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章

作品:《君后今天也不想死(女尊)

    这一场春雨来得急,去得也快。


    次日许清焰出门时,雨已经停了,只是屋顶上蓄的雨水还未散尽,顺着檐角淅淅沥沥地落下来。


    她下台阶时,向一旁的偏殿瞥了一眼。


    “走了?”


    “走了。”苏长安低声答,“天刚亮就回去了,道是谢陛下赐榻之恩。”


    “哼。”她从鼻孔里发出轻轻一声,“朕为了他要去吃排揎,他跑得倒快。”


    她今日此行,是为了去长乐宫。


    如她所预料的那样,她将顾怜救下,收入了自己的后宫,尽管从明面上将一切记档簿册做平了,实际却是瞒不过任何人的。


    旁人碍于她的君威,不敢作声,可这宫里终究有一个人,是高她一头的。


    当朝太后,她的嫡父。


    走在宫中长长的甬道上,苏长安似乎对她不以为意的神情,感到很是忧心。踌躇半晌,终是忍不住开口提醒。


    “陛下一会儿见了太后,还是诚心低个头吧。便是他老人家要打要骂,您也少不得咬牙受着了。”


    “你是担心朕会与他顶撞起来?”


    “奴婢相信陛下有分寸。”


    “不,朕没有。”


    “您……”


    早晨的宫苑里,还很安静。


    许清焰瞧了瞧四下无人,才低低笑了一声,“你还记得,朕的父君是怎么死的吗?”


    “陛下!这话可说不得呀。”


    身边人吓了一大跳,警觉地向转角后面看看,才低下头,语速飞快。


    “您生父的死,乃是本朝祖制所致,也并不能够说就是太后逼迫的。奴婢说句僭越的话,您如今只有一位父君,就住在长乐宫里。”


    “你是真不怕忠言逆耳。”


    “奴婢一心一意,只为了陛下着想。”


    “朕知道。”


    许清焰仰起头,悠然看着越过宫墙的一枝梨花。


    “但是,朕适当地与太后较一较劲,反而能让他安心一些。”


    “奴婢不明白。”


    “你说,一个人长到二十岁,才骤然失了生父,她能够与嫡父亲密无间吗?”


    她看了身边的人一眼。


    “太后不是傻子,他够忌惮朕了。”


    “陛下冰雪聪明,是奴婢看不破了。您能这样想就好。”苏长安浅浅吁了一口气,“奴婢昨日还担心,您在延年殿会触景生情,原是多虑了。”


    许清焰没说话,只垂下眼,将心事一同按落下去。


    她是大约半年前来到这个世界的。


    醒来时,身上便多处负伤,左腿更是疼得锥心刺骨,她拨开身旁的几具尸体,从翻倒的马车里爬出来,一路爬出峡谷,才被赶来的人救起。


    事后她才知道,她是当朝的皇次女,是在与长姐一同出外办差的途中,突遭意外,坠下山崖。


    旁人都死了,她虽伤重,却侥幸留了一命,所有人都说这是奇迹。


    只有她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彼时她的母皇已经卧病许久,在得知她的皇姐,大周朝既定的储君意外横死后,直接呕出一口心血,病入沉疴,没几日就撒手人寰了。


    而她,一个自幼闲散的皇女,一个借了壳子的局外人,却被身不由己地推上了皇位。


    这个宝座,是不好坐的。


    尽管乍看起来,朝臣拥戴她,宫人敬畏她,那位膝下并无所出的太后,待她也还过得去。但她心里知道,当初坠崖一事,并非意外那么简单。


    有人想一举除去两位皇女。


    她是一个讨人嫌的,不该活下来的人。


    在养伤、登基、为先帝哭孝之余,她也暗中查过一些事,在下手害她之事上,太后恐怕也是有份的。只是她既没有证据,又碍于身份礼法,总不好轻举妄动。


    于是,她的生父之死,便正好被她拿来做了文章。


    大周朝待后宫向来严格,除了殉葬之风以外,还另有一条规矩,一旦皇女被确立为储君,其生父不论位份,一律处死。这是吸取前朝的教训,为防外戚之祸。


    那时先帝病重,不能理事,此事便是太后代为决断的。而她伤得不能行走,连最后一面也没能见上。


    宫中人尽皆知,她为此心里总有些隔阂。


    太后也曾在人前人后,几度叹息,道是她已经长大成人,不是自幼养在身边的,不求能知冷知热,只求父女之间能有表面慈孝,也就罢了。


    仿佛很是遗憾的模样。


    但是许清焰知道,如此才是最好的。


    于太后而言,假使她刻意亲厚,笑脸相迎,倒容易让人生出警惕。


    反而是摆出一副心怀芥蒂,却不得不低头的愣头青模样,才能令人相信,她对于自己坠崖背后的隐情,是真的不曾疑心。


    而于她自己,就更是有利。


    她与太后有嫌隙的消息传出去,即便太后还想对她下手,也该思量一下,如何不让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


    她要趁这争取来的时间,查清真相,布局反击。


    她本没有当皇帝的志向。


    但是在她如今的处境下,坐稳皇位,和保住性命,是同一件事。


    她又想起昨夜那个眼波温柔的,敢凑在她耳边问“陛下是要留我吗”的男人,不由得扬了扬嘴角。


    要不是看在他母亲手握兵权的份上,她才懒得招惹他。


    不省心的小东西。


    她按下了思绪,整理环佩,走进了长乐宫。


    太后刚用过早膳,正在饮牛乳茶,见了她也不寒暄,单刀直入:“皇儿,对昨日之事,有什么想要解释的吗?”


    许清焰垂手恭立,答得爽快:“回父君的话,没有。”


    “没有?”


    “儿臣敢作敢当,不作分辩。”


    “你未免也太胡闹了。”


    对面将茶盏往桌上重重一磕,蹙眉看她。


    “我朝向来以礼教化,几代帝王,未曾出过这样的荒诞事。你莫非是要学前朝蛮夷,将庶父纳入后宫吗?”


    他道:“传扬出去,你让文武百官如何看你?让天下万民如何看皇家?”


    许清焰低着头,盯着自己的脚尖。


    “不会。”


    “不会?”


    “儿臣已经交代了下面的人,不准将此事漏出风声去。”


    “都多大的人了,如今坐在帝王之位上,还这样天真吗?”太后睨她一眼,“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还当真以为,这样的丑事能不为人所知?”


    话音虽重,脸色却比她刚进门时松泛一些。


    她只默不作声,好像被训得失了措,却又有些不服气。


    “罢了。你如今年岁也大了,又是九五之尊,哀家不过一介后宫男子,也不好太过教训你。”


    对面作势叹了一口气,“说说,瞧上他什么了?”


    “新鲜。”


    “哦?”


    “儿臣的后宫里,只有一个萧昭仪,是父君赐给我的,还有一个沈君,是齐王送进来的。除此以外,就没有旁人了。”


    许清焰抿了抿唇,声音像是有些心虚:“儿臣昨日里,一时情难自禁。”


    太后盯着她,细细打量了片刻,才笑开来。


    “你这话,是在怪哀家为你考虑得少了。”


    “儿臣没有此意。”


    “无妨,你如今是大姑娘了,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你母皇在这个岁数,连孩子都有了。你前些日子伤得厉害,眼下能有心思,也是好事。”


    他道:“此事哀家知道了,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只一样,那顾氏年轻貌美,你自己心中得有数,切不可让他狐媚了你。”


    “儿臣明白。”


    “还有,既然方才提到齐王,她是你姨母,从前先帝就颇为倚重,你初涉朝纲,凡事宜多向她请教,听她的意见。”


    许清焰的眼帘抬了抬,又低下去,假装没听出太后话音中那一丝欲盖弥彰,只恭谨地应下了。


    走出长乐宫,才见苏长安的脸色颇为有趣,像是忍俊不禁。


    “想笑就笑。”她斜了一眼,“这副模样给谁看?”


    “奴婢不敢。”这人抿了抿嘴角,“只是觉得,陛下的牺牲,是否太大了些。”


    “怎么说?”


    “您与那顾贵人,分明是各取所需,如今却说得,仿佛您是被美色乱了心神。恐怕于陛下的英名有损。”


    许清焰转了转脖子,满脸的不在乎。


    “只要太后相信朕是色令智昏,想不到安阳侯与兵权上去,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朕的名声,值多少钱?”


    “陛下可真会开玩笑。”


    “不闲说了,让你查的事,怎么样了?”


    “问清楚了。这顾贵人是去岁入的宫,那时先帝已病重了,由各官宦之家选送了几名年轻朝气的男子,也有些冲喜的意思在里头。不过如咱们所见,先帝并不曾好转起来,对这些新封的君侍,大约也是没有心思去碰的。”


    她四下里看看,压低了声音。


    “至少,奴婢看过敬事房的记档,是没写。”


    许清焰走在青砖石铺的宫道上,忽然觉得心情有一些好。


    但她只低低哼了一声,“没写,不代表一定没有。皇帝宠幸哪个男子,未必事事记档,要不然,前朝有宫人在行宫诞下皇嗣,是怎么来的。”


    苏长安觑了一眼这口是心非的人,没敢与她细究,只道:“陛下,还有一事。”


    “什么?”


    “宫中传言,顾贵人初次奉圣,就得了无上荣宠,被赐在未央宫过夜。今早内务府的人过来请旨,问是否要在起居注上记一笔。”


    这人飞快地清清嗓子。


    “自然了,陛下刚才说了,也未必事事都记档。”


    “……”


    许清焰一下被堵得哭笑不得。


    刚想说你如今胆子见大了,一抬头,眉心却深深拧起。


    皇宫一角,浓浓一缕黑烟直上云霄,显然并非吉兆。


    苏长安也瞧见了,正好前方有小宫女忙忙地奔走,像是在呼喊传话,便几步赶过去,拉住一个来问:“出什么事了?”


    对面跑得一头汗,“回陛下的话,是清池宫走水了。”


    清池宫……


    顾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