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愤怒,学子围攻!
作品:《大秦:千古一帝从小兵开始赵启》 赵启努力地回忆着以往所学,在他那个时代,能完整背诵《大学》的可不多。
幸得小时候,家里人拿着背诵古言这件事炫耀,让赵启背了不少的文献。
《大学》就是其中一本,这也是当初赵启于淳于越所说的内容。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思想都出自《大学》。
在程朱理学之后,完善而来的终极进化版,是儒家学说的思想升华。
赵启一边回忆着,一边默写,只是这个时代的小纂写起来笔画复杂,而且他也不怎么会写毛笔字。
过了许久,赵启才把《大学》默写完,当然,肯定有许多的遗漏,可赵启却记不清哪里漏了。
反正精华的部分,都写在上面。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淳于越看着这篇《大学》心中震撼。
全文虽然只有几百字,却给了儒家君子一个完整的行事路线。
良久,淳于越问:“先生,这篇《大学》真是千古佳作啊!”
赵启笑着没有回答,反问道:“那2000人招募的如何了?”
这一声问,把淳于越拉回了现实,他尴尬道:“这……先生,目前还未有招募一人。”
“一个也没有?”赵启面露疑惑,齐国内的儒家文化盛行,为何区区两千人都没招到。
“是的,目前这帮学生还在灭国的愤怒中,要坚决殉国!”淳于越无奈道。
接着,他把今日招募的事情,详细给赵启汇报了下。
原来,接完这个任务的淳于越立刻去临淄城内,见了自己的几个师兄弟,自然是设宴招待了一番。
可等淳于越开口道明来意后,众人无不摇头。
此时的临淄城内,乃至整个齐国的儒家子弟,均在愤恨齐王的不作为。
把齐王投降列为小人行列,而这些学生自诩为君子,君子怎么能和小人同流合污?
加上多年对于秦国蛮夷之地的藐视,自然不会有有人报名参与这件事。
谁参与了这事,等于与小人为伍。
听完后,赵启哈哈大笑:“这帮儒生,还真是迂腐,纸上谈兵,真是可笑。”
淳于越尴尬地赔笑,眼里盯着桌子上的《大学》道:“武成君,这篇《大学》真乃及时雨,若是我等抄录个几十遍流传开去,让这帮学生也看看,秦国可不是什么蛮夷之地。”
赵启微微点头,这大学本身就是自己拿出来武装儒家,外儒内法这样的体系,才是完整的国家制度。
……
三日后,临淄城内。
自从淳于越拿到了《大学》后,立刻找人抄写,总共几百份,然后送到了各个学堂。
当这些把儒家学说当作信仰之人,看到了这篇《大学》,如久旱逢甘霖般心服口服。
“这书谁写的?”众学生不禁问,良久后,才得知,这是大儒淳于越送来的手稿。
淳于越,儒家学派的大家人物,虽说大家对于秦国鄙夷,可对于本派的大家,那是十分崇拜。
原本淳于越来招纳学生,不少人嗤之以鼻,坚持自己心中的君子之道。
可看完这篇《大学》后,不少人变了改观。
淳于越趁热打铁,于今日在城内最大的私塾学堂内,开设了讲坛,说说这篇《大学》的感悟。
众学子闻言,到场了数千人,座无虚席。
淳于越立于讲台之上,身穿白衣,看着到场的众人,心中感叹:看来今日2000名的任务,可以很快完成。
“……所以君子之道,从格物到修身,乃至最后的平天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眼下,秦国所需,为了心中的理想,传播儒家思想,此乃格物之道,今日还剩2000个名额,有谁愿意与老朽一同前往?”
淳于越详细把《大学》逐字逐句解析一遍,末尾说出了秦国招募学生之事,只是他没有说出,这些前往秦国的儒家子弟,就是他平天下重要的一步!
果然,当《大学》这般思想武器放出来后,对于儒家崇拜的学子纷纷举手,想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走完自己的路。
一时间举手不觉,淳于越惊讶地发现,场内四千多人,大部分的人都举起了手。
他呵呵笑道,连忙安排人逐个去登记,萦绕心头的困难终于完成。
忽地,场内一个声音响起:“先生,您都能纂写出《大学》这等著作,为何还要甘愿侍奉秦国之人?”
淳于越心中一惊,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之人,正是当日辱骂赵启的学生,淳于越保持着笑容道:“《大学》并非我所著。”
此言一出,还在报名的学子,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这本书不是淳于越所着?那还能是谁?
眼下,各国的儒家大师,可没有几个,像淳于越这般年长之人,恐怕才有如此感悟。
“先生请问,到底是哪位大家著作的《大学》?”人群中不免有人开口询问。
对于如此儒学研究的大家,众人十分崇拜。
看着众人期待的目光,淳于越笑呵呵地说:“这本《大学》是武成君所着。”
“武成君是谁?”众人疑惑。
作为研习学术的学生,自然是没有听过赵启的名号。
“就是那日进城的秦军将领!”人群中,忽地有人喊道。
众人哗然,没想到是那位将军写的《大学》,不少人流露出崇拜的目光。
可更多的,还是疑惑的眼神,对于一个秦国人,竟然可以在儒家学说中,有如此造诣。
而且写出了君子之道,在场不少人并不相信。
“武成君不但写了《大学》,还是老朽的恩师。”淳于越补充道。
这一消息犹如重磅炸弹,人群中顿时沸腾了。
要说《大学》惊才绝艳,有不少人相信,可淳于越的恩师,这就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淳于越浸淫儒家学说多年,怎么会是一个二十岁不到之人的弟子。
“真是天大的笑话,恐怕淳老是受人胁迫,才说出这般逆天言论,我等不是怕死之辈,定要找那秦将问个明白!”
“是啊!要找那人问个明白!”
尊师重道,是儒家学派的传统,今日如此儒学大家,在他们面前,委曲求全,说出这般言论,这怎让身怀热血的学子不沸腾。
顿时一呼百应,几千的儒家学子站起身来,朝着王宫蜂拥而去。
饶是淳于越焦急解释,也没人听他所言。
二十岁毛头小子,是儒家大学的恩师?
这打了所有人儒家学派的脸,淳于越看着浩浩荡荡而去的人群,跌落在地上,口中呢喃道:
“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