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知分寸(一)

作品:《富贵安然,吉祥如意

    第12章知分寸(一)


    她认为自己做得滴水不漏。


    作业交上去后,陈老先生批改作业分外快,刷刷刷地全部批改完,改完后拂髯,皱着眉头道:“然丫头,下午留下来背书。”


    安然诧异出声,“啊?”


    顾烨没忍住,笑出了声音,纵然拿手捂着唇仍旧透出一缕低沉的笑声。这与他平素的作风大相径庭,平素在他人面前,他都是清冷不苟言笑的,这次却是忍不住。


    安玲珑看着顾烨清俊的脸上难得地带着笑容,从来没见过他这么笑过,不禁看呆了。


    安然手掌握拳,真想打他一拳头,方才明白顾烨给她的答案都是错的。这课本特别难理解,说不定背一下午也背不完,难怪他问自己晚上想吃什么,自己落他手里头了。


    她立誓,今夜绝对不留在赵国公府,午饭吃完干脆不睡午觉便来沐春堂背书,本该去上其他课的顾烨走了进来。顾烨走至面前,道:“陈老先生让我监督你背书。”


    安然想,不就是背孔孟之道吗?一定都背通顺了,然后早早下学回家,背诵得更加卖劲。


    书声琅琅。


    安然在顾烨面前背了一整本的《论语》,基本顺畅没错一个字。顾烨听完,表面欣赏,嘴上却冷冷道:“这《论语》是背完了,可前几日教了本《礼记》,将它也背了。”


    “陈老先生没说……”


    “我临时加的,陈老先生那里我自会去说,背完就是背完,没背完就回不了家。”


    安然明白了,如果他去陈老先生那里说她没背完,即使她真的背完了也没用。陈老先生自然更信任顾烨,她语气不好道:“我背。”


    “你忘了昨日是谁说要给我写作业的。”


    那只是权宜之计,一时兴起乱说话,安然根本没当真。看来今天下午真背不完。


    背诵到后面,她实在觉得拗口又难记,不知道什么时候趴在桌上睡着了,睡着了小嘴巴还在念经般背书。


    现在的她像个小胖团子,脸上却是粉嫩粉嫩,若春天的胖桃花,又像一只雪白滚圆的兔子,鼻尖带了一点粉红。顾烨觉得她可爱,声音清朗好听,不禁多看了几眼。


    从那日起,安然总会隔三差五地被陈老先生留下来补作业或者念书,实际是顾烨留她在赵国公府里吃晚饭。


    每天晚上的菜式都不重样。


    一天夜里,安然客气地说:“多谢世子殿下。”


    顾烨道:“不要再叫我世子,叫我二郎。”


    二郎?安然觉得颇为尴尬,叫不出口,“我不叫。”


    “那就没得吃。”


    最近嘴巴都被他养刁了,她勉为其难道:“二……郎……哥……”


    “噗嗤”两声,顾烨的贴身侍卫小五和十四都没能够忍住笑。顾烨纠正,“是二郎,不是哥。重新叫一遍。”


    “可以叫你哥哥或者世子殿下或者二公子,却就是不能够叫你二郎。这不合礼法。你们说是不是?”


    十四和小五这么出声就是于理不合,不敢再笑,更不敢在顾烨面前说什么,遂保持沉默。


    顾烨妥协:“那就二郎哥。”


    安然摇头:“祖母说了,您是世子,我是庶女,必须懂得尊卑。还是叫您世子殿下,您也不要为难我。就像你身边的那些丫鬟,你让她们喊你‘二郎’试试,她们肯定也都不敢喊。况且您又比我大几岁,我这么喊岂不是与你同辈了,更加喊不出来。我与你到底嫡庶有别,各有各的活法,在外头就当不认识,这于你于我都好。”


    顾烨脸色瞬间黯然,“若是我告诉你,我已经与母亲说要养一个妹妹?”


    “您要养妹妹,其他人都可以。”


    用完饭,安然笑说:“这次恭喜你了。”


    “恭喜我什么?”


    “恭喜你可以去养一个妹妹。另外,今年春天快过去了。祖母说你过了春天,今年就安全了。今年身体无恙,岂不是双喜临门?”


    “安然……”


    “嗯?”


    “赵国公府可好?”


    “好。怎么了?”


    “没什么。”欲言又止。


    春天顺利过去,夏天到了。安玲珑已经十五周岁。


    这日,安弘致在家给安玲珑办了及笄之礼。作为嫡女,及笄之礼不可怠慢,中午会客办酒席邀请了不少达官显贵和家族亲戚。顾夫人余氏作为沈氏的好友,带着顾烨一同前来观礼,来的人还有驸马安弘宇和昭仁公主李平阳,公主驸马虽然膝下无儿女,但感情仍旧很好。


    安然每年过年为了讨得更多的红包,嘴巴如抹了油,特别吹捧自己的大伯和公主伯母,说些“年年吉祥,恭喜发财,事事如意,公主好漂亮……”等好话,由于昭仁公主和安弘宇曾经也参与打仗抗敌,武德年间,李平阳甚至替自己父皇(开国皇帝)皇弟(如今的圣人)招兵买马,会行武之事,被人称作李三娘子。李平阳在安府炫武,安然都会甜甜地说“公主好武功”“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等夸赞。


    公主高兴,大伯每次都会多赏她一些金子玉器和小玩意儿。


    酒席结束后,安玲珑穿着礼服,看起来格外端庄大气,跪在长辈底下,求长辈给她赐字。


    祖母窦氏和祖父安国意坐在正中央,两旁一边坐着安弘宇和李平阳、余氏和顾烨,一边是安弘致和四个妻妾,其中两个妾——平姨娘和花姨娘都是太太沈氏的陪同(随女主人一同陪嫁到男方家的婢女),就是通房丫鬟转变为妾室,与太太一路子的人。


    安然等晚辈都站在下首。


    安弘宇提议:“我与弘致二人都没什么文采,今日难得赵国公的公子在这里,我听说顾世子在国子监课业名列前茅,帝王师陈老先生多番夸奖,想必富有文采,玲珑的表字就由顾世子来赐吧。”


    余氏道:“这字基本都是家中长辈所赐,让我儿子来赐岂不是不太妥当?”


    安弘宇和安弘致都说“无碍”,况且顾烨比安玲珑年岁大一些,询问了老太公安国意,安国意同意,余氏才让儿子去给安玲珑赐字。


    顾烨围着安玲珑转了一圈,道:“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便赐字‘红拂’。”


    安然见二姐姐今日正穿红衣,脸如红樱桃,这“红拂”二字特别应景。安玲珑道:“多谢世子赐字。”


    顾烨看向安然,看见安然钦佩的目光,微微一笑。


    几位长辈都很满意。


    沈氏突然道:“玲珑已经至十五周岁,刚才酒宴上就有好多官家和富商问了可有许配。顾夫人,您觉得我们家玲珑嫁到哪里才好?”


    酒宴上请了达官贵族、富商,富商都是巨富,酒宴结束也就让他们先回去了,现在在大厅里的都是自己人。


    余氏道:“瞧妹妹说的,像玲珑这样的丫头,长安首富的嫡女,驸马爷的亲侄女,人美又聪慧,还会愁嫁吗?整个长安的俊哥儿,你自己看着挑就是了。”


    沈氏看向顾烨,安玲珑也看着顾烨。


    余氏接着道:“前两个月,烨儿嚷着要养妹妹,烨儿,不如你就收了玲珑做妹妹。玲珑以后就是烨儿的义妹。这长安城的世家望族也就任由妹妹你挑了。烨儿,叫妹妹。”


    顾烨道:“玲珑妹妹。”


    安然心想,原来他想养的妹妹是二姐姐,幸好上次她没有自恋地说成是自己。


    沈氏脸色颇不好。她这般与余秋愍交好,话里话外暗示,余秋愍是个聪慧女人,不可能听不懂她的意思。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她却还这么厚脸皮地邀请余秋愍和世子来自己家中做客,回绝了不少官家的聘书,富商她是看不上的,只因他们家是首富,其余商户再富也不能够与他们家比。


    大厅上一时气氛尴尬,连安家的几个长辈都明白其中的猫腻。


    沈氏沈唯想把女儿嫁给世子,但人家赵国公夫人已经把话说明白了,他们家只当安玲珑是妹妹,自然是看不上他们安家的出身。毕竟是商贾,就因有几个钱,钱比人家多,就以为能够超过官宦世家了,想必余秋愍是这么想的。


    想给自己女儿与顾世子订婚的念头只能放下,也幸亏自己早有准备,沈唯找了别的事来掩盖自己的想法。


    她道:“玲珑的婚事之后再说,今日我是想给我们安家其他女孩说亲呢!邀请余姐姐过来,是想让余姐姐和世子殿下做个见证,以防这孩子未来后悔。许昌,进来。”


    沈唯身边的一等婆子纪妈妈领着一个与顾烨同岁的男孩子进来,少年颇为清瘦,头戴方巾,一副书生模样,一身衣服似乎浆洗了多遍,一身青色衣服很干净却打了两个补丁。


    少年旁边还站着一个妇人,同样穿得一般,抱着一个灰色布包袱。


    少年斯文得体,两人对着大厅里的众人都是有礼鞠躬。余秋愍问:“这位是?”


    沈唯道:“姐姐你忘记了吗?我们都出生于晋阳,这是原晋阳令(县令)之子,他父亲虽然是县官,为官时却颇为廉洁,至亡故,家无财物。我娘家的人在晋阳做官,向来与他父亲交好。如今这孩子要来长安城考科举,却一穷二白,连日子都难过,还何谈读书考试,经亲戚介绍故来投奔于我。我听闻这孩子在晋阳总考第一,在长安城若有人举荐,想必不久科举中状元都未可知,想收下他,恩济他至科举结束。”


    余秋愍乐道:“好事!”


    “我念在人情肯帮他,但是我夫君毕竟是商人,天下没有白食的米饭,不知道他有没有意向娶我安家的姑娘。”


    话音刚落,少年的母亲道:“昌儿,快谢过安太太。”


    余秋愍清楚,沈唯不可能将自己的女儿安玲珑许配给一个清贫书生,许昌功课虽然好,但未来考不考得中还是一个问题,就算未来考中,也是至少三年以后。许昌父亲刚死,必须守孝三年才能够再去考,这三年几乎毫无收入,光靠许昌的母亲去做活,给不了许昌好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