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户

作品:《夫君来自末世

    汪县令对黎青执盖学堂这事儿非常上心, 还表示他会亲自去拜访包括朱前在内的几个大商人,让这些人也帮着盖学堂。


    崇城县总共也就十万人,要是能盖起几个免费的学堂, 那他就是教化有功!


    黎青执很高兴,也就恭维了汪县令几句。


    要是苟同知, 听到他的夸奖一定会特别兴奋,汪县令就不一样了, 他反过来夸奖了黎青执一番。


    两人脸上挂着差不多的笑容,嘴里说着差不多的话, 也算是相处甚欢。


    等黎青执走了,汪县令立刻找来自己雇的师爷, 说了黎青执要开学堂的事情。


    “大人, 这是好事, 您大力支持是对的。”师爷道。


    汪县令点头,又有些疑惑,“开学堂要花不少钱, 就不知道他为何要这么做。”


    师爷道:“他开的学堂里出来的人, 将来必然对他忠心,他还能借此得个好名声,与大人交好,何乐而不为?”


    汪县令仔细一琢磨, 确实如此。


    黎青执办学堂虽然要花不少银子,但也能得个好名声。


    这样的好名声,对黎青执来说大有好处。


    汪县令和自己的师爷一起收拾了一下住处,又吃了个午饭,然后出了门。


    他要了解一下崇城县。


    汪县令在来之前,就打听过崇城县, 得知崇城县很富裕,被苟同知治理得很好。


    他原先是不太信的,但来到崇城县的大街上之后,却不得不承认,这是个很富裕的县城。


    看得出来,这里绝大多数百姓都过得很好。


    当然过得不好的百姓肯定也有就是了,那些没地的,或者逃难来的人,依然穷困潦倒。


    正走着,汪县令看到昨日见过的那位杜秀才进了一家书坊,他想了想,便也跟进去。


    杜永宁今天上午去听了戏,听到的,正好就是那一出张巡抚惩治孙举人的戏!


    杜永宁特别喜欢茕独散人写的《沉冤录》,对帮临湖县百姓申冤的张巡抚自然也很崇拜……这戏他看得热血沸腾!


    那孙举人想要算计苟县令,找人在张知府面前演戏想要害苟县令,结果他认错了张知府,最终恶有恶报……


    杜永宁听完戏很兴奋,还赏了戏班子一两银子,但刚赏完,他就想起来一件事——这出戏,是用黎青执写的故事来改的!


    黎青执写的故事,他赏什么银子啊!


    还有……这是真人真事,但黎青执专门写出来,是为了讨好张巡抚,以及现在已经当上同知的苟县令吧?


    他就知道,黎青执是一个汲汲营营的人!


    杜永宁一边腹诽黎青执,一边找了一家酒楼吃饭,这酒楼没有绝味斋的卤味,他还专门让店小二去买:“绝味斋不是你们崇城县的吗?你们酒楼怎么没有?”


    店小二:“……”崇城县的吃食,他们酒楼不可能什么都有啊!


    店小二私底下跟掌柜抱怨了一番,觉得杜永宁难伺候,然后……这个掌柜决定像别的酒楼一样,去绝味斋进点卤味放自家店里,给客人吃。


    可喜可贺,杜永宁又给绝味斋介绍了一笔生意。


    吃完饭,杜永宁按捺不住,又去了附近的书坊……


    简单翻看过之后,他把黎青执写的书全买了。


    他不是因为这书好看才买的,他就是想通过看书,了解一下黎青执。


    说不定等乡试的时候,他能压下黎青执!


    “你都买了些什么书?”汪县令见杜永宁一口气买了好几本书,好奇地问道。


    杜永宁还没说话,那书坊伙计就开口了:“这是黎案首,不,黎秀才写的书,我刚得到消息,他已经考上秀才了!你是外乡人吧?我跟你说,黎秀才可是我们崇城县赫赫有名的大才子,大家都说他是文曲星下凡!黎秀才已经得了三个案首,他写的书更是非常好看,苟同知张巡抚都喜欢……”


    汪县令来了兴致。


    这伙计又道:“这位老爷,我跟你说,黎秀才很有才气,买他的书看还能沾他的才气,咱们崇城县的读书人就没有不买他的书看的!你买了他写的书给你家孩子看,保管你家孩子越来越聪明!”


    说完,这伙计还看向杜永宁:“小公子,你买这书,也是为了沾黎秀才的才气吧?”


    杜永宁差点被气吐血。


    他才不要沾黎青执的才气,他自己就很有才!


    倒是汪县令笑呵呵的:“这些书,给我来一套吧。”


    “好咧!这位老爷,《沉冤录》您要不要?这不是黎秀才写的,但这是皇上都夸过的书!”


    汪县令道:“这书我有,就不用了。”


    吕庆喜印了不知道多少《沉冤录》来卖,汪县令都投靠吕庆喜了,不可能没看过这书。


    “《沉冤录》确实很好,跟《沉冤录》一比,黎青执写的书,就算不上什么了。”杜永宁道。


    那伙计像是看傻子一样看了杜永宁一眼。


    杜永宁问:“怎么?我说的不对?”


    这伙计道:“对对,你说的都对!”


    他话这么说,但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


    这伙计识字,平日里也喜欢看话本。


    黎青执写的话本他爱看,但《沉冤录》……这也太惨了,他看了一点就不看了。


    他都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喜欢看这么惨的书,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沉冤录》这样的书,确实有很多人爱看,他们还反复地看,从中看出不少东西。


    但对一些普通老百姓来说……


    有人说书说这个,他们也会听一听,但听完之后,不想再听第二遍。


    这真的太惨了,他们受不了。


    杜永宁看出了伙计的敷衍,愈发生气。


    幸好汪县令开口了:“杜公子是来崇城县游玩的?”


    “院试已经结束,我就随意逛逛。”杜永宁道。


    汪县令昨日听杜永宁自我介绍,就已经知道杜永宁家境很好了,当时他事情有点多,也就没跟杜永宁多聊,但现在时机很好……汪县令温和地跟杜永宁聊起来。


    杜永宁不像普通百姓那样害怕县令觉得县令高高在上,但有个县令和颜悦色地跟他说话,他依然很高兴。


    他觉得处事公正,待人和气的汪县令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官!


    说着说着,杜永宁不免提到黎青执:“黎青执就是仗着他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才能每次都拿案首!汪大人你是不知道,五篇文章啊,五篇!我才看了一篇,他就把五篇全背出来了!”


    “还有那《安江文集》,他上了一篇还不够,又上了一篇,我打听到消息,下个月的《安江文集》上,还有他的文章!”


    “他的字还写得特别好,比我先生写得都好……”


    ……


    汪县令:“……”这杜永宁说的话充满怨念,但听着……怎么像是在夸人的?


    杜永宁一边抱怨,一边和汪县令一起在城中闲逛。


    两人都不熟悉崇城县,倒也逛得津津有味。


    眼看时间不早,杜永宁提出要请汪县令吃晚饭。


    汪县令欣然同意。


    杜永宁就带汪县令去了附近酒楼,又说起崇城县的夜市来:“大人您知道崇城县的夜市吗?这夜市极为有名,我打算吃过饭就去看看。”


    “我也听说了,据说那边还有形态各异的灯可以看。”汪县令道。


    “我们一道去?”杜永宁提议。


    汪县令没反对,杜永宁家里有长辈在京城做官,他自己也年纪轻轻就已经考上秀才,前途无量……汪县令有心结交。


    更何况,他本来就打算去看看那新码头。


    杜永宁和汪县令吃过晚饭,就一起往城外走去,不多时,他们就看到了新码头这边的夜市。


    因为下雨的缘故,苟同知一开始找人做的那些灯笼早就已经没有了。


    崇城县的人来这边逛,也不再说逛灯会,而是说逛夜市。


    但夜市这边依然有很多灯笼,到了晚上更是灯火阑珊。


    新码头这边的掌柜花大价钱做的精致的灯笼,在下雨之前都收起来了,并未损毁,即便有些地方破了,他们也找人将之修补好,等天一晴,就重新挂了出来。


    除此之外,那些来夜市摆摊的人,也都各自做了灯笼,挂在自家摊位前。


    客人都喜欢去有光亮的地方买东西,不挂灯笼都没人来买东西!


    半个月前中秋那天,这边的灯笼更是多,甚至比办灯会的时候还要多!


    而现在……这里依然有很多灯笼。


    杜永宁对夜市很感兴趣,这看看那看看,看着看着,就来到金叶绣坊的摊位前。


    灯会结束之后,金小叶就没有亲自来这边摆摊了,但她让金叶绣坊的女工轮流来这边摆摊。


    现在的生意不如最初,但依然能挣不少。


    在苟同知重新丈量土地,让老百姓可以少交粮税之后,大家就舍得给自家添点东西了!


    金叶绣坊的东西也不全是女孩子用的,还有给男人用的腰带荷包之类,上面绣的花样很有意思。


    杜永宁就看上了一个绣了“金榜题名”的荷包。


    多好的寓意啊!杜永宁立刻就掏钱买了。


    “杜兄?”黎青执觉得自己跟杜永宁挺有缘分——他竟然又碰上杜永宁了!


    “黎兄。”杜永宁连忙将荷包放怀里,不让黎青执看到。


    黎青压根没注意到他手上的钱包,跟他打过招呼之后,就去跟汪县令打招呼了。


    杜永宁松了口气,结果一转头就看到了黎青执身后跟着的金小叶……他莫名地有点怕。


    黎青执想要陪家人,因而跟汪县令打了招呼之后,并未和汪县令一起走,继续带着金小叶和两个逛夜市。


    汪县令不觉得有什么,杜永宁却又一次腹诽,觉得黎青执沉迷女色没出息。


    “这位公子,原来你跟我家老爷认识啊?你还有喜欢的荷包吗?我送你一个。”今天负责摆摊的金猫儿对杜永宁道。


    杜永宁愣住:“你家老爷?”


    “黎秀才就是我家老爷!金叶绣坊是夫人开的!”金猫儿一脸自豪。


    杜永宁:“……”他真是倒霉,总是一不小心,就把钱花在黎青执身上。


    汪县令早就看出来杜永宁对黎青执有意见了,这会儿见杜永宁气恼,他转移话题,跟杜永宁聊起这次院试。


    杜永宁沉默了一会儿。


    自从得知自己的院试成绩,杜永宁心里就一直有一根刺——他不明白自己的名次,为什么会这么低。


    他明明在考试中发挥得特别好!


    现在汪县令这么温和……他忍不住就跟汪县令说起这件事。


    杜永宁没有黎青执过目不忘的能力,但考完之后,他还是将自己写的文章,重新写了出来。


    他重写的文章和院试时他写的文章有点出入,但相差不大。


    这文章,他还随身带着!


    杜永宁把自己的文章拿给汪县令看,还说了些茕独散人的事情。


    汪县令看过之后,有些无语。


    “大人,我这文章写得如何?”杜永宁期待地看着汪县令。


    汪县令道:“文章不错,但你知道程学政是晋王一系的吗?”


    “知道,怎么了?”杜永宁听家里人说过这件事。


    汪县令道:“《沉冤录》害晋王吃了个大亏,晋王一系的人都恨茕独散人入骨……”


    杜永宁如遭雷劈。


    汪县令道:“你也是时运不济,程学政……唉,他也是按着自己的喜好来了。”


    汪县令作为吕庆喜的人,话里话外说程学政不好。


    但他心里……他其实觉得程学政人不错。


    杜永宁写这样的文章,程学政竟然还给他排了十一名!


    杜永宁从汪县令那里得知原因之后,就一直心不在焉的,说不出的憋屈。


    他本来……或许是能得第二的!


    不过再给他一个机会,他兴许还会这么写。


    杜永宁想了很多,这晚上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起床后……他立刻就去找了黎青执。


    他要跟黎青执说一声,说他得十一名,是因为程学政不喜欢茕独散人,而不是他学问不好!


    黎青执考上秀才的事情,在崇城县传得很快。


    他回来的第二天,就已经有很多人知道这件事了。


    不过他的日子照样过。


    昨天去见了汪县令,又陪了家里人……今天黎青执打算做正事。


    早上吃过早餐,他就拿出纸笔,开始写盖学堂的计划。


    正写着,杜永宁来了。


    黎青执的书房里没有不能见人的东西,他就把杜永宁带了过去。


    “黎青执,我已经知道我这次为什么会考十一名了,纯粹是因为程学政不喜欢我的文章……”杜永宁说了一堆。


    黎青执之前就奇怪,不明白杜永宁的名次为什么这么低。


    他觉得杜永宁怎么都排前五。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事情……杜永宁真是潇洒,竟然完全不管考官的喜好。


    幸好他背后有个杜家,他自己名气也大,不然……指不定程学政就找个理由让他落榜了。


    杜永宁说完见黎青执一脸平静,不免气恼:“黎青执,虽然你得了案首,但我还是想说,你写的文章远不如茕独散人。”


    “对,我比不上。”黎青执依然平静。


    杜永宁又道:“你应该好好研读茕独散人的文章,他的文章,写尽了百姓的苦楚……”


    杜永宁看黎青执不顺眼,自己又比不上黎青执,干脆就用茕独散人来压黎青执。


    他将茕独散人夸了又夸。


    “其实茕独散人是我最喜欢的文人。”黎青执突然道:“我一直都有研究他的文章,《沉冤录》更是我最喜欢的书,我曾为此数夜不眠。”


    杜永宁一愣。


    黎青执朝着杜永宁笑了笑:“你看了茕独散人的文章之后的见解,我觉得有点过于浅薄了。”


    黎青执在杜永宁愤怒的目光里,一边夸茕独散人,一边解读茕独散人的文章。


    他写这文章的时候,多少还是收着点的,但现在说的话……他这会儿肆无忌惮,什么都说。


    这时候又没有录音机,杜永宁不可能录了他说的话去举报他。


    就算杜永宁真的往外说……谁都知道杜永宁喜欢茕独散人,反而是他,在外人面前什么都没说过……大家肯定会觉得,那是杜永宁的观点。


    黎青执就这么笑眯眯地说了一大堆。


    杜永宁都听傻了。


    他一直觉得自己研究茕独散人研究得很深,但跟黎青执一比……他确实浅薄了。


    说完茕独散人的那五篇文章,黎青执又开始说《沉冤录》:“茕独散人说《沉冤录》是百姓口述他记录,但我去过临湖县,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其中的故事都是他写的,因此此书,能看出不少东西,比如第一册第一个故事的这一段……”


    黎青执这一说,就说了一个时辰。


    杜永宁一开始还能插话,后来却什么话都插不进去了。


    他突然觉得自己之前太自视甚高了,跟黎青执一比,他好像什么都不是。


    黎青执这时候终于不说了,喝了一口茶。


    杜永宁尴尬万分:“我确实浅薄了,我一定继续潜心读书……”他的信心都被打击没了!


    “杜兄。”黎青执叫了杜永宁一声。


    杜永宁看向黎青执。


    黎青执道:“杜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是潜心读书是不够的。有些东西你没看透,是因为平日里,你见识不到百姓的艰辛。”


    杜永宁一脸羞愧。


    黎青执又道:“杜兄你昨日去过崇城县的新码头,你可知道,那码头是我建议苟同知修修的?”


    黎青执说了自己提议苟同知建新码头的原因,最后道:“我当时,就是想为百姓做些事情,之后的夜市,也是我提议的。”


    “黎兄大才!”杜永宁更羞愧了,他昨天看了点黎青执写的书之后,还想着黎青执就会拍马屁,结果……


    他读了这么多年书,啥也没干成,黎青执呢?他已经帮助过许多百姓了。


    而且……现在回头想想,他意识到自己以前做的一些事情,其实不太好。


    不说别的,他给安江书院的先生送礼,让那位先生在《安江文集》上刊登他的作品,就不是君子所为。


    “杜兄,你从现在开始,多接触百姓,多为百姓做点事情,也为时不晚。”黎青执道。


    杜永宁今年才二十岁。他是被家里人宠爱着长大的,一直在读书没接触过社会,人也就比较单纯,总之本心不坏。


    但有点烦人。


    这人几次三番找他麻烦,还找到他家里……不忽悠一下,黎青执都觉得过意不去!


    “对。”杜永宁点头。


    黎青执又道:“杜兄,我打算开个学堂,免费让穷苦百姓家的孩子就读……杜兄你要不要也办一个?张大人杀了临湖县严县令和娄家人之后,虽然安顿了百姓,但临湖县还是有很多百姓生活困顿,有很多孩子忍饥挨饿,杜兄你可以过去办一个学堂,或者在崇城县办一个学堂,让那些孩子到学堂里读书,给他们找一份生计……”


    他手上钱不多,能做的事情有限,但杜永宁很有钱。


    既如此……吃大户吧!


    杜永宁很激动:“黎兄,你果然比我更懂茕独散人!我只想去临湖县看看,给那些被娄家害了的人一些钱财,却忘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黎兄,学堂要怎么办?要多少钱?你快给我说说!”


    黎青执:“……”真好忽悠,他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黎青执把自己刚写好的办学堂的章程拿出来,给杜永宁看。


    他财力有限,原本只想办个学堂,但有杜永宁加入,还可以办个孤儿院,多收养一些孩子。


    大齐有官府办的收容无儿无女的老人还有孤儿的养济院,但养济院缺钱再加上免不了有人贪污,对那些孤儿老人照顾得很不好,这些人平日里吃饱穿暖都难,有些地方甚至压根没有养济院存在。


    除了养济院,在大齐还有一些寺庙会办孤儿院收养孤儿,但依然不够用。


    这个时代的孤儿,真的太多了。


    杜永宁要是愿意办一个孤儿院,可以帮助很多人。


    黎青执和杜永宁商量起来,然后杜永宁就发现……他除了读书,好像真的什么都不会。


    黎青执懂很多,连房子要怎么盖都想好了,而他对这些一无所知。


    他以前,怎么会觉得自己聪明绝顶?


    他竟然还看不起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