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乌江战役的关键

作品:《大秦:千古一帝从小兵开始赵启

    事情都安排到这步了,赵启只得领命,好在自己以前也是生活在儒家文化覆盖的圈子内。


    多数的思想,自己应该不会排斥。


    安排好了这件事,嬴政的内心仿佛松了一块大石头。


    然后,他脸色严肃盯着赵启问:“目前秦国交战,两军对峙于乌江,你有何看法?”


    说完,起身走向旁边的沙盘。


    赵启没想到大王的脸色,转换的这么快,刚才还毫不在意,此时才像掌控万民的君王。


    听到提问,赵启快步走近,看向了沙盘。


    沙盘之上,楚国的领土内,大部分都已经被插上了秦国的小型旗帜。


    约莫楚国1/2的领土,已经被占领。


    乌江反而像是一个隔离带,分割了秦国与楚国的界限。


    在乌江口这里,密密麻麻插着数根秦军旗帜,这代表了秦军的主力在此,而乌江的对面则插了不少楚军的旗帜,这代表楚国的主力驻扎在此。


    两军隔江对望,谁也奈何不了谁。


    赵启心中一动,这乌江不是楚霸王战败的地方吗?


    真是巧啊。


    嬴政见赵启盯着沙盘不语,片刻后轻声问:“怎么样?这乌江地形如此,我秦军如何可破楚军?”


    李斯这时候补充道:“楚军善水战,经常趁雾天来袭扰我军,我军损失虽不大,可架不住如此消耗。”


    赵启闻言点了点头,“我军不善水战,这确实是难事。可若想短时间击败楚军,不太现实,我建议王翦将军退回郢都,把乌江这边土地还给楚国,养精蓄锐,等待明年开春再行决战。”


    赵启的想法是,既然水战我们赢不了,那就放弃水战,引他们上岸。


    等到秦军走后,项燕肯定舍不得这些土地,必然会来夺取。


    到时候真正的胜负,就是在陆地决胜。


    这才是取胜之道。


    嬴政面色凝重,没有发言,这等军国大事,每一个策略都会影响深远,需要多采纳各方的建议,取一个最优方案。


    李斯却摇着头道:“我军好不容易占的领土,岂可轻易相送,而且这里。”


    李斯指着武将的北面道:“这些新占领的楚国领土上,有着大批的农田,而楚国领土虽大,可山丘居多,良田颇少,如果这里放给项燕,简直如虎添翼。”


    李斯说的也不无道理,眼下两军对垒,耗得就是国力,谁的后勤保障强,谁才能赢。


    秦国已经占领了这么多领土,自然是国力雄厚,而楚国与秦国相比差的太远。


    通俗点说,秦国不怕耗,楚国耗不起。


    赵启听完,细想了下,还是摇了摇头。


    嬴政见状,说:“有什么想法,大胆说出来。”


    语气温和,仿佛是长辈对着小辈的鼓励。


    听到大王认可,赵启便指着沙盘说:“请问李大人,我军的军粮一般从哪里运往前线?”


    李斯闻言一愣,这可又是自己的专业范畴,立刻道:“这得看运往哪里的军粮,比如北方蒙恬驻军,军粮先是囤积雍城再往北上,而王翦将军的军粮,则是运往咸阳后调拨前往前线。”


    赵启点点头,说:“从咸阳往前线再调拨,是怕楚地动乱吧?”


    新占领的领土,一般会有劫匪山贼,以及叛乱的余孽。


    “那是自然。”李斯不置可否。


    “既然这样,李大人,你看这咸阳通往乌江口,这其中的线路有几条?”


    “只有一条,经咸阳到郢都,再转运乌江口,这距离最短。”苏丹小说网


    “那就是了。”赵启指着郢都到乌江口的沙盘,说:“你看,郢都到乌江口之间,只有一条官道,两旁没有城池协防。如果楚军这时候派兵在路上伏击,会不会轻易截获军粮呢?”


    李斯闻言心中一凛,如果真如赵启所说,那军粮大概率会被劫掠。


    赵启让王翦退回郢都的理由,很充分,秦国的补给线太长。


    短时间内无法拿下楚军,只会给自己徒增后患。


    “这……”李斯面露尴尬,“可这军粮押运期间,王翦将军派人护航不就可以了?”


    这看似是个简单的事情,只要王翦打败劫掠部队,补给线就会安稳,何况秦军主力镇守在乌江,楚军敢派多人过河偷袭?


    两人的建议都有各自的理由,嬴政此时陷入了两难。


    赵启的方法更稳妥,可李斯说的也有道理。


    眼下最大的问题,是王翦没有战船渡河,得先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说:“眼下秋收即将开始,若提前返回这些粮食便宜了楚军,这样吧赵启,你之前在陈郢如何造的战船,让李斯去先准备几百艘战船,予以备用,其他的再议。”


    既然大王发话了,赵启也不多言,于是将陈郢如何造的战船告诉了李斯,只待他去寻找工匠,开始造船。


    李斯见自己的问题已经解决,也不多待,卷起竹简,起身行礼告退。


    赵启也跟着行礼。


    嬴政却说:“赵启你留下。”


    赵启一愣,只得听命,立在原地。


    待到李斯出门后,整个章台宫内,就只有嬴政和赵启。


    嬴政盯着赵启,仿佛要把他看透。


    如此近距离的观察下,嬴政的心脏急速跳动。


    这小子的样貌与自己有着七八分相像,这是老天派来相助秦国的吗?


    嬴政内心虽然欣喜,可励志还是战胜了他。


    这小子心性还得磨练,自己如果太恩宠,怕是会让他无所忌惮。


    于是嬴政恢复了冷峻的神色,端坐在龙椅上。


    仿佛赵启是自己的臣子,自己还是那个君王。


    忽地,他想试探下,赵启对治国的看法,于是朗声问:“赵启,你对分封制以及郡县制有何看法?”


    又是这个问题?赵启心中一突,这等朝堂大事,为何私下和自己说。


    可他没有发问,反而提出了一个问题:“大王,您认为,七国相争几百年的原因是什么?”


    嬴政没想到,赵启反而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他没有介意,笑着说:“自然是因为,谁都想争霸,只要六国存在,战争就不会停止。”


    “大王,七国之争持续了两百多年,这其中根本原因是周超贫弱,如法掌控手下诸侯,若您再启用分封,想必要不了多少年,秦国必亡!”


    “哦?”嬴政眼眸闪动,赵启的想法和自己一样,可赵启说秦国必乱,嬴政来了兴趣,“你说说,分封多久秦国会亡。”


    赵启想也没想脱口而出,“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