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天价聘礼

作品:《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傅斯年

    铁树开花,经年的光棍要成家了!


    傅斯年有点小激动,正要感谢,却被赵佶打断了:


    “你先别急,我赵家的聘礼可要得高!”


    那还叫事儿吗?不差钱!


    然而赵佶说出来的数字,差点没把傅斯年吓到:


    “什么?一千万贯!”


    疯了吧?你家妹妹镶金边了?


    不对,就是纯金打造的也没这么贵呀!


    看着傅斯年瞪大的双眼,赵佶不好意思地笑了:“别激动,我知道有点离谱了,但我没跟你说笑,你得想办法帮我再开辟些财源!”


    “这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你知道去岁出兵河湟,朝廷这边总共花费了多少钱粮吗?”


    “折钱一千两百万贯!这还是你帮着节省了不少花费的前提下!后续还有筑城、抚恤边民,又是数百万贯的开支。”


    “原先以为先帝留下五千万贯的家底,怎么也够支撑多年的,没想到一年不到,就少了两成!”


    “这才只是出兵十万,要是多几次二、三十万人规模的国战,一年国库就得见底!”


    傅斯年能理解赵佶的难处。


    北宋的灭亡有多重因素,但比较核心的一个原因,就是财政崩溃。


    对,没看错,富宋也是经济盘崩了,才导致了灭亡。


    不管到什么时候,打仗永远是最贵的选项。


    思索了好一会儿,傅斯年决定抓住这个送上门的机会。


    正愁怎么撬动暮气沉沉的北宋,机会这不就来了吗?


    想要钱,我有办法,但你得给我创造赚钱的机会!


    不仅仅是经济,领土、人口、生产力等等,这些都是评定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单凭傅斯年出几个点子,不会起到太大作用,充其量就是给赵佶多赚些零花钱。


    这个世界此时还处于生产的初级阶段,种地收粮、倒买倒卖,产出的附加价值有限。


    想要增加财政收入,最好的办法就是添人添地盘。


    但很明显,宋朝不具备这个条件——武力不行。


    那就得从另一个方面入手:提高生产效率。


    瓷器、丝绸为何赚钱?因为其中存在不可替代性,别的国家做不出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话放在任何时代都没错。


    傅斯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点一点地给赵佶讲解。


    最后,他总结道:


    “农业是王朝稳定的基石,而商业是致富的关键。我大宋既然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就应该更进一步,让百姓从田地中走出去,进入作坊、商队!


    “农业上缺失的劳动力,则需要用提高耕种的效率入手。如果能持续下去,土地将慢慢不再昂贵,也可以缓解土地兼并。”


    赵佶是皱着眉听完的,摇了摇头:“谈何容易呀!王介甫的新法如何?满朝都是饱学之士,他们不知道那些都是富国强兵的法子吗?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阻力?”


    “我虽年轻,但是非曲直还是能分清的。支持新法的未必是忠臣,反对新法的也未必就是奸贼!”


    接着,赵佶问了傅斯年一个奇怪的问题:“你说我大宋,到底是谁说了算?”


    傅斯年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官家说的算!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赵佶却微笑摇头:“错了!皇帝看似尊贵,其实也只是个困在宫殿里的聋子、瞎子!”


    “别人想让我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他就只能任由大臣们糊弄。他们嘴里山呼万岁,心里却未必有!”


    这话一般人可不敢听,傅斯年赶紧低头:“官家言重了!我朝虽强敌环伺,但内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心里都念着天子的好呢!我大宋必然国祚绵长,千秋万代!”


    赵佶哂然一笑:“千秋万代?你见过吗?千百年来,明君圣主不少,又有哪个做到了?即便盛极一时的大唐,不也留下了个烂摊子?”


    微微叹气,赵佶又道:“我呀,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秦皇汉武那些明君都做不到的事,我何德何能就敢夸口?”


    “这天下说了算的人,其实是地主、乡绅!是大大小小的世家、豪族,唯独就不是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