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忠臣荀谌

作品:《三国之袁家长子

    兖州,济阴郡,甄城。


    曹操站在主位上,听着荀彧等人的禀报,面无表情。


    待说到程立劝服靳允,靳允杀死陈宫部将氾嶷以为投名状;


    程立分兵据守苍亭津,与枣祗、薛悌一起守住东阿县,击败陈宫时。


    曹操终于悚然动容,上前抓住程立的手,抬头道:“若非程卿你的能力,我都没有地方去也。”


    一旁的荀彧,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道:“曹公,仲德年少时,可是曾经梦见自己登上泰山,两手捧着太阳的!”


    “竟有此事!”


    曹操震惊不已,他说着返回了主位。


    不能离程立太近。


    因为对方身高八尺三寸,有着一脸漂亮的胡子。


    以后世的计量单位看,身高超过一米九......离近了得抬头看,脖子酸。


    程立躬身道:“正要以微薄之力,为明公效死!”


    “哈哈哈哈哈!”


    曹操仰天大笑,“仲德当为我的腹心巩固,我有仲德,何愁大事不兴!”


    顿了顿,又道:“仲德可顺应梦兆,改名为程昱!”


    程立躬身道:“昱正应随曹公如日中天。”


    这时,人报夏侯渊、韩浩等前来,曹操便令宣入。


    夏侯渊面容俊朗,随行的韩浩神态威重。


    “元让好些了么?”


    曹操看向夏侯渊,关切的问道。


    历史的吊诡之处便在于,因为袁谭的改变,大的方向和很多事情,已经变的面目全非。


    而有些小的事情,仍执拗的按着历史的事件发生。


    在曹操和吕布大战。


    夏侯惇率军反攻的时候,如历史上一般,被射中了左眼。


    提前一年,依旧瞎......


    “蒙曹公忧心,已无恙矣!”


    夏侯渊拱手道。


    荀彧则是看向韩浩,道:“正有一事,要说于曹公。”


    曹操客气道:“愿闻其详。”


    荀彧回想,感慨不已:“吕布曾遣人诈降,掳元让为俘虏,三军皆惊。


    唯有元嗣(韩浩字)把守营寨口,并将将领召集在一起,安定麾下士卒,使大军不至于溃败。


    元嗣亲率部卒赶到元让大帐,怒斥劫持者,并声称要灭杀这些人,劫持者畏惧而降,全部被杀。


    如此元让方免遭一难!”


    曹操看向韩浩,大声赞赏道:“义士向来如此,卿的做法可以作为万世之法!”


    随后转向荀彧:“文若,可拟定一法令。


    今后如有劫持人质的,连人质一同消灭,不要顾忌人质!”


    荀彧躬身,道:“唯!”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不宜觉察的情绪,看向夏侯渊道:“妙才此来何事?”


    夏侯渊这才轮到开口,忙道:“曹公,我军粮草已不多矣,恐无法撑到秋收!”


    “粮草!”


    曹操深深的皱起眉头。


    三县粮草本是充足,但随着濮阳战败,大量曹兵涌入甄城。


    在随后的防守战中,荀彧等人征召了大量的民夫和豪强族兵参战。


    如此一来,总要供给对方粮草吃食。


    大军人吃马嚼,原本富足的粮草,顿时捉襟见肘。


    夏侯渊搞过后勤,又挨过饿,对粮食一向很是重视。


    所以随着曹操带着败兵回到甄城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查看粮仓......


    “报,袁公有使者到!”


    就在这时,亲兵传报。


    曹操眉头舒缓,开口道:“文若、仲德,妙才,元嗣,随我去迎一下袁公使者!”


    不多时,一行人便迎到了此行而来的使者荀谌。


    荀谌此来的目的很明显,劝说曹操和荀彧。


    曹操原本就是袁绍的发小跟班,东郡太守一职也是袁绍表的。


    也就是说,袁绍是曹操的君,两人之间有君臣之谊。


    (如果曹操不愿意的话,大可不应。)


    后来因为发展艰难,袁绍大力支持,给钱给粮还给人。


    如荀彧原本就在袁绍麾下,被安排去帮曹操。


    所以,从从属上看,曹操妥妥的属于袁绍的麾下。


    只不过因为袁绍本身也是世事艰难,所以给了曹操很大的自主权,内部也没有相应的制衡。


    这导致的是,曹操一方面迅速坐大,帮助袁绍扛住了来自黄河以南的压力。


    但另一方面,尝试到在一郡之地,一州之地,万事自己做主的权力欲之后。


    曹操原本的野心开始急剧增长。


    这个野心,也可以理解为大志。


    所以,见到荀谌的时候,曹操很愤怒:“我为袁公披荆斩棘,才据有兖州之地,眼看徐州可下。


    袁公为何令袁谭领兵南下,与徐州陶谦夹击于我,行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袁公若要兖州,一句话便可,我曹孟德自当双手奉上。


    何故如此,袁公何故如此!”


    荀谌心中明镜,表面上却是笑道:“这事乃是公子一人所为。


    不过,袁公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正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


    君和公子都是猛虎,怎么可能放到一块地方呢。”


    曹操脸上神色微变,疑虑道:“袁公这是何意?”


    荀谌道:“并州兵荒马乱,袁公欲表曹公为并州刺史,破虏将军。


    先领兵攻河内,以断吕布退路。


    随后据有并州全地。”


    曹操眉头一皱,推辞道:“我之家眷子嗣,均在兖州。


    公子视我为仇寇,如今一旦离去,岂能安保。


    且并州偏僻多贼寇......”


    荀谌笑道:“曹公勿忧,袁公早为君计较,君之家眷子嗣,均可迁于邺城。”


    顿了顿,道:“令郎曹昂、曹休,被俘于袁谭处,袁公也已派牵招前往,令其归往邺城。”


    荀彧眉头深深皱起,他看了兄长一眼,道:“如今吕布在侧,兖州动乱,待曹公安顿好三县事宜......”


    “正因为兖州动乱,曹君及诸君家眷子嗣,才要立时迁往邺城,如此才保安定!”


    荀谌依旧是面带笑容,神色平和的说道。


    但说出来的话,却没有多少商议的余地。


    原本,他也极为看好曹操,但随着袁谭的强势崛起。


    荀谌才发觉曹操想成事,难度已经提高了万倍不止。


    当然最关键的是,袁谭背刺了他一刀,撕开了荀家的遮羞布。


    而当年荀家听从荀彧之言,几乎是全族迁到了冀州。


    最近虽然有不少人来到了兖州,但根基还在冀州。


    尤其是他荀谌的家眷子嗣,可都在冀州呢。


    所以,荀谌现在已经摇身一变,成了袁绍最忠诚的忠臣。


    听到荀谌的话,不但曹操色变,就连荀彧的脸色也变了。


    他的家眷子嗣也要迁到邺城?!


    按照荀谌这个说法,或许夏侯惇、夏侯渊等人的家眷子嗣......


    韩浩看向曹操,右手缓缓的摸向刀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