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送礼

作品:《甄嬛传之这个太后我当定了

    洗三礼结束后,敬嫔和眉庄自然而然的留下了。


    敬嫔略微恭敬道,“我早说这孩子是有福气的,他来的是时候。


    虽然你生他的时候险了一些,但结果总是好的。


    一定是柔淑妃你积攒了足够的福气,这才为七皇子,挡了灾祸啊。”


    苏秦奇道,“冯姐姐这是怎么了,跟我还外道了么,若是其他人,也就算了。


    但你已经陪伴皇上总有八九年了,妹妹纵是高位,也要敬你是姐姐才对。


    再说法外还有人情在呢,何况咱们是亲近的姐妹了。


    还有眉姐姐,我们一同进宫,同气连枝,难不成,我不过先登上妃位,倒是翘起尾巴来了。若是太后她老人家知道了,没得以为我轻狂。”


    眉庄笑意盈盈,看向敬嫔,“我就知道,你呀,说不过她。”


    敬嫔一看苏秦如此,心里也放下心来。


    她叫人送上礼物,“我也给七皇子的洗三礼添个盆。这是上好的红玉髓,还是我得宠的时候,皇上赏我的,就给了这孩子吧。


    若是以后用这玉髓制了物件儿,给他戴上。


    皇上看了,也能念念我的好儿。”


    苏秦就喜欢敬嫔如此识时务的人。


    有心计,但也良善。有心眼儿,但大大方方,不让你觉得厌烦。


    这也是她为何要把她拉进自己阵营的理由。


    作恶的人可以利用,但良善的人,若要降服,需要交心。


    早在和眉庄和敬嫔面前告知欢宜香里有麝香的时候,想必敬嫔就已经明白了。


    这么多年,在年答应的房里做小格格,跟着年世兰身边立规矩,连带着熏了那么多年欢宜香。


    自己,也和年世兰一样,再不会有孩子了。


    温宜公主,就是她能争取,也必须争取到的后半生倚靠。


    苏秦笑呵呵的接过了,“那妹妹就替弘昭谢谢冯姐姐了,想来也是有缘,昭儿的名字,和姐姐名字里的一个字,正相同呢。”


    敬嫔惊到,“你不说我倒是忘了,这么多年,谁还记得我的名字了?那我不用避讳么?”


    苏秦笑道,“哪里那么严格了,当年圣祖皇帝给皇上和十四爷起的名字还同音呢,后来皇上登基。为了避讳皇上的名字,才改了。


    皇上金口玉言,若是现在要避讳,又是谁避讳谁呢?把心放肚子里吧。”


    眉庄也道,“是啊,敬嫔姐姐就是想的多。”


    敬嫔笑道,“还我想的多,你那天闯进我殿里,气势汹汹的,我还以为怎么了,原来是揪芳若来了。我当时还以为你不信我。”


    眉庄赧然道,“当时形势紧急,我也是心急。若是不能赶紧揪出芳若,别说我了,姐姐也要被殃及池鱼。罢了,今儿是高兴日子,先不说这些。”


    采月递上一个紫檀木宝盒。


    “这玉髓项圈,是我送信回家里,叫他们专门制了献上来的。”


    敬嫔惊呼,“好大一片玉髓,这可比太后赏赐的那个还要精美了。而且还是玉髓做的,这可真真难得。”


    眉庄笑道,“若不是好东西,我也就不拿出来了,刚才看到太后拿出来长命金锁,想着若是我先拿出来,可就显不出太后的心意了,本想为着七皇子炫耀一下,没想到又是这样悄无声息。”


    苏秦呵呵笑道,“姐姐急什么,这才是洗三礼呀,回头满月礼,那时后宫众人都要赠礼,我还不拿礼物拿到手软?”


    几人笑成一团,又说了会儿闲话才散了。


    洗三礼结束后,皇后跟着太后回了寿康宫。


    竹息递了茶水,悄悄退了出去。


    皇后略带委屈看向太后,“皇额娘,皇上好似怀疑臣妾……”。


    太后慢慢抬头,“怎么,皇上不该疑你么,宜修,哀家问你,你要如实回答。


    究竟,是不是你做的。”


    皇后道,“皇额娘,难道连您也不信儿臣,儿臣是被陷害的,此人心机深沉,连皇上和您都被骗了。


    臣妾得知芳若进了慎刑司,却不知道她说了什么,难道,她说是儿臣指使的她?


    臣妾怎会有这个胆子,何况她又怎会被儿臣威胁呢?”


    皇后面带焦色,急急解释道。


    “皇额娘,您一定要相信儿臣。儿臣就算再狠心,也决计不会害皇上的孩子啊。”


    太后冷冷注视着皇后,“芳若跟在哀家身边多年,说是哀家亲自调教出来的也不为过。


    若想要她违背本心,你除了拿她家人做筹码,也少不了,拿哀家做幌子吧 。”


    太后心知皇后是不会说实话了,只是心寒,她连自己都要利用。


    皇后正待辩驳,竹息走到了太后身边,耳语了几句。


    太后微微拧眉,“哀家的孩子,哀家岂能不了解。


    若是他直接处置了芳若也就罢了,可是他没有。


    他看在哀家的面子上,放过了芳若,却给了柔淑妃以大权。”


    太后怒其不争的看着皇后,“皇后!他的心,已经全然向着柔淑妃了。


    这恐怕说明,就连哀家,他恐怕都要疑心了。如此,你待如何?


    纵然哀家相信你,又有什么用呢?”


    太后一口气憋在心里,想发也发不出来。


    这皇后,实在是难堪大任,难堪大任啊。


    累的自己,又失去了一点皇帝的信任。


    这几年,好不容易才和皇帝的关系有多缓和。


    皇后在这方面,不但不能提供助力,还总是连累自己。


    太后满心颓唐,想到自己心爱的十四刚来了信。


    信中历数思念之意,只求能承欢自己膝下,却不可得。


    他在景陵,每日催心挖肝,守灵诵经不敢丝毫懈怠。


    希望自己可以劝谏皇帝,放他回京。


    太后一想到这儿,就心痛的无法呼吸。


    大儿子倔强又生硬,小儿子任性又霸道。


    他们两个,明明同出一母,却从小就气场不和。


    十四小时候,不管自己说了多少次,还是要和老八混在一起,看见老四,也没个弟弟样。


    老四呢,起初倒是让着他,但后来,渐渐大了,各自为政,更不愿意凑在一起了。


    若不是自己耳提面命,十四怕还是要惹出大祸来。


    老四,已经是皇帝了。


    若是自己不在了,十四,可要谁护着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