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改进造纸术
作品:《大秦:千古一帝从小兵开始赵启》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淳于越愣在原地。
好半晌才说:“那刚才吃饭的这些人?”
“还没成亲,淳老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淳于越恍然大悟,想了下,“我看武成君与他们感情很好,何不趁早成亲呢?”
赵启没想到第一个逼婚自己的,竟然是眼前的白发老头。
倒不是赵启不想成亲,只是眼下自己的脚跟尚未站稳,赵启并不想那么早成亲。
见淳于越似乎有点魔障了,赵启没好气地说:“淳老,感情我昨天说的,您都没记住啊。”
淳于越顿时显得有点急,“我怎么没记住,我都默写了下来。”
说着就从身上掏出来个竹简,赵启翻开一看,果然是自己昨天背诵的那些。
看来淳于越研究儒家学说,已经走火入魔。
但凡有一丝可能,他都想尝试让大王改用儒家。
赵启摇摇头,现在的情形,儒家真的不适合。
于是指着竹简上的格物,说:“淳老,你本末倒置了,君子之道,始于格物。”
淳于越拿着竹简看了半天,还是带着点疑惑,“格物?”
赵启点点头,从书架上拿出了个竹简,翻开道:“这就是格物!”
淳于越连忙拿在手里,刚看到第一行字,就皱起了眉头,“造纸术?”
赵启没有回答,淳于越看完后放下竹简,陷入了沉思,好半晌才说:“这纸就算造出来了,有什么用?”
赵启微微一笑,指着自己身后十几个书架道:“只要纸张造出来,这些个书简的内容,只需数百张纸,就可以记录完毕,这不是更容易传播学识?”
淳于越听完,眼睛一亮,又盯向了手上的竹简,“这法子,真的有用?”
“已经找人试验了,就在府中。”
说完,赵启就带着淳于越到了加工纸张的别院。
二人刚刚走进院子,就看到了一群工匠正在院子里,用竹席沉淀着纸张。
惊正在现场看着进度,看到赵启来了,连忙走上去。
“将军,你看已经成型了。”惊指着院子里,挂在竹竿上的一些成型纸张。
赵启心中一喜,没想到自己刷的短视频,看到的土法子竟然有效。
走上前去,看着竹竿上晾晒的一些成品纸张,赵启拿了一张放在手里。
稍微摩挲了下,赵启心中一凉,这手感实在是太差了。
纸张上面粗糙不已,一点都不顺滑,这完全不能拿来书写,倒是可以拿来擦屁股。
赵启随手把成品纸张,丢在了地上,想要找一找工艺的问题。
身旁的淳于越一直处于震惊中,看着赵启手上的纸张,他瞪大了眼睛。
这等白皙柔软轻薄的纸张,如果拿来书写记录,这得节约了多少人力?
可赵启却随手将这东西丢在了地上,淳于越赶忙走上前捡了起来。
摸在手里,才感受到纸张的轻盈,淳于越激动地说:“武成君,这……这……实在是太完美了。”
淳于越激动地眼中泛着泪花,也许只有他这种教书人,才懂得纸张的意义。
赵启却淡然地说了句,“这东西,是失败品,还不够完美。”
淳于越却拿着不放,声音都有点变音:“这怎么是失败品,武成君,是否可以将这些送给我?”
淳于越指着竹竿上晾晒的数百张成品,赵启摸了摸下巴,缓缓地点了点头。
淳于越见状兴奋无比,连忙走到竹竿前,想要把纸张全部捞走,可还未晾干,他只得搓搓手。
赵启摇摇头,没想到这老先生,如此痴狂。
如果赵启在秦朝从事文字工作,对于纸张的刚性需求,自然和淳于越一样。
比如李斯来了看到这些,也是内心震撼激动不已。
可对于赵启来说,这纸张的工艺,一定有着问题,需要改进。
但这些失败品也不能让淳于越白白拿走,于是上前道:“淳老,东西你可以拿走,不过嘛,得拿点东西来换啊。”
赵启对于金银的需求并不高,可淳于越一直纠缠着自己,也不是事。
若是用造纸术可以套住他,也不算亏。
淳于越见状,尴尬地杵在原地,顿了顿才问:“多少钱?”
赵启哈哈一笑,“我见淳老,也不是爱才之人,恐怕手上也不宽裕,你看有什么等价的东西可以拿来换。”
“等价?”淳于越愣在原地,自己可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赵启见状,呵呵一笑,“淳老莫要为难,今日这些纸张,就当我送您了,我有一个请求。”
对于这些失败的纸张,赵启毫不吝啬,解决点眼前的危机才是大师。
“什么请求?”淳于越问。
“这造纸术,还只是草稿,还需人来改进,淳老是否愿意参与进来?”
一个是比肩商鞅的大臣,另一个是流传千古的发明者。
淳于越犯了难,他仔细斟酌了许久,才缓缓开口:“老朽愿意参与,多谢武成君成全!”
淳于越深深地给赵启行了个礼。
淳于越虽然迂腐,可不是傻子,秦国实行儒家,连他自己都知道不可能。
可这就像他的执念,年事已高,已经没有其他事情让他如此着迷,全力以赴。
虽然这注定是一场空。
而赵启的儒家新理论,让淳于越看到了一丝丝的希望。
眼前可以抓得住的造纸术,却是实实在在,做成了名传千古,写入史书,失败了,也没什么。
自己如果参与其中,改进造纸工艺,也算不枉此生。
按照赵启的理论,第一步,格物。
淳于越心里十分感激赵启。
赵启也跟着行了一礼,“那就有劳淳老了。”
淳于越看着眼前的少年,心里思绪万千。
这武成君形式谦卑,而且不拘小节,敢作敢当。
且学识渊博,不管是格物,还是这造纸术,都早已超脱了淳于越的理解范畴。
自己拜赵启为师,是真的不怨我,他心里暗自下个决心,得抽空和大王好好说说。
自己没有资格教导武成君。
赵启安排好后,便要离开。
淳于越踌躇许久,开口道:“武成君,他日你兵临齐国城下,可报一声老朽的名号。”
赵启闻言心中疑惑,“有什么用吗?”
淳于越呵呵笑道:“我淳某,在齐国也是有着术前的弟子,也许不会造就太多的杀掠。”
赵启郑重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