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李杜之争,打生打死

作品:《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

    唐宋之前的朝代纯粹吃瓜看热闹, 因为榜单上的人他们一个都不认识,谁上都一样。


    唐宋之后的朝代知道的信息最多,视频放到现在, 只剩下了两个名额。这两人是谁那就呼之欲出了。


    李粉和杜粉简直打生打死,有的是物理意义上的打。


    很多文人一言不合就引经据典开喷, 喷到最后谁也不服, 干脆打了起来。场面一度非常混乱, 颇有现代追星族的场景。


    毕竟这两个人是顶流, 粉丝最多,自然吵得更凶。


    刘禹锡、韩愈、孟浩然等等诗人也有粉丝,不过体量没他们的大。


    粉丝们心中痛骂天幕。


    他们的正主参赛资格都没有,天幕真是一点也不识货!


    ......


    杜甫的铁粉白居易和元稹简直哐哐撞大墙。


    虽然悠悠我心把白居易排进了榜单,还让他高居第四, 但白居易表示不接受杜甫除了第一之外的排名。


    白居易面色认真:“说真的, 如果把杜甫排到第二,那我跟这个悠悠我心真的一点都合不来。”


    “无论是在韵律上还是在内容上,杜甫的诗都超过李白。”


    元稹也非常赞同,他们倒也不是脑.残粉, 讲得很有道理:“到了杜甫这里,往远了说他承接了屈原的风格, 往近了说, 他包含了宋之问的韵律。


    往古朴上说, 他传习了李白的风格, 在气势上又超过了曹植,盖过了谢灵运的孤绝高远,又有徐陵的明丽。


    除此之外,他还有自己的风格, 早已自成一派,我真的找不出来在诗歌上比他更全才的人了。”*


    “杜甫是要胜过一筹的!”


    白居易和元稹他们俩搞了新乐府运动,大力推崇杜甫的诗风,极大提高了杜甫的知名度。


    在此之前,李白的名声超过杜甫。而现在,抑李扬杜。杜甫的地位被他们两个推到顶峰。


    他们说得非常投入,忘了自己正在韩愈家里做客。


    韩愈很无语,冷笑一声,把酒杯丢下来:“胡说八道。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我不接受李白排在后面,他们两个顶多并称!”


    .......


    唐朝吵得不可开交。宋朝吵得不算凶,因为大多人都推崇杜甫。


    宋神宗好奇地问:“爱卿觉得李杜二人谁最优秀?”


    苏轼望着天幕说道:“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伦之资,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


    “两人没有高低之分,只有读书人喜不喜欢的区别。”


    宋神宗:“那你喜欢哪一个?”


    苏轼思忖片刻,说道:“两人就像左手和右手,哪个都不能缺,不过臣用右手用得最多,所以臣会选杜甫的诗歌。”


    “为何?”


    苏轼:“其实,臣是看杜甫和李商隐等人的诗入门的,而李商隐也深受杜甫影响,杜甫可以说是我们的老师。”


    “而且陛下你知道,李太白是狂士,晚年失节于永王。杜甫一饭未尝忘君,在个人品德上,自然是后者更加完美。”


    其实不光是苏轼,黄庭坚、陆游、文天祥等人也是这么觉得的。整个大宋诗坛都更加推崇杜甫。


    为什么杜甫在大宋可以被称为千古第一诗人?


    原因很多,杜甫没有污点、诗歌思想性高、艺术性强……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杜甫是无数诗人的老师。


    不是说杜甫的诗歌很好学,其实很难学,但他的诗歌非常系统,有规律性。可以说,杜甫把诗歌的技巧全部挖完了。


    杜甫居然同时影响了白居易,韩愈,李商隐,杜牧,孟郊,贾岛,苏轼,欧阳修,黄庭坚……


    这些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很多引以为傲的写诗技巧,就是来自杜甫。*


    能影响这么多人……千古唯有杜甫。


    .....


    盛唐时期,李白是顶流,远远超过杜甫。中晚唐和宋朝比较推崇杜甫,李白的诗显得过于冷清。


    在金朝元朝的时候,李白的诗渐渐回温。


    明代的时候,诗歌已经没落了,大家又开始推崇盛唐诗歌,如果说宋代抑李扬杜,明代就是扬李抑杜。


    当然,很多人还是学着杜甫的诗长大。


    明代文人杨慎望着天幕,咬着牙说道:“如果李白不是第一,那这个榜单也不值得看了。他可是古今诗圣!”


    “杜甫的诗确实很好,但是比李白的剑客之语还是有点差距的,没他那么潇洒。”


    ......


    李白和杜甫谁第一,让无数文人打破头。有人站李白,比如欧阳修和杨慎。有人站杜甫,比如白居易和元稹。


    还有人站中间,比如韩愈和王安石。


    如果系统开了各大世界的弹幕,想必他们的吐槽肯定会冲破天际。


    很多大诗人表示好奇,到底排榜单的古青青是什么派?李杜谁做第二?


    紧接着,视频继续说。


    【第二是——】


    【第二是——】


    【好吧,没有第二,就像四大天王有五个,唐宋八大家好像只有七个一样,博主的榜单有两个第一。(狗头)】


    .....


    消息一出,很多世界的人迷惑不解。什么?还有并列第一这种操作?


    乾隆眨了眨眼,顿悟道:“噢,她是要这么安排啊。瞎排,把杜甫排第一不好吗?”


    他摇摇头:“听这个人声音,就是个小姑娘,没受过苦,不懂杜甫的世界,不懂杜甫的苦难。”


    纪晓岚好奇地问:“万岁爷,您受过苦吗?”


    乾隆陷入沉默:“……”


    ...


    白居易等等很多唯粉冷哼一声,还是不能接受这个答案。


    白居易:“耍滑头!杜甫就是第一!懂不懂诗歌啊?”


    杨慎:“真讨厌,李白就是第一,不接受并列。”


    只有中立粉韩愈等人微微点头,眉开眼笑,感觉自己赢了。


    .....


    天幕高悬在天上,除了给百姓的生活添点乐子,其他无甚区别。该种的田还是得种,该打的仗还是得打。


    759年,安史之乱已经发生好几年了,盛世的泡沫被轻而易举地戳碎,大唐成了最肥美的羔羊,谁见了都要来啃一口。


    中年的杜甫曾经衣着破烂,脚踩麻鞋,穿越无数战火,面见唐肃宗。


    唐肃宗见他如此可怜又忠心,于是安排他做左拾遗。这个八品官虽然品级低,却是天子近臣,能经常跟皇帝见面,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不久,杜甫卷入了前宰相的案子,被贬到华州当芝麻小官,直接坠入深渊。


    如今,四十八岁的杜甫裹紧单衣,趁着月色前行,去华州赴任。


    路上有一个小山村,叫做石壕村。


    天色已晚,实在赶不了路了,他于是想在石壕村歇下来。


    杜甫来到村口一户人家,敲响大门,大声喊道:“我是朝廷的官员,准备去华州赴任,能在你家歇一晚吗?我给银子的。”


    门内的老翁到底还是怕官,一开始非常警惕,从门缝中看他。杜甫曾经得过疟疾,还有风湿病,身体老迈,没有什么威胁的样子。


    老翁确认杜甫武力不强之后,便放他进来。


    紧接着,老翁左右看了看,赶紧把门关上,小声说道:“晚上蛇虫那么多,你怎么大晚上还在赶路?万一被老虎吃了怎么办?”


    杜甫找到位置坐下来,叹气:“这路上大头兵太多了,老是在打仗,我差点被人抢了行囊。后来,有人告诉我,最好晚上赶路,这样就不会碰见叛军了。”


    他话音落下,对面的老翁也悲从中来:“唉,也是,这些军队可比老虎可怕多了。我两个儿子跟那些叛军打仗,都战死了。”


    杜甫一听,很是伤心,不过对朝廷还有信心,安慰道:“那你们家这日子可要难过了,先挺一挺,终归会好的,朝廷一定会平息叛乱的。”


    老翁见杜甫是个和善的外地官员,心里好感越来越多,打开了话匣子:“不会好了,乡里一直在征兵,官吏一直在抓人,死的人太多了,听说我这种年纪的都要上战场。”


    “所以我让家人告诉官吏,我失踪了,白天不敢出门,只有晚上回到家里睡觉。就是为了躲啊。”


    “大人,您能不能跟官老爷说一说,把我的兵役给免掉?”


    “家里只剩下我跟我老妻,儿媳妇生了孩子还没断奶。要是我被抓走了,家里没有男丁,这一家子就完了。”


    杜甫看着满头白发的老翁,心里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这人年纪比自己都大,居然还要上战场。他虽然是芝麻小官,但到底还是个官,不然估计也要上战场了。


    他摇摇头:“我管不到这个。”


    老翁也没抱太多期望,唉声叹气。


    杜甫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只能反复说那一句话:“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老婆婆和儿媳妇因为是女眷,待在屋中没有出来。


    他们俩聊着聊着,突然间,听到敲门的声音。


    官吏大声咆哮,把门拍得震天响:“孙翁,还敢躲是吧?我知道你在家。把门打开!”


    老翁一听,知道是来抓自己的,顿时惊恐不已:“怎么大晚上来抓人了?以前不都是白天抓的吗?他们这是故意的。”


    “我先躲躲,你快跟我一起走,哦,对,你是官老爷不用怕,那我先走了。”


    他慌乱地来到后院的墙边,爬墙而走。


    老妇人见自己的夫君顺利跑了,心中松了口气,于是坦坦荡荡地去开门。


    官吏满脸横肉,横冲直撞,找了半天没找到孙翁:“你家人呢?”


    老妇人紧张地说道:“他失踪了,根本不在家,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那这个人是谁?”


    “是投宿的外地人。”


    官吏还想抓杜甫,结果杜甫亮出身份,虽然官职小,但大小也是个官。


    官吏只能放弃,可又不愿意离开,眼珠子转了转:“现在前线死的人多,村里人都要为国效力,你必须把孙翁给我找回来,不然这事没完。”


    老妇人哭着说道:“我的三个儿子都上战场了,有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都战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夫君这个男人。他都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能上战场!官老爷你就行行好,饶过他吧。”


    官吏见惯了这种哀求,面色都不改,冷着脸说:“可是上面都说了,家家户户都必须要出一个人。”


    应该是他们声音太大,屋子内吃奶的小孙子号啕不止。


    官吏眉开眼笑:“你家还有小孩,那说明肯定有年轻女子啊,军营里也缺年轻女子做饭。既然孙翁跑了,那就拿你儿媳妇抵吧。”


    老妇人如遭雷劈,一个年轻女子去军营里有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老妇人哭天抢地:“不行啊。我儿媳妇还在奶孩子,要是走了,孩子也得饿死。官人你就行行好吧。”


    “不行也得行!”官吏快步往屋子走去。


    老妇人连忙阻拦,像是下定什么决心似的说:“虽然我老了也没什么力气,但是做饭还是行的,就让我来吧!”


    官吏觉得老妇人年老色衰,有些不满意,但话都抛出去了,不管是谁,只要一个人就行。


    他于是不甘不愿地答应下来。


    杜甫望着这幅场景,气得头皮发麻,站起身说道:“他们一家子都这么困难了,怎么能这么做。这还有天理王法吗?”


    官吏面上恭恭敬敬,心里不以为然:“这又不是我规定的,是上官要这么多人。大人要是不满意,那就找我们上官去,别难为我了。”


    杜甫不愿罢休:“你们上官在哪里?我要见他。”


    老妇人一家眼里燃起了希望的火光。


    没过多久,杜甫见到了这个官吏的上官,立刻劝说:“这是不给百姓活路,绝对不能这么抓壮丁啊!”


    可是杜甫名气不高,只是个芝麻小官,更不是本地人,并不受人重视。


    上官皮笑肉不笑:“大人,前线战事十万火急,你要是耽误了军情,一万个脑袋都不够砍的。再说了,这都是白纸黑字的规定,本官也是根据规定办事。你要是再胡搅蛮缠,那本官就不得不把你请进牢房里了。”


    杜甫哑口无言,握紧拐杖,骨节凸显,昭示着并不平静的内心,最后无奈放弃。


    老妇人默默垂泪,只能跟官吏离去。


    杜甫望着她的背影,心中久久不能平息。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裹挟着内心,让他如坠深渊。


    他曾经年少轻狂,许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朴淳”的宏大愿望,渴望让这个大唐越来越好。


    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螳臂当车。别说救大唐了,他连这个老妇人都救不了。


    倘若他名气大如李白、官位高如王维,这上官绝对不会这副冷漠。


    脑海里有个声音在告诉他:“杜子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救不了这么多人,不要再为他们愁了。”


    可他躺不平,即使是穷也要兼济天下啊!


    上官见杜甫正在发呆,虽然心里讨厌这个正义感爆棚的外乡人,但面上还是和和气气,毕竟大家都是体制里的人,最好不要得罪。


    他打完了一巴掌,便开始给甜枣:“杜大人,别管那些有的没的了。”


    他掏出名册:“比这人更惨得多的是。未成年的男子,新婚的丈夫,子孙都死光了的老翁……国家有难,他们有责,大人想开点儿!”


    “算算时间,天上的仙人马上就要放视频了。来来来,本官这里有壶好酒,一起看嘛。”


    杜甫浑浑噩噩,哪肯跟他喝酒,直接拒绝了:“不用了,天色快亮了,本官还要去华州赴任,告辞。”


    杜甫救人不成功,实在是不想留在这个伤心地了。


    上官见他不给面子,面色也冷了下来,心中不屑。他给这个古怪的老头一点面子,人家还不要,真是热脸贴冷屁股。


    他暗地里啐了几声,心中咒骂,装什么呢?这副老骨头迟早死在路上。


    这时,天幕突然出现异动,视频开始播放。即使这个时代充斥着战乱,人们也不会错过天幕这种神迹。


    大家呼朋唤友,万人空巷。


    上官一边美滋滋地喝着酒,一边望着天幕。结果听着听着,突然惊骇无比。


    等等,这天幕说的诗人怎么这么耳熟?好像刚刚听过?


    .....


    古青青听不到大家的吐槽,继续说道。


    【那么接下来开始介绍第一名。】


    【有学者说,在他之前,没人这么写诗,在他之后,都是模仿者。】


    【从此,诗歌分为两种,一种是他的诗,一种是其他人的诗。】


    【有学者说,他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


    杜甫步伐僵硬地离开官府,整个人就像行尸走肉,直到天幕传来声音,他才猛然醒过来。


    对于自己能不能上榜这件事,他是有信心的。


    很多人觉得老杜很落魄自卑,其实老杜一点也不自卑,反而很狂。


    他知道自己写诗厉害,于是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子赏识我,连大儒都想跟我见面,贵人都要跟我做邻居。


    我诗歌能比得上曹植,写赋能比得上扬雄。”


    他对自己的认知是,他有才,但是怀才不遇。


    当然,哪个文人不狂呢?不狂的文人,怎么有自信一直写文章?只有外狂和内狂的区别。


    杜甫外表谦虚宽厚,甚至有点憨直,可心里一直埋着少年人的狂气。


    天幕进行到现在,只剩下两个位置。


    他觉得自己有九成的希望能够排上第一第二,只不过是位置的区别。


    如果没排上,只是他不合古青青的胃口,而不是自己不优秀。


    杜甫惊讶无比,默默闭上眼睛,脑海里有无数疑问:“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居然不是屈原和陶渊明等人,而出生在唐宋?”


    杜甫表示难以置信。


    如今的他还没有练完级。他挺狂傲,但没有狂傲到觉得自己当得起这个称呼。


    相反,李白比他大好几岁,早就练完级了,各种高质量诗篇令人目不暇接。


    他下了断语:“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虽然这个称号太隆重和夸张了,但他也能当得起。”


    然而紧接着,他便听天幕说:【他就是诗圣杜甫,杜子美!】


    杜甫的下巴都快掉了下来,血液逆流。他激动到眼前晕眩,拄着拐杖方才稳住身体。


    天幕说的每一个字他都懂,但是拼接在一起,他就不懂了。


    这位诗人居然不是李白,而是自己。他如何能当得起“圣人”这种称号?!


    他知道自己厉害,感觉自己能青史留名,可没有想到自己在未来能够厉害到这种程度啊!


    “青史留名”和“圣人”差别还是很大的。


    杜甫感觉自己听错了,这天幕说的只是和他同名同姓的人吧?


    背后官府的官员匆匆忙忙地追了出来,鞋都跑掉了一只,热情得不像是一个人:“大人,你说你叫什么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