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后世的女子怎么会这样?

作品:《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

    很多说李清照只会写闺怨诗的文人尴尬极了, 本来以为李清照不配当着千古第一才女,没想到她风格如此多变。


    他们心中不服,掏出纸笔, 想写出几首比这首更豪迈的诗。


    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徒增笑料。


    这一下, 再也没有人怀疑这千古第一才女的含金量了。


    之前有些不甘心的才女薛涛和李冶也低下了头。


    她们非常有名, 被王公贵族争相追捧。本以为自己写的诗在女性之间已经算优秀了。


    结果李清照她开挂呀!!


    她们没有经过家国动荡, 阅历和见识不如李清照多, 少了那些心忧天下的情怀,写的诗自然有些挥之不去的脂粉气。


    李清照的格局确实比她们大很多。


    这份在乱世中绽放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足以让任何人为之动容。


    这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当得起!


    .................


    这一首诗简直振聋发聩,震撼无数人的耳朵,尤其是李清照同时期的人, 受感触最深。


    面对国仇家恨, 皇帝要逃,丈夫要逃。


    李清照身为后宅女子却不愿意逃,哪里有人能比得上李清照呢?


    准备南渡的朝廷官员面上的遮羞布被这一首诗揭开,又恼怒又羞愧。


    北宋末年, 小楼中,李师师深深被李清照的才学折服, 默默念着那一句:“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汴京居然会被金人攻破吗?”


    “我虽然是个卑贱的妓.女, 但我宁愿以死报国,也不愿意过江东。”


    她心中悲伤,收拾好金银细软,果断出了小楼。


    她要把自己的东西全捐给宋徽宗, 劝他北上抗金。


    ................


    未来的抗金女将梁红玉坐在家中,和姐妹一样被这一首诗深深打动。


    她拿起自己常练的枪,舞得虎虎生风。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既然没有人做你心中的项羽,那么她来做!


    ..................


    苏轼看到这首诗,脸上笑开了花,看向自己的老妻:“我的徒孙厉害着呢,深得我真传。”


    妻子:“……”


    这就认上亲了?


    明明苏轼跟李清照根本没见过面啊。


    因为李清照童年都是在老家度过的,直到后来父亲被调任到京城,这才来到京城。


    而苏轼一直在被贬贬贬贬贬,不能回京。


    明明处在一个时代,愣是没见过面。


    苏轼笑着捋着胡子,他收的苏门四学士很出色,徒弟的女儿也照样出色。


    哎呀,他简直是最幸福的老师了。


    ....................


    汉朝的平行世界里,汉高祖刘邦陷入沉默,心里有些泛酸。


    “李清照啊李清照,你这个才女怎么不怀念我?非要怀念项羽啊。”


    他堂堂汉高祖也很威风赫赫的!


    汉高祖刘邦也有些文采,一眼就看得出来这是朗朗上口、意味深远的绝句。


    要是李清照也给他写一两首,那他人气也高得很啊。汉高祖刘邦有些遗憾地想。


    吕雉闻言,心中冷笑,呵呵,忘了白登之围了吗?


    刘邦曾经御驾亲征,进攻匈奴,结果被围困白登山。


    刘邦这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马。


    最后靠着陈平这个贿赂大师贿赂匈奴,这才换回刘邦的性命,不然就没有汉高祖了。


    ...............


    秦朝的平行世界中,李清照怀念的项籍本人正捧着一本《诗经》,眼睛成了蚊香眼,眼皮子打架,困倦不已。


    叔父项梁一把拍向他的后脑勺:“还不赶紧背,今天不把这一篇给我背下来,你就别想玩你的枪了。”


    项籍连忙瞪大眼睛:“好好好,我背不就行了吗?”


    他继续捧着竹简,小声抱怨:“这些骚诗有什么好背的,看得眼睛疼。”


    叔父项梁点点头,随后叹气道:“天上的神仙喜欢这诗文,上行下效,到时候全国恐怕都要崇尚诗文了,你连《诗经》都背不下来,可怎么办。”


    项籍不满地说:“哼,大丈夫当在战马上建功立业,背诗有什么用。”


    叔父项梁张开嘴想说些什么,但左右环顾,觉得不妥,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如今秦国一统天下,楚国早已被灭,朝廷宣称这天幕的出现是吉兆,说天幕降临,是为了指点秦朝的发展。


    毕竟,古往今来都没有这么玄乎的事情发生,绝大部分黔首都信以为真,秦王朝的统治进一步加强。


    叔父项梁却不这么觉得,之前的“三秦之地”透露了楚汉争霸,后来的《阿房宫赋》更是透露了秦朝二世而亡。


    果然,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秦王朝一定可以被楚国推翻。


    更何况,后来人说楚汉争霸,楚国在前,说明最后赢的肯定是楚国啊!


    他像是被打了针定心剂,一直在筹备造反的事宜。只要秦皇驾崩,天下民心浮动,他就会造反。


    这时,天幕播放:“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少年项籍本人眨了眨眼睛……


    没有任何反应。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他还没有成年呢,家中长辈还没有给他取字。


    项籍有些感慨:“都姓项啊,看来是本家。”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是个惊天动地的大英雄啊,可是这李清照好像在悼念悲情亡者……这项羽死得估计也很悲壮。”


    “羽犹如风中柳絮,轻飘飘的,一听就很不吉利,怪不得会这么悲情。”


    “叔父你准备给我取什么字,千万不要取这种很轻飘飘的字。”


    他没有注意到,旁边的叔父项梁面色越来越黑。


    叔父项梁心中咯噔,缓缓坠落谷底。


    不久后,项籍就要成年了,他给他准备了好几个字,其中就有一个“羽”字。


    而且,楚国所在的地方就在长江以东啊。


    不会吧不会吧,项籍不会就是项羽吧?


    叔父项梁望天长叹,侄子居然落到这种自杀的地步,那家族估计已经彻底完蛋了吧。


    楚汉争霸,虽然楚在前,但赢的好像是汉朝,而不是楚。


    粗神经的项羽还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对,故意不想看书,拉着叔父的袖子,想要提前知道自己未来的字。


    叔父项梁摸摸他毛茸茸的头,扯起一个微笑:“怎么会给你取那种轻飘飘的字呢?肯定给你取一个大丈夫应该有的字呀。”


    “好耶!”


    叔父项梁遥遥望向西方,秦楚争霸,秦朝是赢家。楚汉争霸,汉朝也是赢家。


    项羽就像楚国这个国家一样无奈——天命好像不在楚国。


    造反好像只会把家族推入深渊。


    叔父项梁像是想通了什么,狠狠拍了下项籍的背:“快把《诗经》背下来,我再教你马上功夫,将来皇帝一定会派人来江东巡查,能不能当上官,就看你本事了。”


    “我不要当官,我要当将军,杀匈奴!你没看见那靖康耻吗,北方蛮夷都骑到中原人的头上来了。”


    ................


    【赵明诚和李清照想找一个安分的地方养老,可是金兵长驱直入,根本没什么清静的地方。他们辗转跑了几十个城市还没安定下来。】


    【劳累之下,赵明诚病逝了,终年49岁。李清照成了寡妇。】


    【很多人都知道他们有十几车财宝,相当于脑门上写了一行字:我有钱,速来!】


    【在这段逃难的过程中,财宝损失了大半。】


    【赵明诚把这些剩下的财宝看得特别重要,临死前嘱咐李清照:“我们没有孩子,就把这些书画当做我们的孩子吧,你们一定要共存亡!”】


    【李清照在丈夫死亡之后非常难过,大病一场,可现在还在逃难,只能打起精神,继续护送文物南下。】


    【时局太乱了,她这个行走的博物馆太容易被抢了,想来想去,谁能保护这些财宝呢?】


    【可能只有皇帝宋高宗赵构了。】


    【于是她想把这些财宝献给国家。】


    宴会上,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一想到靖康耻,就连孩子都不想生了。


    如今他吃了太医开的安神补脑的药,面色终于好了不少,心气也顺了。


    他谨遵医嘱,不要去想刺激性的东西,做了个深呼吸,便看见李清照想捐文物。


    他深深地看了眼天幕中的李清照:“这么多人都不如一女子。”


    弟弟赵光义连忙讨他欢心:“哥,您的后代差一点儿也正常,毕竟很少有亡国之君不昏庸。至少,百姓们还是心念大宋的。”


    赵匡胤想到了李清照,重重点头:“嗯,你说得有理。”


    弟弟赵光义又说:“而且听天幕这意思,还有南宋呢。南宋皇室面对这般耻辱的事情,一定会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努力北伐的。大宋的荣光一定会被重振。”


    赵匡胤自己带入了一下,下意识点头:“嗯,你说得对。如果朕是那南宋皇帝,受到如此奇耻大辱。朕一定秣马厉兵,韬光养晦,不杀光金人誓不罢休。”


    然而紧接着,天幕的话让他们浑身颤抖。


    【结果令人没想到的是,李清照追赶的速度,赶不上宋高宗赵构逃命的速度。】


    【从公元1130年春节到1132年正月,温州、越州、衢州、杭州。】


    【无论她怎么追,宋高宗赵构跑得永远比她快一步。】


    【他逃,她追,他们都插翅难飞。】


    开国皇帝赵匡胤:“……”


    弟弟赵光义:“……”


    侮辱性极强。


    赵光义眼睁睁看着哥哥脸色黑如锅底,自己面上非常惶恐,心里笑开花。


    哥哥的后代真的太垃圾了。这样也好,舆论扩散之后,他上位就有天命了。


    他轻咳一声,按住哥哥拔剑的手:“哥哥别急,赵构应该也没那么差,此刻逃跑只是权宜之计,等安定下来,一定会重振旗鼓的。且再看看。”


    赵匡胤愤愤不平地收回剑,平复好心情:“嗯,朕的子孙后代绝对不是那种孬种!”


    .................


    真正的宋高宗赵构咬牙切齿,什么意思啊?什么叫李清照追赶的速度比不上他逃跑的速度?


    他明明是在为大宋考虑,为了保住大宋最后一缕根基。


    胡言乱语的促狭鬼!


    【李清照根本追不上宋高宗赵构,而且在追他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部分文物,最后只剩下五六箱东西。】


    【这五六箱东西,和之前相比,也拿不出手了。】


    【她在会稽安定下来之后,便把这些东西放在床底,把宝贝当孩子一样看管。】


    【结果她有一天回来,看到墙上被钻了个洞,自己的宝贝居然被人连箱子偷走了。】


    【李清照又气又急,最后只能发布重金悬赏,希望有人能帮她找回这些宝贝。】


    【结果邻居钟某拿出十八件文物,来求赏赐。】


    【好家伙,李清照这下明白了,原来盗贼居然在身边!】


    【李清照只能求对方,把东西还给自己。】


    天幕中,李清照的演员化了特效妆,大概是四十多岁的样子。


    只是个病弱寡妇,面对财宝被偷,却没有什么办法,何其无奈。


    各个朝代的男男女女都咬紧了牙关,恨不得钻进天幕中,暴打一顿那个邻居。


    他们看着少女出阁嫁人,成为温婉贤淑的妻子,看着她念出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又看着她忧国忧民……


    他们的心情随着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人生而震颤。


    他们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娇俏可爱的少女。


    本以为南渡之后,生活总算能安宁下来,结果剩下的宝贝居然全被偷了!


    那些宝贝都是他们看着收集来的,真是气死人了!


    明代重臣张居正咬牙切齿,问出无数人想说的话:“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


    李清照的名声在宋朝毁誉参半,在元朝沉寂下来,而在明清两朝达到辉煌。


    骨灰级迷弟张居正气得要命,想冲进天幕中打人,但是又做不到,只能愤愤踱步。


    这时,官署中一个小官吏正在用浙江口音跟同伴说话,恰巧被张居正听到了。


    张居正皱着眉问道:“那个谁,你过来。”


    “张大人,有什么事?”


    “你姓什么?”


    “我,我姓钟。”


    小官吏眼看着张居正的眼神逐渐变得深邃,连忙摆摆手:“我我我我老家在湖广,是最近才迁到浙江会稽的,跟那个欺负才女的姓钟的人没有任何关系。”


    张居正面色晦暗不清,看了他一眼,摆摆手:“行,我知道了,你走吧。”


    ...........


    【李清照和赵明诚没有生育孩子,文物也丢了很多,孤单又无助,写下一首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这时,经人介绍,有一个男人走进他的世界。】


    【这个男人叫张汝舟。】


    【张汝舟婚前表现得特别好:“你喜欢赌博,我陪你赌,你也不用担心家用,我会好好照顾你的,能娶你这样的才女是一种幸事啊,给我一个机会。”】


    【在媒婆的怂恿下,李清照嫁给了张汝舟。】


    【谁知,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张汝舟是看上了李清照的钱和文物,才接触她的。婚后经常拿她的东西出去变卖,换取钱财,供自己喝酒赌博。】


    【李清照哪里肯忍,这些文物都是她的宝贝,都是她的孩子啊。】


    【她于是拦着张汝舟不让他卖东西,结果张汝舟就暴打她。】


    【性格刚硬的李清照从来不是什么能忍受家暴的人,这婚必须得离!】


    【张汝舟于是说,你把你手上的文物全部给我,我就跟你离婚。】


    【李清照却看清楚了,张汝舟这就是个泼皮无赖,即使把文物给了他,张汝舟也未必会放过自己。更何况,她也不愿意给。】


    【那就都别想好过!】


    【宋朝的法律规定妇女不可以主动离婚,除非丈夫犯法。】


    【李清照于是告发张汝舟虚报举数入官。】


    【因为宋朝对文人很好,对那些屡试不第的人也有优待,考试次数多了,不管你有没有考上,最后都能混个小官。】


    【张汝舟就是虚报了考试的次数,骗了一个小官当当。】


    【这件事可不得了,最终还惊动了宋高宗赵构,经过调查,张汝舟被革职处理,发配到广西柳州。】


    【可李清照也没有完美脱身。】


    【因为宋朝还有一条很绝的法律。举报丈夫的女子需要被关押两年。李清照即将面对两年的牢狱之灾。】


    【她蹲了几天的牢,好在赵明诚的远亲替她多方走动,把她从牢里救了出来。】


    【人是救出来了,可名声没了。因为在当时的士大夫眼里,这太罪恶了。女子怎么可以状告夫君呢?】


    【李清照痛打渣男,但也惹了一身腥。】


    【同时代的王灼说李清照“晚节流荡无归”。朱彧说:“然不终晚节”。陈振孙说:“晚睡岁颇失节”。胡仔:“传者无不笑之。”】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晚年的李清照受尽闲言碎语和牢狱之苦,却并不在乎,在人前依旧是一副刚强的模样,看不出任何软弱的模样。


    夜晚,她借酒消愁,想起自己跌宕起伏的前半生,长叹几声,写下一首。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宋明清几个朝代的女人看着天幕中的李清照,擦着眼泪,连连叹息。


    又怜惜她多灾多难,又爱她多才多艺,又佩服她刚强不折。


    宋朝中期,程朱理学开始萌芽,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风气逐渐蔓延开来。


    明清时期,妇女以贞节牌坊为荣。


    “我丈夫喝醉酒也会脾气暴躁,可我也不敢和离。先不说和离很难,即使和离,又哪有我容身之所,肯定要被乡里人嫌弃死了。”


    “李清照,真乃奇女子,我不如也。”


    很多婚姻痛苦的女人还是不敢和离。


    而有一些大胆的人则是咬紧了牙关,把李清照当做榜样,准备和离。


    另一旁,秦汉隋唐等等朝代的人都看懵了。


    秦始皇这辈子见过的东西很多,以为没什么会让他惊讶的了,此刻却愣住了,连连发问:“宋朝的女子为什么不允许轻易离婚,除非丈夫犯法?”


    “女子告夫君,为什么要坐牢?”


    他身旁的扶苏没有办法回答父亲的疑问,因为他也想不通。


    为什么后世对女子如此严苛?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之前还是吕不韦的人呢。要是真要守节,那就不会有嬴政了。


    秦朝女子在丈夫死亡之后可以再嫁,甚至可以休夫。


    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也多次记载了“女子为正”。女子可以自立门户,无论婚前还是婚后,都有经济的自主权。


    至于军事上,《商君书》有一篇“城守”,说成年女子为一军。说明女子上战场并不是什么违反天理的事情,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


    唐高宗李治非常不理解,扭头看向武媚娘:“这宋朝为何如此死板?”


    如果非要守节,那媚娘也不会成为他的皇后了。


    武媚娘也满脑门子问号。


    不理解,真的不理解。


    大唐民风开放,很多公主改嫁。民间也对自由恋爱非常推崇。后世改嫁居然会变成如此困难的事情?


    武媚娘把自己代入宋朝人,绞尽脑汁想了半天,终于感觉自己想明白了。


    她拿着团扇,微微挡住脸,掩饰自己有些不屑的表情:“想来,是那靖康耻大大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吧。”


    唐高宗李治闻言,顿时恍然。


    是啊,三千嫔妃赤.裸游街,无数女子被卖到金营。


    这对所有的男人来说都是耻辱。


    可他们打不过金人,只能怨恨女人不自杀了。


    只要女人自杀,那就能彰显大宋的威风了。


    唐高宗李治白皙的脸上露出不满之色:“不以死殉国,却要求女人守节。严于律人,宽于律己,朕耻与他们为伍。”


    大宋双标,太双标了。


    .....................


    【李清照受尽污言秽语,却并不在意。她这一辈子,忧国忧民,恨江山易主,恨丈夫软弱,却不在意闲言碎语。】


    【1131年,宋高宗赵构突然想派使者去金国交流,看望一下宋徽宗和宋钦宗,再看看能不能跟皇帝和谈一下,把他老爸和哥哥送回来。】


    【满朝文武,没有人敢去那种虎狼之地。】


    【大臣韩肖胄毛遂自荐,希望出使金国。】


    【一直心忧国事的李清照听到这件事情,估计以为宋高宗赵构要打回去了,整个人非常激动。】


    画面中,白发苍苍的李清照精神矍铄,来到书房中,挥毫写信。


    在这封信中,她幻想了一个场景,自己亲自来到河畔,为使臣送行。


    【这首诗很长啊,用典非常多,名句也很多。】


    【“原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她希望使者像荆轲刺秦一样勇于赴国难,希望国家能收复失地,重见旧日杨柳。满满都是对朝廷的重望。】


    【欲将血泪寄山河,希望将一腔热血洒在齐鲁大地,也就是她的家乡。】


    【可是她到死也没有回到家乡。】


    【七十多岁的时候,她碰到了一个姓孙的小女孩。】


    【这小女孩是孙姓邻居的女儿。邻居非常崇拜李清照的文采,经常带女儿来看她。】


    【暮年的李清照看这个小孩非常聪明,忍不住对她父亲说:“你孩子好聪明呀,比你有灵气多了。我愿意把我的才学都教给你女儿,怎么样?”】


    【他父亲心想,还有这等好事?连忙带着女儿来拜师。】


    【结果小女孩说:“不好意思,我不想拜你为师。”】


    【李清照有些好奇:“为什么呢?有什么不方便吗?”】


    【小女孩说了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


    【这一句话,简直让人无言以对。】


    【李清照叹息道:“……罢罢罢!”】


    【晚年,她不再写诗,谢绝贵人的邀约,用自己的沉默来表示对社会的不满。】


    【七十二岁,她在杭州一处院落中孤独寂寞地离世。】


    李清照的一生结束了,无数观众怅然若失。


    千古第一才女的人生是如此的跌宕起伏,她的品性又是如此地让人敬佩。


    她至死都想抗击金人,回到故乡。


    他们在大宋皇帝身上看到了大宋的底线,却在李清照身上看到了大宋的风骨。


    无数人看到小女孩拒绝李清照,恨不得以身代之,这种机会怎么能错过,小女孩糊涂啊。


    武媚娘有些惋惜,倘若这李清照生在唐朝,她绝对不会让她日子如此坎坷。


    才华非女子之事?可笑!


    李清照文采好,又有傲骨,可做她身边女官。倘若再聪明一点儿,官职就更高了。


    武媚娘暗下决心,等自己以后掌权,定不让孙姓小女孩这样的人变多。


    古青青说完李清照的一生,叹了口气,语气放松下来,进入了杂谈时间:【大家都说,李清照晚年从婉约派变成豪放派,其实,她一直都很豪放。】


    【具体有多狂呢?她写下了一篇《词论》,骂遍诗词名家。】


    【“柳永写词音律很动听,但是词太淫.秽了,难登大雅之堂。”】


    花街柳巷中,柳永不但不气,反而笑了起来:“有理呀,有理。”


    歌女们都很生气,李清照什么眼光啊,有没有认真读过词啊,柳永才是永远的神!


    唉,算了,看在她才学也很高、也很忧国忧民的份上,勉强不骂她了,不然得喷死她。


    【“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根本不会写词,根本不能算是词人,毫无可取之处。”】


    【“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这几个倒是还不错,就是用典故用得不够好。】


    【李清照字里行间只有一句话:“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从今天开始,小女子教你们写词!”】


    很多被cue到的诗人倒也不恼,纷纷笑了起来。


    虽说文人相轻,李清照展露出来的才学确实能折服人。李清照把词更加标准化了,如果以她的标准来看,他们确实不如她。


    苏轼:“……”


    苏轼茫然之余,冷不丁揪下了自己的胡子,徒孙,你怎么骂我呢。


    妻子忍不住笑了起来,满眼嘲笑。


    苏轼轻咳两声,冷静下来之后,倒也认了:“如果非要把诗词分家,那么我的词确实音律不够,她说得不算错。”


    可心里还是有些惆怅。


    李清照,我是你师爷!


    唉,还以为能有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徒孙呢。


    .............


    古青青说完这一段杂谈,又说道:【后来有学者推测,李清照收徒不成这件事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来,李清照年轻时到晚年时,社会风气的改变。】


    【对了,李清照是否和张汝舟二婚也被学术界争论,至今没有定论。】


    【宋朝人对于李清照二婚是确认的,留下了很多记载,但是明清两朝提出质疑。有些明清时期的文人,觉得这是宋朝文人对于李清照的污蔑。】


    【假如,李清照确实没有再婚,只是寡居。那么宋朝文人给寡妇编出这种谣言,那就是真的绝了,更加反映了大宋的民风淳朴啊。】


    【可是他们估计也没有想到吧,李清照无论再不再婚,都不影响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甚至于还让后来的人,更加钦佩她这种突破藩篱的勇敢。 】


    【大家都知道,我们在银河系上。银河系上有一个行星叫做水星,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


    【国际天文学会给其中的十五座小山用中国人的名字来命名。】


    【其中有一位就是李清照。】


    其实大部分人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很可能古青青又要剪一个李清照成仙的素材来骗他们了。


    没想到这一回可好,李清照比王勃和李贺的结局还要拉风无数倍,直接上天成星星了。


    无数信奉天圆地方的人惊骇不已,水星是什么?李清照还成了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