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有勇无谋!

作品:《大秦:千古一帝从小兵开始赵启

    秦军大营内,王翦看着手中的作战地图,低头沉思。


    这已经是他出函谷关的第四个月了,可目前并未给秦国带来丝毫的胜利。


    王翦手握五十万大军,他知道这一战万万不可输,这不光是关乎自己的安危,也是搭上了秦国的国运。


    秦楚这一战必将流芳百世,王翦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脚步声响起,王贲大步走进营帐内,看着悠闲看着地图的老爹忍不住埋怨道:“爹,如今项燕就在对岸,天天叫战,何不派孩儿为先锋,去挫挫他们的锐气。”


    王翦转过头,没有看王贲一眼,又坐回了座位上,翻看着岸台上的战报。


    “爹!”看到老爹不理自己,王贲又喊了一声。


    “军营之内,应上下级相称,成何体统?”


    王贲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鲁莽,立刻低头喊了声:“是,上将军。”


    “你看看!”王翦摆弄着桌案上的文件,“刚向大王要的赏赐,都准了,你说咱家还要点什么?地有了,钱有了,仆人也有了……”


    “爹!”听到这些,王贲忘了规矩,一脸委屈道:“您要这些有何用?为将之人,在战场上,当以立功为先,咱现在寸功未得,讨要这些赏赐不过都是镜花水月!”


    王翦抬了抬眼皮,打趣道:“连你都知道这些道理,为父会不知道?”


    “那您还一直讨要……”


    王翦放下手中的文件,捋了下花白的胡须:“年年征战,这五十万大军,已经是国内的底蕴了,为父不要点东西,若引得大王起疑心,可如何是好?”


    听到王翦说出讨要赏赐的缘由,王贲不假思索道:“您这是太看扁大王了,既然肯给您军权,自然是不怕反叛,您这完全是画蛇添足,在朝内会找来非议的。”


    王翦瞪了一眼王贲:“你是说蒙家那小子,说拴条狗在这,都比我打的好?”


    王贲没想到自己的老父亲,竟然听到了这个消息,他这么着急请战,也是看不惯朝内背后的闲言碎语。


    “拴条狗?”王翦哼了一声,脸上带着轻蔑之色,“那群小崽子懂得什么?眼下这一战可是国战,稍微有个差池,那就是双方国运衰退的起始,当年长平之战,光对峙就是三年!而真正的攻伐,只有五个月。”


    王翦竖起右手,伸出五个手指。


    “可项燕徒有虚名,连个万人驻守的陈郢都没拿下。”


    “徒有虚名?”王翦轻蔑一笑,“那是你们没交过手,你看蒙恬和李信敢说这大话?项燕的带兵能力,为父也要稍逊一筹。”


    “稍逊一筹?”


    “没看到我们现在在防守吗?”


    王贲想了下,目前的战况局势好像确实这样,可自己的父亲连一次试探都没做,只是让城内的锐士,练习什么扔石头的小把戏,作战时能有何用?


    “至于陈郢?”王翦满脸疑惑,“或许是运气使然吧?”


    提到陈郢之战,王贲像是找到了话题。


    “爹,赵启我见过,绝对是万人敌的苗子,能守住陈郢,靠的绝对不是运气。”


    “好了。”王翦摆摆手,打断了王贲。


    据说陈郢之战,最后竟是城内守军,主动出击击溃了项燕部队。


    可王翦从大势上分析,多半是因为楚国内部可能发生动乱,项燕不得不回。


    否则区区一万人,王翦实在想不通有什么解释的方法。


    “此事不要再提,眼下这一仗,我们谁都输不起,对峙恐怕还会很长时间。”


    听到王翦发话了,王贲还是想再最后试一下,于是提议道:“何不使用反间计?调离项燕后,乘虚击之。”


    王翦摇摇头:“你知道负刍怎么当上楚王的吗?靠的就是项燕,眼下楚国大权在握的可是项燕,而不是负刍。”


    王贲呼出一口气,无奈退出营帐。


    看着王贲离去的背影,王翦喃喃道:“武安君!这一战,我们秦国得再封一个武安君了。”


    ……


    对岸的楚国营帐内,项燕正招待远道而来的昌平君。


    寒暄几句,两人又陷入了沉默。


    项燕以为是国内又发生什么事,引得昌平君来前线。


    而昌平君,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大王派自己到前线来,意思很明确自己是来督战的。


    “武安君,那王翦一直龟缩不出?”昌平君只得把话题引入战况中。


    “是啊。”项燕拿起杯子喝了一口酒,叹了口气:“这些天我天天叫阵,可王翦就是缩着不出,实在是没有办法。”


    昌平君点点头,这两军兵力悬殊,秦国占优,竟然还龟缩在城内。


    武安君没有下令攻城,也是在情理之中。


    四十万大军,是目前大王可拿的出的全部家当了,而秦国这一次也才五十万而已。


    “不如?换个地方攻打?”


    “昌平君,所言是?”


    “陈郢!”


    “陈郢?”项燕闻言,一想到守将赵启的勇武,立刻摇了摇头:“两军对峙,我们的行动瞒不过王翦,如果有行动,恐王翦背后偷袭。”


    昌平君摸了摸胡子,自己也就是为了缓解下尴尬的气氛,他自然知道眼下没必要去打陈郢,只是随口一提。


    提到了陈郢,昌平君自然想到了赵启,于是开口问:“那守将赵启,武安君以为如何?”


    “这……”项燕被问的一阵无语,这个人自己以前都未听说,“昌平君有所耳闻吗?听说他以前是在陈郢押运粮草。”


    “这一个押运粮草的小兵,我并未听过。”昌平君如实回答。


    转而一想,有点好奇问:“武安君与这赵启交过手,你觉得他比王翦如何?”


    项燕几乎未加思索:“论勇武,王翦比不上他,那一日见了赵启的身姿,果然人中龙凤啊。不过……”


    “不过什么……”


    “他还是太年轻了,经验不足,论谋略自然比不上征战多年的王翦,若他日我再遇上,必然可以擒杀之。”


    这个评价已经很高了,据昌平君了解到,这个赵启恐怕还未到20岁。


    秦国能有这样的可塑之才,真是天佑秦国,而现在楚国境内人才调令,完全没有与之相比的年轻将才。


    真是楚国的遗憾。


    昌平君举起酒杯,怅然笑道:“那这杯酒,就祝这位秦将,不要被武安君再遇上。”苏丹小说网


    项燕闻言也是一笑,上次的失利,在他看来完全是赵启的运气,于是举起酒杯:“祝他好运。”


    ……


    楚国郢都十里外的管道上,绵延不绝的秦国大军正在行军,队伍整齐肃穆。


    而他们前进的方向,正式楚国现在的都城,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