意为他们找条活路,毕竟幽州的发展还需要不少劳力。


    分给两贼一些烤羊肉。


    吃完后,韩斌便要去看看瘦贼的母亲。


    知道韩斌的想法后,两贼表现各不相同,瘦贼千恩万谢,胖贼则眼神飘忽。


    胖贼瘦贼的叫终究不太好,问了两人叫什么。


    知道胖子叫小山,瘦子叫小明后,便招呼两人向西走。


    “贵人,我家在东面,幽州城外十里,不在这边。”


    瘦子高兴的说道,觉得自己老娘有救了,眼前的贵人不说能不能治病,就算不能相信也愿意施舍些钱财,毕竟唐人还是爱面子的。


    哎?刚才不是说在西面吗?


    “刚才你不是说从西面来的吗?”


    韩斌眼神不善看着小山,看来这货非常滑头。


    另一方面也表示他心理素质不错,生死在韩斌一念之间时,还有胆子扯谎。


    “刚才偷的羊藏在西面。”


    说罢,小山立即从树后拖出一只羊,可不就是韩斌丢的那只。


    盾马看后,一手拎起小山,原来偷羊的人是你,害我刚才冤枉了牧民。


    见要挨揍,小山不停的和盾马说着什么,看上去像求饶也像解释。


    韩斌听不懂,但看的出盾马还是放过了他。


    呵呵,看来口才也不错。


    可羊是从十丈外拖出来的,你管这叫西面?


    “贵人!请听小人狡辩!小人出身西域康国,可不就是西面吗?刚才以为贵人问小人的祖籍,嘿嘿。”


    小山知道羊的事情站不住脚,马上解释起来,然后憨憨的笑着,看着人畜无害。


    还别说,狡辩的不错!西域可不就在西边吗?祖籍也是家不是?


    韩斌也不计较,只是呵呵的笑了两声,有急智的人可都是人才呀。


    这不,心里才说小山是人才,这不就来表现了。


    小山小明没有马,见韩斌要回幽州,小明在前面跑着引路,不停的指引着方向,生怕韩斌走错了方向,误了母亲的治疗。


    小山则不同,韩斌一上马,他便快步上前,牵起缰绳鞍前引路,小心的引导着马避过一个个小坑,还不停地用不太熟练的官话说着幽州盛景,西域趣事,完全不觉得两人行的太慢。


    后世不是常有人说,领导叫人去办事,笨人就实打实的去做,聪明人则是在办事的过程中多和领导接触。


    倒不是说任务可以少做,而是为混个脸熟,以后升迁也好想到你不是。


    如果还能说会道,溜须拍马,就算不升,好处还少的了?


    韩斌不赞成这种做法,但也不拒绝别人拍马屁,毕竟是真的爽呀!


    再说了,若不是有所求,谁愿低声下气。


    “小山,你很机灵,幽州城内找饭吃并不难,怎么会出来做贼?”


    听到韩斌问话,小山顿了片刻,似乎想到了不开心的事,胡吹海侃的人瞬间变的沉默了。


    “因为我和小明都不是唐人也不是契丹人,更不是突厥人,没人愿意用我们。”


    排外,了解!


    人总是喜欢求同的。


    家与家,村与村,城与城之间的人在外地总是更容易抱团,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


    古时争战不休,掳掠人口也是战胜国必行之事,而被掳走的人基本都成了奴隶,比如突厥就特别喜欢做这事。


    奴隶当的时间长了就会被同化,渐渐的就成了他国的人。


    小山听父亲说过,祖上是西域康国人,昭武九姓之一。


    西域诸国时有摩擦,祖上便到了突厥,幼时丧父,母亲是突厥的巫师。


    而古时的女巫在信仰神灵的时期,听上去是个高大上的职业,其实也就这么回事。


    通灵之时,信众难免希望与神灵深入交流,一般人自然没这待遇,可有权有势的人不同。


    他们想与哪位神灵交流,女巫就得成为哪位神灵,不然也轮不到一个康国后人娶女巫为妻。


    小山父亲死后,为了养大小山,其母改嫁后病逝。


    但小山不喜后爹,便与友人结为兄弟逃离突厥,几经辗转来到幽州与小明结伴讨生活。


    可两人到了幽州后,发现唐人并不喜欢他们,他们干的比别人多,拿的却比别人少,有时甚至拿不到工钱。


    想去契丹过活,但契丹人一听到他们有着突厥的口音,对他们的态度比唐人更甚。


    又赶上小明母亲大病,无奈之下两人便起了偷盗之心,然后就遇上了韩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