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赵高拜访
作品:《大秦:千古一帝从小兵开始赵启》 看完了房子后,接待官行礼告辞,只是嘱咐赵启,“明日早朝之时,还望将军切莫迟到。”
赵启点点头,送走了接待官。
坐在会客厅的主座上,赵启心里舒畅。
在这咸阳城内,赵启也算是有了家了。
不知道虞宁喜不喜欢这里,小妙戈喜不喜欢这里。
赵启心里正想着,属下来报:“将军,中车府令赵大人来了。”
“赵高?”没想到赵高第一个来找自己,“快有请。”
不多时,门外传来了笑声:“哎呀,赵将军,这府邸可还喜欢呐?”
赵高人还未到,尖锐的嗓音传了过来。
赵启起身相迎,对于历史上的赵高,赵启是唾弃的。
可眼下自己在朝内,尚未站稳脚跟,自然不能和赵高交恶。
起码人家是笑脸相迎,“赵大人,多日不见,甚是想念啊,大王赐予的房子,我很是喜欢呐。”
赵启随口客气地说。
“喜欢就好,也不枉我挑了这么长时间。”到了厅内,赵高找了个椅子坐下,额头上的汗珠,好像刚才剧烈运动过。
“这是赵大人给我选的?”
“自然,大王说你刚到咸阳,住在驿站可不行,所以就让我选了个别院,我找了几天,就这里最合适呢!”
赵启心中泛起疑惑,这赵高一而再再而三讨好自己,到底是为何?
可一想到自己无门无派的身份,赵启就释然了。
看来自己还是个香饽饽啊。
“多谢赵大人费心了,我赵启感激不尽。”赵启拱手相谢。
看到赵启这么客气,赵高内心很高兴,看来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赵高看了看四周,“这些家具如果赵将军不喜欢,可以随时和我说,我安排人来换。”
“喜欢喜欢,赵大人太客气了。”
“喜欢就好。”
这样的客套,实在是浪费时间,赵启直接问:“不知道赵大人这次前来,有什么事吗?”
赵高没想到赵启这么直接,尴尬地笑了一声,“没什么事。”看到赵启,又补充了一句,“就是来看看赵将军,是否可以适应这咸阳的气候。”
气候?赵启疑惑了一下,转而就听懂了赵高的话,这是在问自己是否能在咸阳站住脚。
“咸阳气候多变?不知赵大人,有什么嘱咐吗?”赵启装起了糊涂。
“明日赵将军就要见大王了,飞黄腾达近在眼前,只要跟着大王一条心,自然可以适应得好。”
“那就好,那就好。”看着赵高不露底,赵启只得跟着应道。
“不过,”赵高率先憋不住,“朝内关系复杂,赵将军,还是要小心一些。”
看到赵高终于说到重点是,赵启脸上配合地露出了疑惑的神情:“赵大人指的是?”
“呵呵。”赵高端起茶水喝了一口,“赵将军有所不知,这朝内派系复杂,想要做成事,得知道其中的脉络。
比如,这武官之中,又分为三个派系,分别是王家、李家、和蒙家,三家是秦国将帅的支柱。”
赵高说的就是王翦、李信和蒙恬,这三家的代言人,都与赵启有过交集。
可这些赵启都知道,并不是什么秘密。
“可要往大了说,”赵高继续道:“秦国可以分为三股势力,赵国、楚国、秦国本宗。”
说完,赵高端起茶杯慢慢品了起来。
赵启心头微颤,自己的历史学的并不好,没想到秦国这内部竟然如此复杂。
“赵大人可否细说?”
“呵呵。”赵启好奇的模样,赵高很是受用,放下茶水,观望了下四周,看到没有人,才又继续说道:
“大王年幼,尚未秦政之时,吕不韦为首的赵国势力一家独大,秦楚向来交好,华阳夫人就是楚国人,而秦国本宗势力较弱。”
剩下的历史,赵启知道,秦王诛杀了嫪毐,流放了吕不韦,自此开始了亲政。
“大王秦政后,赵国的势力一落千丈,而楚国的势力又增长起来,秦楚历来联姻,扶苏的母亲便是楚国人,自从昌平君叛秦后,秦国才变得真正上一统。”
三方势力只剩宗族势力,嬴政才能放手统一,赵启内心忍不住感慨。
没想到统一的路途上,艰难重重。
“赵大人,现在秦国上下一心,可没有其他的阻碍了。”
“哎,现在还有另一股势力。”
“武官?”赵启立马就想到了,打天下的武将们。
赵高笑着点点头,“赵将军果然才思敏捷。”
“可武将和大王有什么矛盾?”赵启心中不解。
赵高微笑不语,伸手站起茶水,在桌子上写了个“利”字。
这“利”字是用小纂写的,工整无比,可见赵高的书法也颇有造诣。
赵启会意,忍不住问:“矛盾在哪方面?”
“当然是分封了。”赵高直接挑明了问题关键。
分封制?赵启可是记得,秦王统一后,采用的可是郡县制。
分封制被废除了,如果继续采用分封制,这统一的国家,要不了多久,又会分崩离析。
是嬴政的这一决策,加强了中央集权,最终将六国捆在了一起。
而大汉朝时,可都沿用的秦朝的历法。
可见秦始皇的历法先进,虽然秦朝短命,大汉朝可是历经了四百年。
只要排除了历史上的干扰因素,大秦延续四百年自然也不在话下。
“分封制,可是开倒车,我不赞同。”赵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虽然赵高听不懂开倒车什么意思,可赵启不赞同分封制,他是听清楚了。
赵高心中震撼,如果采用分封制,赵启才是既得利益者,最少可以封个侯。
子孙数代都可以延续富贵。
可如果采用郡县制,能福泽多少年,不得而知。
可能家族就此落寞。
从崔耀这般牺牲,就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家族的兴衰有多看重。
赵高面露敬佩之色,“赵将军,请受赵高一拜。”赵高起身给赵启行了个礼。
作为阉人,赵高的唯一靠山就是秦王。
如果采用分封制,削减了王权,相对来说,也削减了赵高的权利。
“赵大人不必如此,决定权在大王,我们并不能改变什么。”赵启伸手扶起赵高。
赵高的眼神露出了忧虑:“赵将军说的对,可若是继承人也想启用分封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