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坟的青烟

作品:《咸鱼继母日常

    温叶笑了好一会儿, 见徐玉宣一脸的小委屈,便让金桔去端了一碟甜渍梅子过来。


    梅子是去过核的,温叶给徐玉宣一手一个, 然后道:“吃吧。”


    希望这短暂的快乐能麻痹他一时的悲伤。


    温叶又让云枝将温然拿出来的这摞书收起来。


    还是不要一直这么刺激小孩儿了。


    徐玉宣见书都被收走, 以为和他没关系了, 自以为无人察觉地耷拉了下小肩膀,旁若无人地吃起手中的梅子。


    这一幕落在常姨娘眼里,她不禁同温叶道:“宣哥儿看着真乖巧。”


    温叶:“他就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


    常姨娘却不觉得,俗话说三岁看老, 虽说徐玉宣还没有三岁,但很多道理都是通的。


    “他既愿意亲近你, 你也要真心待他。”常姨娘细细敦嘱, “不管日后如何,起码现在他把你当成了亲生母亲。”


    温叶不置可否。


    她怎么觉得徐玉宣更多是把她当成了玩伴呢?


    常姨娘见她不说话, 再次语重心长道:“等你将来有了自己的孩子, 难免会有偏心之处, 可也一定不能忘了宣哥儿。”


    温叶知道常姨娘说这些话, 并不是她对宣哥儿的感情有多深,一切都是为了她能在国公府过得好而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温叶都明白, 是以道:“姨娘,我记住了。”


    常姨娘没有想要求温叶把继子当成亲生儿子对待, 人心都是偏的,就算都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十个指头也会有长短。


    只是好日子都是要经营着过的, 没有感情没关系,起码要有个好的态度。


    听到温叶的应答,常姨娘高兴地哎了一声, 随后视线定格在徐玉宣身上,心里琢磨着这回见到了人,正好能目测一下穿衣尺寸,回头用好料子做一件春裳。


    国公府小公子穿一个妾氏做的衣裳传出去肯定不行,好在还有沈氏,到时候能以她的名义送。


    常姨娘丝毫没有想过沈氏万一不同意怎么办,在她心里,沈氏是最好的主母了。


    她不知道别家妾氏的生活是怎样的,她只知道自己这二十多年过得很好。


    在常姨娘心里,沈氏的分量比温父重多了。


    温然听了自家姨娘和姐姐的话,也开始深思起来,目光不由得落向专心吃梅子的徐玉宣身上。


    如果四姐要把他当亲儿子对待,那她也要把他当亲外甥相处。


    温然心想着,看来以后每门课结束之后,但凡做过笔注的都要好好保存,不能再借给澄哥儿的那个小表哥了。


    他每次还书回来,书都会变得破破脏脏。


    温然不喜欢澄哥儿的小表哥,现在她有亲外甥了,那些书以后都是留给她亲外甥的。


    徐玉宣吃完两颗梅子,忽然感觉肩膀重重的。


    温然见他吃完了,贴心地拿出手帕帮他擦手心残留的糖霜。


    有人帮忙擦手,徐玉宣朝温然露了个笑,一排小米牙整整齐齐。


    温然见小外甥朝自己笑,心也软了软。


    甜食好像真能治愈人,温叶心想,看徐玉宣就知道,他现在的样子仿佛已经将方才那摞书给忘了。


    在温府用过午膳,又要离开了。


    温叶离开前摸了摸柳氏的肚子,问:“是不是还有四个多月,它就要出来了?”


    柳氏满脸柔情道:“是啊,自从有了胎动后,它脚劲可大了。”


    温叶心底计算了下时间道:“真快啊。”


    柳氏以为温叶是羡慕了,赶紧道:“其实也不算快,我进门都快一年了。”


    算算日子,小姑子嫁入国公府也有三个月了。


    柳氏怕温叶会因为迟迟没有孩子一事,变得多忧多思,孩子的事也是讲究缘法的,就像她母亲在生完大哥后,足足过了五年才再有了二哥。


    温叶不知道柳氏误会了,她想的是等柳氏生了后,洗三、满月还有百日,她一定不能缺席。


    这些可都是见姨娘和小妹的机会。


    *


    回国公府的路上,温叶当着徐月嘉的面打开了自家小妹赠送的一箱话本。


    这一次没有谁给她定书单,箱子里基本都是些志怪。


    不过也不是随便挑的,温叶随手拿出来一本,大致翻看了几页,是她喜欢的类型。


    温叶感叹一句:“还是亲妹妹贴心。”


    “姨?”一旁的徐玉宣,嘴里突然冒出这个词。


    温叶非常诧异,“这么快就会喊‘姨’了?”


    话落后想到什么,又抬手拍了拍他的脑袋瓜说了句:“真聪明,下回让你小姨给你多留些书。”


    徐玉宣头摇成拨浪鼓式样拒绝。


    “不要!”


    徐玉宣这个年纪,哪能理解这些‘书’代表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只是下意识打心眼里排斥它们而已。


    温叶觉得,就像后世生物圈学里,食物链上的某些天敌一样。


    她想到什么,又抬头看了一眼徐月嘉。


    状元的儿子抵触读书,果然应了那句:祖坟不可能一直冒青烟。


    “你还喜欢这些?”


    徐月嘉见她望过来,视线随之往书箱中一扫,瞥到几本熟悉的,于是出声问道。


    温叶听着不太对味:“郎君此言何意?”


    徐月嘉移开目光:“其中有几本,我也看过。”


    温叶不怎么相信:“是吗?”


    他给她的感觉不太像是会看志怪的人。


    徐月嘉道:“就在书架上,我看过的基本都做了注解,你可以随时翻看。”


    看志怪还写什么注解啊,温叶无法理解,这不禁让她想起后世那些‘春游写游后感’、‘看电影写观后感’等等。


    但她还是应了句:“好的,郎君。”


    听出了她话里的敷衍。


    徐月嘉:“......”


    *


    初三,国公府的一干亲戚们齐聚国公府。


    有温叶熟悉的昌南侯府徐姑母一家,也有只在敬茶那日匆匆打过照面的几位长辈,更多的还是从未见过的平辈或晚辈。


    温叶一一见过礼后,只剩下一个感受,好多人头。


    徐玉宣外祖家已经没人了。


    而徐月嘉祖父膝下嫡出只有两子两女,庶出倒有不少,在京的有四家。


    徐月嘉的父亲和嫡亲四叔都去世了,亲近的只剩徐姑母和大姑太太两位姑母。


    庶出的叔伯和姑母关系有近有疏,陆氏之前都与她反复讲过。


    虽然国公府的长辈们去世多年,但这些个人里从来没有哪年缺席过,都想和国公府维持好关系。


    温叶被陆氏带着见了和她关系不错的两位庶婶婶,至于其他几位,不用陆氏介绍,她们会主动凑过来的。


    陆氏道:“这是你五婶和七婶。”


    温叶朝她们恭顺一礼,七婶于氏柔声道:“不用多礼,都是一家人。”


    五婶郭氏更为爽朗些,她道:“你七婶说得对,一家人不讲虚礼。”


    温叶记得陆氏说过,除了那位嫡亲四叔外,庶出里,老国公与五叔关系最好,大概是有都是武将的缘由在里头。


    这位五婶家世不高,是五叔在边关时遇到的,老百户的女儿。


    至于这位瞧着温柔好说话的七婶,是陆氏出嫁前的闺中好友之一。


    没办法,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兄弟之间有差七八岁也有差上二十岁的。


    已逝的老国公就比最小的弟弟大二十一岁。


    徐月嘉的七叔只比大侄子徐国公年长三岁。


    而于氏身体不好,大夫说很难有孕,嫁人这些年,只得了一个女儿还差点大出血没了命,后来是从庶出里选了一个姨娘已经不在的庶子记在名下。


    郭氏的孩子比较多,儿子女儿共有六个,徐家五叔没有妾氏,六个孩子都是郭氏一人所生。


    不过徐家五叔成亲稍晚,膝下最大的孩子也才十四。


    温叶方才都见过了,都是眼神清明的少男少女。


    真好。


    也难怪这些长辈里,除了两位嫡亲姑母外,陆氏只和于氏还有郭氏交好。


    见完了一众长辈们,离午膳还有一会儿,温叶寻了个角落躲懒喝茶。


    虽然大多数都是好相处的,但人也实在太多了些。


    桃枝从厨房端了一碟酥过来,道:“夫人先垫垫,方才说了不少话呢。”


    温叶咬了口酥道:“幸好一年只有这么一次。”


    咽下嘴里的酥,又喝了口花茶,温叶微微眯眼瞧着远处游刃有余,却始终无法脱身的陆氏。


    忽然间,温叶就感觉没那么累了。


    果然有些快乐是需要对比才能有的。


    *


    晚间,西院。


    漫长的热闹总算是结束了。


    温叶传了膳,吃饱后,同徐月嘉感叹:“这些年,嫂嫂真是辛苦了。”


    徐月嘉抿了口茶,不动声色道:“你可以选择帮忙分担。”


    温叶听了,立马直起身子道:“其实我觉得嫂嫂还有余力,我看好她。”


    嘴上心疼,她在行。


    行动上帮忙还是算了。


    不过白日里来的长辈大多是女人,不知道是不是温叶想太多,国公府的男人好像都不怎么......长寿。


    她有些不道德的在心底算了算,老国公去世快有十年了,如果活到今时也就五十多一点。


    徐月嘉的二叔、四叔还有六叔也都是正值壮年的时候没了。


    活着的几位叔伯,七叔同七婶一样,身体不太健朗,三叔在老家,身体也一般,只有在京的五叔以及外放做官的八叔尚且坚.挺。


    不过这两位如今都还年轻。


    虽然突如其来的这个想法很危险且极其不地道,但温叶的目光还是不可抑制地瞥向徐月嘉。


    并流露出一股深切的疑似担忧的神情。


    温叶会拒绝,徐月嘉一点不意外。


    可她这突然转变的眼神是什么意思?


    徐月嘉读懂了其中的‘担忧’,可似乎并不止于此。


    至于更深层次的,徐月嘉下意识里、莫名的,并不太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