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乌江对峙

作品:《大秦:千古一帝从小兵开始赵启

    章台宫内,李斯恭敬地站在秦王身后。


    刚刚打发了李信,嬴政的目光又投向了沙盘内。


    “军粮如何了?”嬴政发问。


    李斯心中咯噔一下,“大王,目前秋收状况良好,可北方的耕地上,遭受了匈奴的袭扰,恐今年粮草会有短缺。”


    “嗯。”嬴政叹了口气,“我已派李信前往赵国旧地,想必匈奴会有收敛。”


    李斯瞪大了眼睛,昨夜的事,他还没向大王汇报。


    这李信就已经被发配走了,大王这也太偏袒赵启了吧?


    可他作为臣子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加快查询雍城的身世,不管是不是王子,都得尽快给大王一个交代。


    顿了顿,嬴政接着问:“昨夜赵启表现的如何?”


    来了,李斯一点都不意外,作为这个国家的主人,这么大的事情,他如何不知道真就奇了怪。


    斟酌了下,李斯说:“年轻气盛,没有以大局为重。”


    简单的几个字点评,表明了李斯的态度。


    作为秦国的权臣,李斯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考虑这个问题,自然对于大王的提问,他给予了自己的看法。


    这件事,如果是李斯来处理,肯定不会变的这么糟,惹得一员大将被调往了边疆。


    嬴政听完“哈哈”笑了起来,“不气盛,还叫年轻吗?”


    面对这个反问,李斯一时语塞,可如果赵启是王子,自然要站在大局上,驭人之术有时候也要看天赋的。


    起码扶苏来处理,这件事就会很好。


    李斯只得随口应道:“是,武成君确实很年轻。”


    “十七岁啊。”嬴政深呼一口气,“我十七岁的时候在干什么?”


    李斯连忙拱手不敢回答。


    嬴政忽然惆怅地说着:“苟且偷生!我十七岁时,还在苟且偷生!”


    李斯闻言立马跪了下去,“大王谬论,臣惶恐。当年您也是蛰伏许久,只待时机,想您亲政后,励精图治,国力大涨,眼下统一六国在即,这一旷世伟业就要在您的带领下实现,您是天命所归啊!”


    嬴政缓身走向龙椅,“天命?孤生下来就是个苦命人,惨遭父亲抛弃!两岁险些丧命,九岁归秦,十三岁登基可却只是傀儡。”


    嬴政的目光扫过李斯,李斯低着头吓得大气不敢喘,“这就是我的命,这就是你说的天命所归?告诉你,我不信命!孤的命自己说了算!”


    李斯颤抖着身体连忙叩首。


    “我秦国本弱小,是我先辈历代筚路蓝缕,老秦世世代代刀山火海,打下的江山,六世之余外加寡人二十多年颠沛流离,才有今日之势。李斯!”嬴政忽然喊了一句。


    “在!”李斯直起身子,眼含泪水答道。


    “你告诉我这是天命吗?”


    “臣有罪!请大王责罚!”李斯连忙叩首,连眼角的泪水也没有擦去。


    “唉……”嬴政起身,叹了口气,“十七岁,就有如此成就,你不能对他抱有太大奢望,人,还需要成长。”


    “是!”


    李斯心里狠狠地记住了,自己以国家拥有者的身份,看待赵启的作为,恐怕真的有点苛刻。


    可老秦人,数代人打下的江山,必须得有这样气魄的人来继承啊!李斯心里忍不住喊道。


    忽然,李斯好像想起了什么,开口道:“大王,昨夜臣好像听赵启说到,他身上有一块玉佩。”


    “玉佩?”嬴政听完僵立在原地,伸手从脖子上取下了一块玉佩。


    递给了李斯,“是这块吗?”


    李斯没想到大王竟然脖子上,带有玉佩。


    惶恐中接下玉佩,放在手里,只见璞玉在手,精雕细琢在玉佩的中央角落刻了个“夏”字。


    李斯心中惊疑不定,当时自己只见是个玉佩,可没看的这么清楚,斟酌了下开口道:“当时光色昏暗,臣未看清。”


    嬴政没想到竟是这回答,拿起递来的玉佩挂在了脖子上。


    “这是当年我拆人打造的两枚玉佩,一枚刻了一个‘赵’字,一个刻了个‘夏’字。”


    李斯顿时明白,这竟然是大王的定情信物。


    于是连忙说:“大王务急,待臣去找武成君问个明白。”


    说罢就要出去。


    “回来。”嬴政脸色复杂,有着一丝期待,也有着一丝忧愁,“赵启性格鲁莽,太过刚直,刚封赏个武成君就想要斩杀大庶长,让他知道自己是长公子还得了?”


    这一番反问,让李斯也不知如何回答。


    “我看,还是等雍城那边的消息确认后,再说吧。”嬴政叹了口气,“若真是我和玉房的孩子,我欠他的太多,可他现在还需要历练,这个国家需要一个心性稳定的接班人。”


    李斯闻言,心中咯噔一下,这等于是宣布了赵启的位置。


    如果赵启被封为长公子,那扶苏怎么办?


    没有赵启之前,作为长公子的扶苏的身后,可是站了一大批人,比如昨晚的王绾、儒家的淳于越还有国夫人背后的楚国势力。


    这些明面上看着不厉害,可关系网牵涉到秦国的方方面面。


    大王这是要为赵启铺路啊!李斯推断出大王心中的想法,于是他心里有了决定。


    聊完了赵启的事,嬴政很快恢复了申请,从案台上拿出了积分竹简扔给了李斯。


    “看看,王翦在前方的战报,情况很不好。”


    李斯连忙捡起,之间上面写着:“楚军善水战,今日项燕多次袭扰我军,若不再加派战船,楚国无法灭。”


    王翦的战报很简单,现在两军对垒在乌江两旁。


    楚国的战船众多,可以肆意袭扰王翦,而且江边初秋多大雾,经常被袭击。


    这是要加紧配制战船的战报。


    可是秦国人不善于做船,你说王翦要是想要几千匹战马,这个可以满足。


    李斯会毫不犹豫派人送过去,可要这么多战船,这让李斯去哪里找?


    李斯面露尴尬道:“大王,我秦人不善水战,这战船一时半会也造不出这么多,而且造出的战船恐怕只有运兵的能力。”


    嬴政笑道:“郢都是怎么打下来的?”


    李斯恍然大悟:“赵启从水路过去的!十万大军的战船!”


    嬴政淡然一笑,“知道就好,去把那小子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