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上梁的问题

作品:《全家穿:发家致富养崽崽

    楚父匆忙站起身。


    来人走进门,手提一个木制工具箱。


    四四方方的脸,有棱有角,一身庄稼汉的打扮。


    楚父一眼认出,正是见过三次面的亲家,楚老四的大舅子,黄大郎。


    他招呼黄大郎坐下,两人商谈新屋的窗子、各房的木床尺寸、衣柜大小、桌椅台凳等等。


    楚父没多大要求,一切从简。


    也不打算标新立异,都按西旦国的标准来弄。


    郁枫在不远处提了一嘴:“爹,给我房间里弄个布艺沙发呗。”


    楚父横他一眼,凉凉地问:


    “做梦,请问楚大少你房里的布艺沙发经得起二哈拆吗?”


    啊?


    楚郁枫瞟向原本因为今天“女朋友”没来找它玩耍、懒洋洋趴在地上无精打采的二哈,


    一听到“布艺沙发”和“拆”等字眼,立即躬起身,双爪作刨地状,一双眼白居多的大眼东瞧西瞧,作贼似的。


    嗯?有东西拆?


    好久没拆东西,爪子都快钝了!


    郁枫一看见它这兴奋样,哪还敢提要布艺沙发,想都不敢想。


    想他当初只不过去发廊理头发,发廊隔壁有一间宠物店。


    理完发,控制不住,就因为在狗群中多看了它一眼,就刷卡把它买回家。


    现在想想,莫不是当初理发时被师傅剪断了神经线?


    不多时,听说大舅子到来的楚老四从工地跑回。


    楚父让他带他大舅子去新屋量尺寸。


    好不容易安静一会,结果正副村长又找上门来了。


    赵副村长先进的门,他是来跟楚老三谈装修的问题。


    在西旦国,普通老百姓的墙壁只能用灰、白两色。


    就连屋顶,也只能用黑陶瓦。


    只有皇宫、达官贵族的房子才可以多彩多色。


    “外墙灰色,屋内就用石灰修成白色的。”楚父拍板,根本没有选择嘛。


    至于地板,他打算铺大块石板。


    赵副村长提醒他:“铺石板砖要贵好多。”


    楚父摆手:“没事,铺石板,以后搞卫生更方便。”


    轮到楚村长,他磕磕烟枪,问:


    “你家上梁的事打算怎样安排?”


    楚父沉默。


    这里农村盖房子,有那么一句话“爹差姑娘一根梁”。


    也就是说,盖房子的梁是由岳父送来的。


    而现今,楚老三连自个的岳父是谁都不知道,自然也就不能用岳家的梁。


    那就只能由本家长辈所送。


    楚村长正是楚家最德高望众的长辈。


    “就有劳村长您辛苦一趟了。”楚父恭恭敬敬地揖礼。


    “好说,好说。”


    村长起身,不再耽搁。


    还有十天,就是十六,正是上梁的好日子。


    上完梁盖好瓦,弄好家具,楚老三一家可以在春节前搬进新居。


    他听说,知州大人可是开了口,会过来小住几天。


    能给楚老三家送梁,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回到家,他叫上几个儿子,要上山找一棵上好的杉木。


    他只知道杉木树形长而直,便宜耐用,南方人建屋的房梁一般都用这个。


    却不知道,杉木还有其他好处,例如纹理直,易加工,耐腐力强,不容易受白蚁蛀咬等等。


    最近一段时间,天空作美,天天都是晴天。


    许老太是多功能奶奶,一边带曾孙,一边帮儿子管理快餐面的事情。


    居然管理得井井有条。


    而楚老头,一如既往,捕鱼回来加菜,给家里省点菜钱。


    时不时会下地里去看看,尤其是茉莉花地,前阵子才沤的肥。


    有时又会上竹山去看看,对他来说,田地和他的命一样重要。


    而郁芊抽空去楚生那里,订了几千个有盖子的藤萝框。


    晒干的快餐面就装进框里,扣好盖子。


    每一批假装要运去县城时,都是跑到半路就趁无人搬进空间。


    楚父楚母之前是打算送去给将士们,但让谁送是个问题。


    眼看年关在即,就连镖局也不愿接去边境的镖。


    毕竟那里在打仗,镖师们怕没命回来陪娘子孩子过年。


    制好的快餐面只得先留在空间里,如果太子押的军粮能及时赶到,那就最好不过。


    如果太子的押粮队伍在路上出事,到时他们再想法子把快餐面送到前线去顶一阵子。


    日子一晃过去了五天,招来干活的村中妇人手脚灵活,熟能生巧,越干越快。


    北方人过春节喜欢包饺子,而南方人,特别是清风县的百姓,喜欢包粽子。


    这天,又从知州夫人那里分了两千多两银子的楚父,干脆跑去米铺买糯米和绿豆。


    买糯米的人少,只卖八文钱一斤。


    而绿豆,五文钱一斤,这个价格他当然知道,因为发财楼最近大批买入绿豆发豆芽。


    此地包的粽子是外面一层糯米,中间一层厚厚的去皮绿豆,中间是一大块五花腩肉。


    楚父灵机一动,粽子有肉,糯米容易饱肚子,很是适合前线将士。


    于是,他一个以前整天对着机械的理工直男,硬生生和米铺掌柜磨牙血,


    把糯米压价到七文钱一斤,绿豆四文钱一斤。


    糯米定了两千斤,绿豆一千斤,让掌柜给送到楚家村。


    掌柜自是一万个愿意,大客户啊,要紧紧抓住,给予最好的服务。


    楚父又去了猪肉摊。


    粽子里只放肥肉会腻味,只放瘦肉塞牙齿不说,没油,不香。


    所以他坚持要猪腩肉,有肥有瘦,包出来的粽子特别香。


    又跟猪肉佬讲价讲得口干舌燥,最终以15文的价格成交。


    和瘦肉一个价,嘿嘿!


    他快马加鞭赶回楚家村,想要跟老娘说这事,让她安排再请些村中妇人,帮忙包粽子。


    快回到家时,远远就听到东东和南南在到处跟干活的妇人们说:


    “我爹爹是只癞蛤蟆。”


    楚父来不及生气,又听到妇人们哄笑完后,问小家伙:


    “干嘛说你爹爹是癞蛤蟆呀?”


    东东:“因为他经常称赞娘亲美得像一只天鹅,让他想一口吞下肚子里。”


    南南:“上次大伯母骂秋成哥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两个小豆丁得出一致结论:“所以,爹爹是一只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


    楚父那有一尺厚的老脸终于燥红了这么一次。


    刚在工地走回来,躺着中箭的田秋成心塞:干嘛要扯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