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李斯,拿命来!

作品:《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

    另一个时空中,宴会上,汉武帝和文武百官观看天幕。


    卫青和霍去病这对如今炙手可热的舅甥也位列其中。


    汉武帝听到《雁门太守行》的时候,兴至浓时,竟然直接站起身来,哈哈大笑:“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哪里叫什么《雁门太守行》,明明该叫《冠军侯》啊!”


    “敬爱卿一杯。”


    风华正茂的霍去病昂首挺胸,拱手作揖,举起酒杯:“多谢陛下。”


    “愿持剑为君死。”


    君臣两人其乐融融,气氛无比热烈。


    很多文官见霍去病如此受宠,心里不太爽利,不过也不好出口煞风景。


    毕竟如今谁能比得上冠军侯军功显赫?


    哦,确实有,不过那个人是冠军侯的舅舅,他们是一家人。


    如今这长安城里,很难找到比卫霍二人更加风光的了。


    刘彻痛饮几杯,心中爽快得不行,脸颊浮现绯红之色,有些醉醺醺的。


    他余光扫到武将的坐席,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哎,朕的老将军呢,他怎么没来?他当过雁门郡的太守呢,没看到这首诗可惜了。”


    左右禀报:“李广将军生病了,不能来参加宫宴。”


    汉武帝刘彻好奇地问:“生什么病了?严重吗?”


    文武百官眼观鼻鼻观心,嘴上是生病,实际是什么原因,大家心里都清楚。


    还不是因为王勃那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谁不知道,李老将军年轻的时候,陪伴在汉文帝身旁,陪汉文帝打猎。


    汉文帝看他精通骑马射箭,武力不凡,感慨:“你就是生错了年代呀,你要是陪高祖打天下,起码也得封个万户侯!”*


    从此,李广从文帝到景帝,从景帝到武帝,打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场战役,都是为了封侯。


    结果天幕说了一句“李广难封”,老将军直接破防了。


    这时,丞相说道:“天幕说的话太伤老将军的心了,听老将军的朋友说,他活活像老了十岁一样,精气神一下没了,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回家去了。”


    汉武帝闻言有些怔忪,提前知道未来,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残忍啊。


    终其一生,也没有被封侯,甚至被后人调侃,真是英雄迟暮啊。


    丞相见汉武帝有些失神,于是试探地说:“陛下,看后人这副样子,好像很崇拜飞将军,是否要给他封侯?”


    天幕这么一播出,本朝的百姓肯定也都要知道李广了,给这位老将军封个侯也算顺水推舟。


    汉武帝刘彻晃了一小会神,有些可怜这位英雄,随后却很快将这微不足道的怜惜抛到脑后,冷哼道:“有什么可封的?我朝实行二十级军功爵制度,靠杀来的人头加官进爵。


    只是因为天幕带来的声望多,就要给他封侯吗?这对其他人来说公平吗?”


    “如果是老将军知道了,他也不会接受的,这和侮辱他有什么区别。他不需要这种东西!”


    文武百官沉寂良久,齐声喊道:“陛下圣明。”


    汉武帝挥挥袖子说道:“李将军年事已高,老是要上前线,怎么劝都不行,这下能认清现实也好。朕记得,他还有好几个孙子吧?好好在家教导后辈吧。”


    不久后,李广接到消息,老泪纵横:“虽遇明主,但末将不力啊。”


    汉武帝说得对,如果是可怜他而封侯,他绝不会接受。


    只可惜辜负了文帝的期待。


    在刘彻和丞相交谈的时候,天幕还在播放。


    汉武帝刘彻有些不耐烦:“好了好了,别说老将军的事了,别打扰我看天幕!”


    “朕还要看一看这位大唐的司马长卿还写了多少神奇的诗文。”


    文武百官纷纷闭口不言。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举国休养生息,风格是比较内敛的。而到了刘彻这里,风格变得非常外放。


    大汉倾向于歌颂壮丽新世界的诗词歌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这样,词藻华丽,笔触夸张,规模宏大,风格阳刚壮美。


    巧的是,李贺前期的《雁门太守行》就有这样的色彩,非常合汉武帝的心意。


    看看,这诗文写得多好,简直是司马相如转世啊!


    所以刘彻在看到李贺在科举上遭遇挫折的时候,心中唏嘘。


    “这避讳发展到那种情况,迫害有识之士,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文武百官垂下眼眸,默默不言。


    二十级军功爵制度最高爵位是彻侯,为了避刘彻的名讳,改成了通侯呢。


    刘彻跟看故事一样,非常感同身受,与此同时,也察觉到了后世对于科举的狂热程度。


    他眼中眸光微闪,通过考试来取士——很先进的方法。


    之前天幕略微提到了科举,没有具体说清楚,这次总算是交代了一点。


    他扫了一眼文武百官,只见他们都低着头,根本没提科举的事。


    他面色平静,心中哂笑,难道这些文武百官一直没发现出来大唐官员选拔制度吗?


    他不信。


    只不过没人愿意主动告诉他罢了。


    汉代官员选拔主要靠察举制和征辟制,这样的制度催生了一批世代为官的豪门大族。


    与之相反,科举制的好处太多了,只要长了眼睛就能看出来。


    第一,可以选拔出优秀的人才。第二,也是汉武帝最为青睐的一点,科举制能为他带来集权。


    将官员的任免权力集中到中央,再集中到帝王手上。


    这对雄心勃勃的君主来说,是没有办法拒绝的蜜糖。


    他眼睛亮得不行,等仗打完了,把匈奴赶退了,整个国家机器就能停下来好好搞文治了。


    到时候就是科举制的实验!


    这样无疑会引来官僚集团的不满,可要是怕的话,他就不是那个刘彻了。


    更何况,天幕就是他的虎皮。


    他都想好了未来要怎么舌战群儒了:“天幕为我们介绍大唐,是不是就是想让我们学习大唐,你们不同意科举制,就是反对天命,你们不怕被天罚吗!”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时机。


    嘿,他要悄悄准备,然后给大臣们一个“惊喜”!


    这时,天幕说秦皇汉武迷信。


    汉武帝刘彻顿了顿……


    面色平静,没有反应。


    汉武帝是谁?不认识。


    毕竟汉武帝是他的谥号。


    此时,播放到了李贺的下一首诗文。


    他高高兴兴地看起天幕,准备好好欣赏心爱的有识之士。


    刘彻看到“煎人寿”之后,浑身起鸡皮疙瘩,为精妙的描写拍案叫绝,不由感叹:“他不是大汉人,真可惜,不然我们定能成一段君臣佳话!”


    一群官员给刘彻拍马屁,拍得对方心情舒畅。


    等到看见“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刘彻突然觉得有点不对。


    神君是他供奉的神仙啊。


    他的外祖母平原君经常去祭拜神君,祈求富贵,后来儿女果然发达了。女儿进宫生下皇子,外孙子刘彻甚至当了皇上。


    外祖母从此对神君深信不疑,从小就跟他说这些故事。刘彻的脑海里深深埋下了关于神仙的种子。*


    他继位之后,曾经听见神君说话。特意把神君请到上林苑供奉,非常尊敬她。


    李贺这什么意思啊?说神君不存在?


    好大的胆子!


    不会的,李贺是他的福星,不可能会骂他的。


    嗯,没错,一定是他想多了……


    旁边的官员看清诗文的最后一句话,便面色浑身颤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其他人还没看到最后,此刻正懵逼着,看到别人都跪,只能跟着大部队跪了下来。


    一时间,文武百官跪倒一片,空气中弥漫着尴尬的气息。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刘彻和茂陵两个词语出来,指的是谁,不用再说了。


    汉武帝刘彻恼火不已,把牙咬得咯吱咯吱响:“好一个刘彻茂陵多滞骨。”


    “好一个茂陵多滞骨啊!”


    朕要杀了李贺!


    这哪里是什么福星?这明明是个无耻狂徒!


    大概没有人被剧透死亡之后,会高兴吧。更何况,他非常厌恶死亡,渴望长生不老,青春永驻。


    这句话直接戳中了他的逆鳞,他色厉内荏,心里像是被划开了洞,呼啦呼啦地漏着风,生出无限的恐慌。


    他如此尊敬神仙,送上的供奉如同流水,最后还是死了?


    而且听李贺这意思,神仙根本不存在?


    “不可能,朕还亲耳听见过神君说话,神仙不可能有假,只是朕还没有求到。”


    李贺懂什么神仙?天幕会支持朕的!


    这时,天幕继续播放。


    【这首诗歌是非常具有议论性的歌行体诗歌。】*


    【简单给大家翻译一下就是:时光飞逝,请你喝下这杯酒。我不知道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只有日月运行,缓慢消磨人的寿命。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会瘦。


    刘彻供奉的神君在哪里?太一又怎么可能真有……我要斩断神龙的脚,吃龙的肉,让龙没有办法白天巡游。


    这样就能长生了,还有何必要去吞黄金吃白玉呢?


    大家都说任公子骑驴飞升了?可谁又真的见到了?


    刘彻如此求长生,最后只能在茂陵里缓慢腐烂成为尸骨。


    嬴政很喜欢求仙药,可惜有什么用?最后反倒浪费了那些用来掩盖尸体臭味的腌鱼。】*


    【这是一篇非常辛辣的讽刺性的诗文,几乎不是暗讽,而是明讽了。】


    【古代诗人想骂人,不敢直接骂,讲究借古喻今。】


    【李贺表面骂的是沉迷于求仙问道的秦皇汉武,真正骂的是谁?当然是唐宪宗李纯。】


    【李纯特别喜欢吃丹药,据传最后吃丹药吃死的。】


    【服黄金、吞白玉就是指吃丹药。】


    【《抱朴子》:“《玉经》曰: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道教认为吞服金玉可以长寿。】


    【在我们现代人眼里,当然是非常荒唐的,吞金玉怎么可能获得长寿呢?】


    【成天吃铅砂、硫磺、水银等天然矿物,体内积攒大量重金属,身体代谢不出去,损伤肝脏。这不是慢性自杀吗!】


    【于是民间自古以来有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宪宗……本来应该活得更长,结果吃丹药吃死了。】


    文武百官噤如寒蝉,不敢言语,生怕触怒了刘彻。


    文武百官里也有不信神佛的人,出来劝过刘彻,却没有什么用。


    如今这后世人一句话,抵过成千上万劝谏。


    刘彻神情恍惚:“慢、慢性自杀……”


    他的神鬼世界观岌岌可危,却还没有破碎。


    他思来想去,觉得只有一种符合逻辑的可能——天幕是肉眼可见的神仙,通天手段,做不了假。


    这个神仙借后世之人的嘴,告诉他,他所信奉的神仙都是假的,吃的丹药没有用。


    只有天幕背后的神仙才是真神,剩下的都是伪神。


    他怒目圆瞪,气势汹汹地走到侍卫面前,拔出侍卫的佩剑。


    侍卫感觉到了飞来横祸的气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感觉自己要凉。


    结果刘彻怒吼道:“来人,把那群方士给朕押来!”


    .........


    扶苏眼疾手快,把秦始皇扶住了。


    秦始皇捂着心口,眼前眩晕,满心震惊。


    他曾经也发过怒,讨伐楚国失败之后,他挥散左右,气得摔竹简。然而从未出现过头晕眼花的情况。


    自己的身体怎么变得这么脆弱了?


    明明他正值壮年,而且经常服用仙丹啊。


    这时天幕突然说:“堆积重金属……这不是慢性自杀吗?”


    在这一刹那,他隔着时空,跟未来的汉武帝思想产生共振,攥紧拳头,冒出青筋。


    他要杀了卢生那群方士,怪不得他身体变得这么差,原来那丹药居然有毒!


    这时,他的儿子胡亥带着赵高走了进来。


    胡亥一看见他这副模样,就焦急难耐,哒哒哒地跑到他面前:“父皇,你怎么了?”


    父皇从来没有正式设置过太子,最近却带着扶苏处理政事,这给胡亥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哥哥恐怕要上位了。


    他忙不迭地带着赵高过来,想刷一刷好感动。


    赵高说得对。都是父皇的儿子,父皇如此宠爱自己,凭什么那个位置只能让哥哥来做?就凭他年长几岁吗?


    天下没有这么荒唐的道理!


    秦始皇看见心爱的儿子胡亥,心里松快不少,深呼吸一口气,缓缓坐直身体:“朕无碍。”


    像是想到什么,他紧皱眉头,周遭的气息变得非常危险:“只是不知道是哪个卑鄙小人,侮辱朕的棺木,在后世留下了如此典故。”


    这对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他的棺木怎么会塞满臭咸鱼呢?这是要他死后也不得安宁吗?


    扶苏心忧陛下,连忙拱手说道:“父皇,请派李斯调查此等乱臣贼子!”


    胡亥眼珠子咕噜咕噜转,年纪虽小,心思却弯弯绕绕。


    李斯目前是扶苏那一派,他是扶苏的老丈人。这么好的立功机会,怎么能让哥哥抢去?


    他立刻推出自己这一派的人:“父皇,让赵高也去吧,他心思敏捷,一定能找出来的。”


    秦始皇摆摆手:“且再听听,看看天幕有什么说法。”


    “等到天幕给出更多的蛛丝马迹,再让李斯和赵高去调查,不然只会是大海捞针。”


    与此同时,他心中犹如涌泉一样冒出无数猜测。


    是六国余孽干的好事?还是天幕之前说的楚汉之人?


    他眼中寒光熠熠,应该就是他们!


    好像上天听到了他的愿望,天幕真的开始详细讲这个典故的来龙去脉了。


    【最后一句是秦始皇的典故。鲍鱼不是我们现在吃的海味鲍鱼,在古代是指臭咸鱼。】


    【秦始皇去巡游,结果驾崩于沙丘。李斯和赵高为了隐藏秦始皇驾崩的消息,选择秘不发丧。买了咸鱼,放进车里,遮掩尸臭。】


    【“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史记》】


    秦始皇:“????”


    李斯和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