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玻璃问世

作品:《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常升

    “少爷说笑了。”


    “您可是当朝王公之后,堂堂的四品官,谁敢打您的板子。”


    方才的最后一句,老铁匠自然是当作玩笑的。


    常升也没必要和他解释。


    只是让他尽快清出一个高炉,试验一番用煤替换木炭后,高炉的温度和锻造效果。


    对于老朱以圣旨强压给朱标的任务。


    即便常升已经李代桃僵的把李善长坑了进来,代为执行,可一旦最后力有未逮,明面受罚的是李善长,可背地里吃挂落的绝不会是朱标。


    所以对于清丈田亩之事。


    该出的力,常升还是得出。


    虽说人手还需等到九月秋闱,但他如今就得尽快准备了。


    不管这些被分派出去的应试举子如何许诺百姓,达成清障田亩的最终目标,只要许诺的条件不过分,朝廷自当为他们兜底。


    只有允诺并践行,证明朝廷对于田亩清丈的决心。


    方能震慑宵小。


    至于为什么提前把清丈田亩的消息通过朝廷走漏出去。


    一来是为了给这些背地贪墨田亩的人,一个足够缓冲的时间。


    没错。


    就是给这些贪墨土地的人足够的缓冲时间。


    正如兵法有云,围三阙一。


    如果不教而诛,一来会使得仕林对朝廷的抨击,有损朱标的名声。


    也有可能逼的他们铤而走险。


    动用更加卑劣的手段,伤民害民。


    只有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他们才不至于把歪主意打到百姓身上,至少不会伤及无辜百姓的性命。


    等到清算真正来临,做好重赏与保密的执行,在六千万大明百姓同仇敌忾的监视下,这些贪墨田亩,自以为天衣无缝的手段总有走漏马脚的时候。


    届时,朝廷更有理由加倍重罚。


    二则重罚之后,这些贪墨土地,隐没田亩的人背后的消息来源也可以同步梳理一遍。


    将他们的保护伞全数拿捏,按需清算。


    如此,也可清出足够的位置,扶持自己的人手。


    尤其是北地。


    朝廷正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对本地的官员来一次替换和清洗。


    原先是人手不足。


    等到秋闱之后。


    便有不足,也可暂且应付了。


    走神间。


    老铁匠招呼着几个学徒帮忙,很快就将高炉里的木炭清出,仅留两块作为火种,随后就将煤炭塞进了高炉底下。


    随着石匠瓦匠为高炉专配的鼓风机一吹,湛蓝的火焰顷刻间开始在煤炭中迸发,不多时,高炉前的老铁将就感受到了一股更加炙热的高温扑面。


    忍不住惊喜道:“二少爷,这煤炭果然比木炭好用多了!”


    常升不置可否,只让他预备好坩埚,试试看能不能将铁块烧融成液体。


    老铁匠本能觉得不可能。


    金银铜融化成液他都见过。


    就是为这高炉试温练的,可是同样的温度,最多将铁烧的通红,有一丝融化迹象,可这离融化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但感受着这融金炼玉的温度,索性就按着常升的吩咐试了。


    常升当然知道金银铜的熔点都比铁低。


    可若是为了一台缝纫机用上几斤金银,只怕不止铁匠,常升自己都会认为自己疯了。


    赚钱对他来说是不难,


    可也不能这么糟蹋钱啊。


    等到铁钉真的全部融化,常升让老铁匠把金匠帮他们做的那些配件全部找来,又寻了两个尺寸合适的木盒,压实黄土,按上配件,量量压实,再取出金银配件,以细竹签穿出入料的孔洞。


    随着铁叶逐渐灌满这些孔洞,一个个一体成型的粗劣配件便出现在老铁匠的面前。


    这一刻。


    老铁匠的眼里就像在发光。


    打铁三十余年的他,还是第一次看见如此简单的精巧配件铸造过程。


    简直就如同压铜板一样。


    只需要剪去这些多余的铁枝,再将剩下的配件逐个打磨好,就算没有他们一个个用锤子锻打出来的配件耐用,可相比起来,这种一体浇筑再造起来的成本可就低太多了。


    看着老铁这样一双眼睛都要贴到这些配件上了,常升直接问他:“今日我离去之前,裁缝要的缝纫机可能拼成?”


    老铁匠当即排着胸脯担保到:“二少爷您放心。”


    “只要那些裁缝绣娘的手足够快,再配上这缝纫机,您离去之前,她们兴许还能为您缝上两件绣云纹长衫呢。”


    看他话说的这么满,常升便放权了。


    正巧烧瓷师傅那边的高炉暂时有空,常升便招呼着另一帮人帮忙换了煤炭,筛选了一大巴细腻泛微黄的河沙倒入坩埚里。


    随后,让人将除烧瓷匠人之外的所有人全部驱离。


    将近二十天里。


    烧瓷匠人所在的区域已经修好了一堵土墙。


    知道是保密的培养,这些匠人都很配合的离去。


    趁着烧玻璃的间歇。


    常升让人取来了早就吩咐他们做好的铁盒和铁管,招呼着烧瓷师傅前来观瞻。


    不一会的功夫,一坩锅的河沙全部融成了液态玻璃,一名瓷匠便照着常升的吩咐,将玻璃溶液稍稍冷却凝结,便用铁管挑起,放进盒中,盖上盖子,奋力吹气。


    带到实在吹不动了。


    再将铁盒拆开,一块薄厚不一,泛着些咖啡色,还有不少气泡的方形玻璃瓶,便展现在所有烧瓷师傅的眼中。


    “少爷,这,这是琉璃!”


    烧瓷匠人们怎么都不敢相信,随便从河里掏的一把河沙放进坩锅里这么一烧,一吹,居然就能造出价值不菲的琉璃来!


    常升摇了摇头道:“这是玻璃,虽透光但质脆。”


    开了个理解力buff。


    常升将自己所知道的一系列玻璃烧制和排除缺陷的方法,以及各种实用的玻璃产品的样式都告知给了他们。


    并严令保密。


    但首先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在今日酉时之前,做出一块透明度最高的玻璃板,请玉雕师傅来,帮忙磨出几个两个放大镜,手表表盖,护目镜,老花镜,还有望远镜的镜片。


    再之后,就是玻璃瓶的一体吹制。


    以及浮玻法制玻璃板。


    但制作玻璃镜的硝酸银的配方,常升还是要藏一手的。


    再之后他们想如何发挥着一身手艺,就全看他们自己的经验和创造力了。


    只要做的不疵。


    不犯禁。


    他花费了不小的功夫收集的那份名单上的应天府富豪们,想来会相当乐意为之买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