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永乐盛世,万邦来朝!

作品:《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汉武大帝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汉武大帝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他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这是为数不多勉强和秦始皇齐名的帝王。


    朱元璋心情大好,“萧然,给咱继续是!”


    相比起朱允炆血压高升,朱元璋还是更喜欢听萧然说朱棣的功绩。


    “说到哪里了?”


    “说到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政策。”旁边的朱标提醒。


    萧然点点头,“外交上,老爷子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平紫禁城”


    “下西洋作甚?咱不是海禁了吗?”


    朱元璋很不解,这和朱元璋之前政策背道而驰了。


    朱元璋洪武四年十二月,朱元璋命靖海侯吴祯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元三府军士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隶各卫为军时,就宣布“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洪武十四年十月又宣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海禁可以算是明朝的一个祖制。


    朱元璋对“海外贸易”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一次“禁海”无法体现他对此事的重视,还要一次次的“鞭尸”。


    从唐朝开始,华夏就同周边各国有大量的海上贸易,而负责海上贸易的机构就是市舶司。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分别于洪武三年和洪武七年,两次裁撤市舶司。


    这是在告诉世人,朱元璋海禁的决心。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又一次下令,严禁沿海的居民与周边的诸国人员往来,这是朱元璋对海外贸易的第一次“鞭尸”。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在之前严禁本国人员与外国人员往来的基础上,又颁布了新的命令,严禁外国人进入本国,这是朱元璋的第二次“鞭尸”。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下令,禁止民间买卖国外的物品,这又是一次“鞭尸”。


    洪武三十年,朱元璋死前的头一年,又一次下令禁止通番,这是朱元璋最后一次对海外贸易进行“鞭尸”。


    为了防止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犯,朱元璋决定以“海禁”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朱元璋看来,海外贸易对于明朝的经济起不到什么重要的作用。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对农耕经济的重视自然远远大于海外贸易的心态就推动了他采取“海禁”这种一刀切的方式。


    朱元璋看向两个朱棣。


    这是祖训!


    “皇上,大明疆域不仅仅是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


    萧然解释。


    “看不见的?”朱元璋没想过,要是想过就不会海禁了,“听你这意思,这件事应该也是利大于弊的吧!”


    “是,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朱元璋来了兴趣了,“你和咱说说,要是真的好,咱现在就解除海禁,还鼓励海上贸易。”


    “下西洋,使大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船队展示了大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


    “开拓了海外贸易,下西洋为大明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大明国内的手工业生产,大明更加富裕,促进经济发展。”


    “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大明朝对外界的了解。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


    “永乐时期大明万邦来朝,是当时最强国家,没有之一。”


    “老爷子永乐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盛世!”朱元璋抓住这个重点。


    “是,永乐盛世,在大明之前能称盛世的只有大唐的开元盛世。”


    朱元璋脸上露出兴奋神情。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