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章)苏轼:司马光这个大倔牛!

作品:《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

    苏辙完全没有办法接受东坡肉, 怀疑哥哥真的穷的不得了。他倒不是笨,只是一碰到哥哥的事情,就没有办法冷静看待。


    谁知, 紧接着天幕就开始播放东坡肉的视频。


    画面中,胖胖的肉浸在金灿灿的肉汤里, 仿佛戳一戳, 都会发出“Duang, Duang”的波纹。


    光是看着, 便能想象到那肥而不腻的口感。


    【苏轼本来是个市长级的人物,结果陷入乌台诗案,成了罪官。他这种官员不能轻易离开黄州,也没有什么俸禄,一大家子总要吃饭, 于是开始想招数。


    比如租借农田, 自己开垦。他喜欢白居易开朗的精神,所以把这块地叫做东坡,幽默地自称东坡居士。比起其他人的称号,他的自称简直太接地气了。


    可是光有粮食不行, 没肉吃啊。


    苏轼买不起那些昂贵的肉,比如羊肉。只能把目光投向了猪肉。猪肉有股猪骚味, 贵族瞧不起, 普通百姓不会料理, 所以没什么人买, 价格非常低。


    他把猪肉烧的特别好吃,一下子风靡开来。


    其实苏轼没有把它取名叫做东坡肉,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种肉叫东坡肉。


    而且当时做法没这么复杂, 后人也改良了工序。】


    ...


    苏轼的弟弟苏辙顿时心疼不已,宋朝以羊肉为尊,哥哥穷的吃不起羊肉,只能吃贱肉,太惨了!


    不行,他得赶紧寄点银两和衣物过去。


    ...


    天幕把苏轼相关的美食照片全部都放了出来。


    【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凉粉,东坡饼,梅菜扣肉……都跟苏轼有关系。


    虽然经济方面非常困难,但是他的过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还为自己赢得了美食家的称号。】


    ......


    苏轼的弟弟苏辙陷入了沉默,突然觉得哥哥好像没那么可怜了。


    这生活还不好,那估计没什么人生活好了!


    哥哥经历了乌台诗案,还有心情搞这么多美食,说明一点都不抑郁啊!


    ....


    各种美食的图片被放了出来,让无数人情不自禁流下口水。


    香啊,太香了!


    很多人的肚子都开始叫了起来,心中有无数怨念,突然感觉到了什么叫做“深夜放毒”。


    他们能看到,却吃不到,太心痛了。


    元稹捕捉到关键词,笑着说道:“原来这个东坡的称呼是来自于乐天你啊。你们俩好像。”


    白居易倍感神奇,他听惯了来自粉丝的彩虹屁,早已宠辱不惊。可现在却像毛头小子一样,有点受宠若惊。


    普通粉丝只看到他诗文的华丽,却不够懂他。苏轼懂他,还传承他的称号。


    他感觉自己的生命好像得到了延续。


    白居易摇摇头:“普通人被贬官之后,往往凄凄惨惨,苏轼却能玩出花来。在这一点上,我都不及他乐观。”


    他被贬到江州,也不得不说“江州司马青衫湿”。


    ....


    【1086年,苏轼五十岁了,在黄州住了好几年了。


    神宗以雷霆手段搞变法,苏轼这种保守派怎么也出不了头。他以为自己的一生再也没有希望,结果好消息来了,神宗驾崩!


    当时的宋哲宗只有十岁,大宋以孝治国,所以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换句话说,这个时期,真正的皇帝是高太后。


    高太后并不支持变法,重用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


    而且高太后是苏轼的铁杆粉丝。


    高太后:必须得给偶像升官加薪!


    在高太后和司马光的提携下,苏轼短短几个月,从一个芝麻小官,升成正三品的大员。


    苏轼媳妇熬成婆,好日子来了。


    可是,苏小刀还是坚持“一心为民、实事求是”的方针。


    曾经王安石得意的时候,苏小刀觉得:“变法搞这么快,劳民伤财,是不是有那个大病?”


    所以成功得罪了王安石。


    现在司马光得意了,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决定“去王安石化”。比如王安石推行了差役法,司马光决定废除。


    可苏轼深耕民间,觉得差役法挺利国利民,所以不应该废除。觉得司马光跟王安石没有区别,也走向了极端。


    明代有笔记说,有一天,苏轼和司马光讨论工作的时候,两人出现了分歧。


    苏轼就说:“司马光啊,你知道鳖厮踢吗?”


    司马光第一次听的时候还没听明白:“王八还会打架吗?这么神奇啊。”


    苏轼就说:“这有什么可神奇的?你现在这副模样不就是真实写照吗?”


    鳖这种生物胆小谨慎,碰到对手之后只会不顾一切往泥巴里面钻,所有的腿都在乱蹬。


    苏轼就是在说,司马光胡乱打压变法派,像个乱蹬腿的老王八。


    苏轼说得口干舌燥,可是司马光就是铁了心要废除。


    苏轼于是回家大骂:“司马牛!司马牛!司马光就是头倔牛!”


    以一己之力,得罪两大宰相,直接把路走窄了。】


    .....


    天幕下,无数人没忍住,笑出了声。


    本来是场残酷的政.治斗.争,结果有苏轼这个真性情的人插在里面,画风都有点突变了。


    他们都没听说过这生僻词语呢。果然是文化人,骂人就是有水平。


    原本那些就喜欢苏轼的人更加喜欢了,苏轼这样不随波逐流、攀炎附势的人太少了!


    ...


    李商隐哑口无言:“我也算深陷党派之争,可是我也只得罪了一派人啊。苏轼这不是瞎闹吗?白白葬送自己的前途。”


    他因为娶妻,得罪了牛党,被划分到了李党的范畴。他觉得自己够惨了,没想到苏轼比自己更惨,直接得罪了两派人。


    妻子却很喜欢苏轼这种性格,直言不讳道:“苏轼和你不一样,他比你聪明,他是大智若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才会得罪两派人。”


    潜台词就是,李商隐不够聪明。


    李商隐:“……”


    ......


    天幕下,司马光:“……”


    他硬生生捏断了手里的笔,手腕上青筋直跳:“骂我是个老王八?呵呵。”


    目前宋神宗没有驾崩,苏轼没有被召回京城。


    司马光看完赤壁赋之后,不免对苏轼升起了爱才之心,想把他抓回来好好调 .教。


    他原本觉得,假以时日,苏轼这个大才子能成为守旧党的一派大员啊!


    现在他恨不得穿越回去,打死那个下结论的自己。


    他再也不想把苏轼这玩意召回京城了,气死人了!


    ...


    司马光对苏轼的观感一落千丈,王安石则是没忍住,唇角疯狂上扬。


    他是个正经人,向来严肃,不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但是现在,他却感觉到暗爽。司马光是他一身的政.敌,恩怨太多了。


    想不到啊,那司马老贼还有今天!


    他突然觉得苏轼那张嘴也没那么贱。只要他嘲讽司马光,他们就是好朋友!


    他笑过之后,心中忧虑,在纸上记下天幕说的时间。聪明如他,早就搞明白了这种新的纪年法,觉得非常简洁有用。


    算算时间,宋神宗好像也没几年寿命了,人死政消,残酷如斯。


    宋神宗一死,这大宋还能继续变法吗?


    他发愁之余,像是想到什么,心中苦涩,有什么可担心宋神宗的寿命。


    宋神宗现在没死,可是早就被一张流民图给吓坏了,变法的心思动摇了。自己的宰相职位已经被罢免,新法岌岌可危。


    这大宋到底不像大秦,没有商鞅变法时的土壤啊!


    他王安石死后,想必也会成为人们茶余饭资的大笑话吧!


    ....


    朝堂内的宋神宗心神忧虑,神色动容。


    他年轻的时候,压下所有反对声音,以雷霆之势推行王安石变法。可新法弊端重重,百姓流离失所。


    那张《流民图》画面惨不忍睹,至今历历在目,没有办法忘却。让他日不能寐,辗转反侧,彻夜不眠。


    他每时每刻都能听见大臣们反对变法的声音。不光如此,慈圣和宣仁两位太后都向哭诉“王安石乱天下”。


    面对这么大的压力,他不得不罢免了王安石。


    宋神宗闭上眼睛,心里百感交集:“朕没有想到自己死后谥号居然是神,变法到底对不对呢?”


    民无能名曰神,亿万百姓没有办法用言语来形容皇帝,就用这个谥号。可以理解为他的功绩太大了,百姓都讲不出来他到底有多好,勉强算是个好谥号。


    可宋神宗总觉得哪里不对。好的谥号那么多,为什么偏偏用这个新奇的谥号呢?礼官好像在耍滑头,不想对自己作出评价。


    就像他现在分不清王安石变法是好是坏一样。


    皇后其实也不支持王安石变法,可是现在却动摇了:“陛下,不变的话,大宋国库空虚,万一还会发生靖康耻怎么办?”


    如果选择不继续变法,重回历史老路,北宋恐怕会灭亡。摆在大宋面前的好像只有一条路,继续变法。


    宋神宗望着天幕,思考很久之后说道:“先把苏轼召回来,朕再和大臣好好商量吧!”


    肯定得变法,但到底怎么变,是门大学问,还得继续商议。不能和之前那样一意孤行了。


    宋神宗看到现在,深深感觉到了苏轼的特别。


    苏轼并不参与党派争斗,能骂王安石操之过急,也能骂司马光冥顽不灵。他是真正下过民间的人,提出的建议是为了百姓考虑。


    他都有点后悔了,或许就不该贬谪苏轼,有这样一个人在身边,他就能听到百姓的声音,及时为新法查漏补缺。


    他要感谢天幕给他送来了一个孤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