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连营鹿肠山

作品:《三国之袁家长子

    朝歌,一个名字很美丽的县城。


    曾经是商朝的国都,如今是汉朝司隶校尉部河内郡的朝歌县。


    后世改名为淇县。


    朝歌之南便是牧野,当年周天子开创基业的关键一战。


    此时,五千大军驻扎在牧野之上,安营下寨。


    寨门前的旷野上,张郃正在细细的体会着风中的空气,只觉得心旷神怡。


    “哈!”


    下一刻,他就拉开了架势,耍起了手中的马槊。


    只见槊动如游龙出海,大开大合,虎虎生风。


    陡然,他的眼神凝于一点,马槊闪电般刺出,正中一颗飞过的石子。


    “好,好,好!”


    不远处扔石子的郭祖,情不自禁的拍了拍手。


    张郃收了马槊,深吸一口气,平复下胸中微喘。


    “张将军在带兵之余,每日还要修炼骑术、槊术和弓术,真令俺敬佩!”


    郭祖颇为钦佩的说道。


    和张郃一起带兵而来,他发现对方只要有空不是在看书,就是在修炼武艺。


    即便是之前在海船上同样如此。


    “世事多艰,平时多流一滴汗,战时少留一碗血!”


    张郃感慨的说道。


    “大公子带我们疯狂训练,见很多人不忿,所以告诫某等。”


    “平时多留一滴汗,战时少流一碗血?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


    郭祖重复了一句。


    大公子说的,肯定没毛病,不行,回头俺也的练。


    张郃则是看向远方,心中暗道:天下第七啊,再不努力,感觉在大公子麾下都排不到第七了!


    天下猛将何其多,何其多也。


    罢了罢了,某武艺上比不上你们,就多钻研兵书、阵营、地形和诗文,某要做个儒将。


    在儒将中,某武艺总算能第一了吧


    这时,有几十骑纵马而来,张郃见状说道:“郭将军,这营寨就交于你了,某去鹿肠山中探察下地形!”


    “唯,人在寨在!”


    郭祖双手抱拳领命。


    他们自抵达朝歌后就发现,黑山军于毒的大本营并不在朝歌县中,而在朝歌以西的鹿肠山中。


    张郃和他商议后,便在牧野和黄河北下了两个营寨,彼此成犄角之势。


    袁绍射杀一万多俘虏的消息,不知如何传开了。


    第二日一早,袁谭就发现荡阴县是真的空城不是空城计,也不是请君入瓮计。


    不但荡阴县空了,荡阴县通向朝歌县的路上也是空的。


    不到一百里的官道上,袁谭所部几乎没有见到人。


    午时,终于在朝歌县上看到旌旗和刀枪剑戟。


    不过那旗帜,怎么这么熟悉?


    临近了才发现,是自家的


    刚到城下,城门大开,郭祖等人就率众迎了出来。


    “大公子!”


    袁谭:“”


    这样是不是不太给便宜老爹袁绍面子。


    他也没想到张郃郭祖把朝歌都打下来了。


    “雋乂呢?”


    袁谭问道。


    郭祖道:“张将军去鹿肠山中勘察地形了!”


    袁谭点了点头,赞赏道:“不错,做的很好,居然攻下了朝歌,当记一大功!!”


    闻言,郭祖有些讪笑,不好意思的说道:“大公子,俺们原本就没想攻城。


    今日辰时,不知城中守军发了什么疯,城门大开,一窝蜂的都向鹿肠山逃去。


    俺们只不过是捡了个空城。”


    袁谭:“”


    他总算明白过来。


    袁绍射杀了一万多俘虏,给黑山贼造成了极大的震撼。


    吓得他们不但荡阴县城不要了,甚至连朝歌县城都不要了。


    由此看来。


    袁绍的衔尾追击,比他的半渡而击,好太多了


    按照袁绍的衔尾追击,黑山贼一路溃逃,肯定是荡阴县不敢进,朝歌县也不敢进,直接逃进山里。


    而自己的半渡而击,看似俘虏了更多的人。


    但实际上拖慢了行军进程,是的于毒和壶寿可以从容布置守军。


    从战果上来说,属于鼠目寸光,见小利而失大义


    幸好袁绍及时帮他擦了屁股,直接射杀了一万多人,并把消息快马散播出去。


    进而给黑山贼和壶寿造成了巨大的震撼。


    如此一来,起到了同样的效果。


    于毒和壶寿直接抛弃了县城,全部撤入了鹿肠山中。


    否则的话,若壶寿驻军与朝歌县中,于毒驻军于鹿肠山中。


    这在兵法上又成了朴素好用的掎角之势。


    打脸来的好快。


    “古人的智慧,还是不能轻视噢!”


    袁谭嘀咕了一声,随后下令:“进城!”


    随后,把斥候向各处撒出去,在朝歌县中等待袁绍的大军。


    两日后,袁绍的三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


    这次,他是铁了心的要把黑山贼连根拔起了。


    袁绍连县城都没有进,直接在朝歌县西的鹿肠山山脚下安营下寨。


    三万大军,公分三个大营。


    北部大营由麴义、颜良、审配等率领一万军。


    设于淇水之南,青岩洞东侧的一个山坳中。


    位置在后世程家谷垛的南方,贺家附近,沿着山脚连营下寨。


    同时收缴淇水两侧的船只,封闭水路。


    中部大营由袁绍自统两万大军,设在老虎岭之东。


    也就是后世淇县庙口镇老庄村一带,同样是沿着山脚下安营下寨。


    老虎岭的山顶,就是黑山贼于毒的大本营。


    下部大营设在沧水北岸的云梦山,又叫青岩山的山脚下。


    也就是后世云梦山风景区一带。


    此处由袁谭的人马和高干所部三千人安营下寨,同样的收缴河两岸的船只,封锁水路。


    三处大营的兴建连绵十数里,中间每隔一里再设置一百人的小寨。


    再搭配数千骑兵来回巡弋,把鹿肠山山脚下六十多里连成一个隔绝地带。


    一时间旌旗遮天蔽日,尘土飞扬。


    号称大军二十万,势必要把黑山贼彻底剿灭。


    高干是高柔的堂兄,高家在陈留也是显赫的世家。


    因高干是袁绍的外甥,所以是袁谭的表兄。


    因袁绍的第一任妻子又是高家人。


    所以袁谭和高干算是双重表。


    袁家的基因好,高家的基因也不差,高干相貌堂堂,文武双全。


    两人公事安排好后,难免叙起亲情。


    说到高躬和高靖还在蜀郡,不由得一阵唏嘘。


    接着又说到了高柔。


    高干话语中略略透着一些酸味,毕竟他的小堂弟目前已经是两千石的北海相国。


    言语中透露出想去青州一展才华的意图。


    袁谭勉励高干道:“早听人说干兄文武双全,志向远大,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家父若能站稳冀州,定图谋幽州和并州。


    届时,如干兄才志,必为并州刺史。”


    高干顿时大喜,轻声道:“阿舅虽未立世子,某必附汝也!”


    袁谭拱手道:“多蒙干兄相助,必不敢忘耳。”


    两人接着又说到高顺,高干皱起眉头,道:“此族中偏支耳,然清白有威严,练兵有法,不惧生死,实有先锋之能,大将之才。


    惜其太过执拗,若要收服其心,当收服张邈。


    然阿舅最厌之人,便是张邈,何其难也!”


    就在这时,忽有信使来报:“袁公召公子、高将军前往大营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