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高顺劝降

作品:《三国之袁家长子

    初平四年,东阿人程立更名昱。


    时曹操乏食,昱欲略其本县,屠城杀人以供粮,豪族尽死。


    恰公子攻东阿,救满城。


    二日,东阿人生啖昱。


    ......


    “薛悌被杀,枣祗投降。


    曹军共有三千,除四百余人未参与屠城外,其余全部被斩杀。”


    听着麾下的汇报,城门楼上的袁谭,收回了目光。


    他昨夜便在城门楼处歇息,并未前往县衙。


    此刻草草吃了早食,便召来众将议事。


    “曹操的兵力不过万余。


    在东阿县三千人被杀,范县还有两千人,甄城的曹军也就五六千人。


    公子,兵贵神速,我们毋须等待大军,先锋可直逼甄城。


    曹军缺粮,我等可令奸细于甄城中散播流言。


    并把程昱在东阿所为公之于众,则甄城必然大乱。”


    郭嘉建议道。


    其实他还有更好的计策,既是驱赶东阿人前往范县和甄城。


    把程昱所做所为公之于众,如此更具有说服力。


    不过他并没有说出来。


    毕竟袁谭昨天晚上说程昱的时候,刚说的做人要有底线......


    袁谭点点头,道:“军师所言极是,我等可令枣祗率部分曹军。


    我军着曹军衣物,杂于其中,假装溃败,诈开范县城门。”


    典韦:“......”


    公子真是一招鲜,要吃遍天。


    “另外,要把孔顺和阮瑀调过来,好好的宣扬下程昱和曹操的所作所为!”


    袁谭道,“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削弱曹操的影响力,并把青州的模式搬到兖州来。


    至于兖州的豪族......允许他们以土地和财富换取官职。


    不过所换官职要在青州。”


    两人商议之后,袁谭开始下令。


    令高恒带兵两百,去驻守仓亭津。


    兖州这块地,他袁谭既然拿下来了,那就是他袁谭的。


    谁也别想插手。


    令徐盛领兵五百,驻守东阿。


    待大军抵达之后,再前往甄城。


    袁谭亲自带着郭嘉、文稷、高顺、典韦、枣祗等人,兵发范县。


    此时的范县,并不是后世的范县。


    其同样沿着瓠子河而建,距离东阿县约有百里。


    袁谭自东平国而来,东平国与济北国相连,距离青州历城已经不远。


    大战起时,很多资源被运送而来,其中就包括数千骏马。


    目前的袁军先锋,如陷阵营等士卒,虽无骑战能力。


    但赶路乘坐马匹,自然无恙。


    袁谭稍稍放缓速度后,终于在午时后临近范县。


    随即大军饱食。


    有枣祗率领一百多曹军夹杂高顺率领的三百多陷阵营,前往范县。


    枣祗由于受到程昱的惊吓,很痛快的选择了投降。


    如果给他几天时间缓一缓的话,可能还是曹操的死忠。


    但袁谭没有给他舒缓情绪的时间,而是趁热打铁,让他诈开范县城门。


    如此也是投名状。


    ......


    看着枣祗、高顺带兵离去后。


    郭嘉道:“东阿县,水渠通畅,道路平整。


    由此看来,枣祗此人,更善农利耕作!”


    袁谭点点头,道:“嗯,确实,如今张导年龄已大,是时候给他老人家找个弟子。”


    现在青州不缺粮,在占据兖州之后,袁谭的想法是慢慢消化。


    在消化的过程中,加大水利和道路的建设。


    毕竟,现如今除了农忙时,青壮都是空闲的劳动力。


    征发劳役,根本不用给钱粮,管饭吃就行。


    而且青州和兖州,现在种植的大部分是粟米。


    一年只有一季。


    大量的时间闲着也是闲着。


    不趁着这个时候搞基建,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毕竟对于这些青壮来说,农闲季节也要吃饭。


    正好去干活,换点饭吃,家里还能省点粮食。


    而且水稻和小麦等作物都在引进和推广。


    到时候一年两季,农忙可就要多一倍。


    ......


    还有,现在人都穷,或者说穷怕了。


    有朝一日,青州和兖州都富足起来,劳役可就没有这么好征发......


    “公子,可以出发!”


    在袁谭思绪飘飞的时候。


    郭嘉在观察着周围的情形,计算着枣祗和高顺出发的时间。


    “好!”


    大军扬起漫天的尘土,直逼范县。


    ......


    与此同时,范县的城墙上。


    靳允看着楼下哀求的枣祗,面上并无一丝表情。


    “程昱被杀,东阿县被破?”


    靳允冷冷回道:“既然如此,枣令应该率领残兵前往甄城才是,何苦要进我范县。”


    枣祗大声道:“袁谭所部皆是骑兵,我军逃到此处,已是人困马乏!


    靳令,还望瞧在曹公情谊上,让某等进城。”


    “哼!”


    靳允冷哼一声,道:“为何程仲德战死,汝能逃到此处。


    我看汝麾下个个人高马大,莫不是要赚我范县。


    曹公与我并无君臣之谊,我尚固城自守,斩杀汜嶷。


    枣祗,你受曹公大恩,不思身死报效曹公,怎么还要反叛!”


    闻言,枣祗顿时面色羞红,他猛然拔出佩剑道:“程昱被袁谭杀死,东阿县已失......”


    旁边一员虎将骤然出手,环首刀一磕,砸落枣祗手中佩剑。


    下一刻,高顺反手一提,便把枣祗抓于手中。


    那一百多曹军还想动作,顿时安稳下来。


    高顺看着城墙上的靳允,道:“某乃高顺,靳允,你能挡某陷阵营么?”


    靳允瞳孔收缩,情不自禁的擦了一把汗水。


    当初夏侯惇与吕布的大战,原本是胶着状态。


    但就是高顺的千人陷阵营冲入,直接改变战场格局。


    那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威势,名动兖州。


    “高顺,你也叛变了么?”


    靳允深吸一口气,喝道。


    高顺冷道:“我主张超为陈留太守,鲍信为兖州刺史,和谈叛变。


    不知你靳允,效忠何人?”


    靳允:“......”


    高顺接着道:“汝与曹贼之间并无君臣之谊。


    汝之所以不降,乃是受了程昱蛊惑。


    今日程昱已死,东阿已失,汝要顽抗么?”


    他说着令人取出一颗人头,高高的掷向城墙之上。


    若是袁谭在此,定要对高顺刮目相看。


    他原以为高顺就是个厉害的武将。


    哪里知道高顺明事理,也善言辞。


    只不过和你不熟,平时懒得说而已。


    他劝降之话,先是表明靳允和曹操之间并非君臣,也就意味着没有义的束缚。


    接下来,把责任归属到程昱头上。


    最后提醒靳允,东阿已经丢了。


    你的范县,变成了前线。


    范县位于东阿和甄城之间。


    靳允之所以选择效忠曹操,也是因为他位于两者之间......


    程昱虽然被东阿人生啖程昱,但脑袋却被薛房抢了下来,送给了袁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