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南越之地居然丢了?

作品:《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

    李敬玄听到天幕的话,大惊失色,好半天之后才消化好这个信息,爽快地从口袋中掏出金锭:“裴兄这相面术可抵得上袁天师了,在下佩服!”


    李敬玄熟读律法,在不久的未来,甚至官至宰相,知道杀死奴婢才是死罪。


    虽然一些达官显贵家里依旧存在私杀奴婢的情况,但藏得很好,可没有像王勃这样直接暴露出来。


    这下王勃可逃不掉了。


    可就在这时,那女子突然话锋一转:【王勃犯了死罪,那个被杀的人嘴是闭上了,那些政敌的嘴则是笑得闭不上了。王勃被下了监狱,眼看着就要被处死。】


    【他以为自己要死了,他的亲朋好友也以为他要死了。可是这时,一个惊天的消息传来。】


    【公元674年,高宗大赦天下!】


    【唐高宗自称天皇,皇后改称天后,二圣临朝,改元大赦。太子李弘因肺结核病死,高宗改立李贤为太子,这就是之前让王勃写檄文的那个王爷。】


    【古代跟我们现代不一样,皇帝可以大赦天下,彰显仁德。犯了死罪的犯人都能被放出来,还能继续当官。】


    【王勃糊里糊涂地被关进监狱,又糊里糊涂地被放出来,简直峰回路转。什么叫绝世欧皇啊!(战术后仰】


    李敬玄闻言,伸出去的手顿了顿,收回金子,露出笑容:“裴兄,看来这王勃承蒙上天眷顾呀!”


    明明犯了死罪,却刚好赶上罕见的大赦,这运气羡煞旁人。


    裴行俭眉头越皱越深,和朋友不一样,他的心思完全不在王勃的命运上。


    陛下未来自称天皇倒没什么问题,只不过是称号更加威严罢了,可是未来居然还让武后称天后!?而且二圣临朝??


    疯了,简直疯了。


    曾经他还是个小官,朝廷还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掌权的时候,他就不同意陛下废王立武!


    这一定会给国家带来祸患!


    父亲的才人怎么可以做儿子的皇后?有悖伦常,滑天下之大稽。


    上行下效,连皇帝都这样,以后天下还有什么正常的伦理呢?


    可最后的结果是皇帝赢了。他被贬到西域,最近才回到京城。


    他冷眼看着,皇后的权势越来越大。


    到了现在,陛下身体柔弱,精力不济,武后甚至垂帘听政。


    未来居然还要以天皇天后并称?!共同上朝?那天下的皇帝到底是皇上还是皇后?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他扭过头去,看向威严肃穆的皇宫。


    理智告诉他,他应该去劝诫陛下,让他不要分权给皇后,最好能把武媚娘给废了。


    可是在皇后羽翼不丰的时候,连长孙无忌这等重臣都败了。如今皇后羽翼已成,他撞上去,这不是螳臂当车吗?


    李敬玄说了半天,见身旁的人一直没说话,扭过头看去,只见对方定定地看着天幕,眼里好像有点……求知若渴?


    他可是记得,裴行俭之前对天幕兴致不高呢。


    “裴兄?你不是不喜欢这王勃,所以不想看天幕吗?如今怎么……”


    “谁说我看的是王勃。”


    “那你看的是谁?”


    裴行俭摇摇头,没有说话。


    他看的是李唐的未来,武后的未来。


    皇后应该是想做吕后。可惜,吕后哪有好下场,她最后可是被抄家灭门的!


    皇后不以史为鉴,玩弄权柄,将来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


    裴行俭看出了武后的威胁,最后选择明哲保身,当个哑巴。


    当朝宰相上官仪等人看完天幕,同样颇为恼火。皇后专横,不如废之。


    区别在于,他们并不打算像裴行俭一样认怂。


    文武百官绞尽脑汁,私下里开了几次宴会,准备团结在一起,让李治废后。


    这时,王勃终于进了皇宫。


    李治看完天幕,得知未来自己会发怒王勃,心里有些尴尬,面上却不露分毫。


    他迫不及待地迎上去,亲切地拉起王勃的手,让对方坐下来。


    王勃和王皇后都来自太原王家,有点亲戚关系。


    李治正想提起这件事儿,拉近下关系,可余光瞥见旁边的媚娘,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媚娘在旁边,他要是提起王皇后,她肯定会不开心。


    武媚娘见状,主动善解人意地退了下去。


    王勃得知自己未来因言获罪,心里说不难受是假的,总觉得陛下不是尧舜那样的君主,甚至没有太宗文皇帝的遗风。


    现在陛下待他非常亲切,他受宠若惊极了,心却也没完全放下来。


    他态度不卑不亢,陛下问什么,他就答什么。


    李治越问越是惊喜,这王勃才学很广博,怪不得是留名青史的大才子。


    此时,天幕还在播放,他不想错过重要信息,于是笑着邀请:“爱卿,和朕一起看天幕吧。”


    “臣遵旨。”


    李治抬头看向天空,突然间有些怅惘。


    天幕说二圣临朝,李治有些意外,却不算太惊讶。


    近些年来,他身体精力不济,媚娘帮他处理朝政,样样事物都处理的不错,非常有能力,将来自己放权给她也是有可能的。


    他的母后过世很早,母亲的形象已经模糊,但母亲的慈爱和智慧依旧深深藏在他的脑海里。


    不管仙人是什么目的,天幕这么说之后,接下来肯定有一堆人反对媚娘参政。他已经想象到了接下来自己要面对怎样的狂风暴雨了。


    媚娘和母亲一样贤惠多智,能力高超,却总是因为身份,困于后宫。


    如果母亲在世,会同意他让媚娘参政的决定吗?会和那群大臣一样反对他吗?


    ................


    大唐贞观年间


    自从天幕透露出未来的唐高宗并非太子李承乾,这个和谐的皇室家庭就炸开了锅。


    太子李承乾咬紧牙关,几乎将嘴唇咬出血。


    从前的他,可能不会相信父皇会废了自己,但现在不一样了。


    不久前,他骑马的时候,因为意外坠马,伤了腿脚,脚有疾。


    虽然父皇和母后没有说什么,但他的内心却逐渐变得敏感且易怒。


    脚有疾的人怎么可以当天子呢?父皇真的不会废了他?那些文武百官怎么看他?那些弟弟又在如何嘲笑他?


    所以在天幕说起唐高宗的身份的时候,冥冥之中,他并不感到意外,反而有一种“终于来了”的尘埃落定的感觉。


    几乎在刹那间,就相信了天幕所说的未来。


    父皇将来果然废了他!


    唐高宗不是他,那到底是谁?


    他扭过头去,冷眼看着自己的两位弟弟。


    父皇有很多儿子,理论上来说,那个宝座谁都能坐。但是父皇和母后感情甚笃,从始至终,只有他们一母同胞的三人有机会登临大宝。


    其中,李治年纪最小,威胁最小,他第一个就将李治排除了!


    至于最有可能的人选……


    他扭头看向长得珠圆玉润的李泰,眼中闪过不易察觉的冷光。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父皇有多宠爱李泰,封地非常大,超过很多皇子。李泰甚至还可以不去封地,留在长安。


    父皇还总是带着李泰外出,一日不见都要派鸟送信。李泰长得胖,父皇觉得他上朝辛苦,还特许他乘坐轿子来到门口。


    他的幕僚常常告诉他,要多多注意魏王李泰。自从他脚有疾之后,他听说不少大臣,也朝着李泰靠拢。


    李泰九成九是唐高宗!


    人是那么的矛盾。他因为脚疾开始自我厌恶,并怨天尤人,每天都在想父亲什么时候会废了自己。可事情真的来了,他却不想失去太子之位。


    再说了,他跟李泰如今势如水火,倘若对方继位,自己哪有好果子吃?


    他当即心里发狠,眼泪夺眶而出,并没有去找父亲,而是走到母亲面前,跪了下来:“孩儿才学不如弟弟,仁德也不如弟弟。如今脚还伤到了,当不起大任!”


    “我愿把太子之位让给弟弟!”


    父亲无比宠爱李泰,找父亲是没有用的,只能另辟蹊径,来博取母亲的同情。


    果不其然,长孙皇后面露怜意。


    这三个儿子,个个都是她的心肝宝贝。李承乾因为脚伤心情低落,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此刻李承乾凄凄惨惨,痛哭流涕,直直戳中了长孙皇后的心。


    她连忙把李承乾从地上拉起来,不停安慰。


    旁边的李泰面上满脸震惊,仿佛还没消化这个信息,心里却笑开了花。


    他刚刚非常羡慕唐高宗李承乾被天幕点名。


    结果这唐高宗居然是他自己!


    哈哈,幕僚说得对,太子伤了脚,怎么可能争得过他?!太子之位果然是他的!


    不过太子实在狡猾……居然跑去求母亲了!


    别以为他不知道,这招叫以退为进!


    要是真的答应了,父亲对自己的印象分肯定要下降了!


    他反应极快,立刻朝着父亲跪了下来,把头磕得梆梆响,挤出几滴鳄鱼的眼泪:“父皇,孩儿什么都不知道,呜呜。”


    “我一直很崇敬哥哥的,怎么会想抢他的位置!”


    “楚王,吴王,他们的德行都胜过我,也比我年长,谁继位都轮不到我呀。”


    他长得很胖,皮肤白皙,哭起来可爱极了。


    李世民的儿子非常多,李承乾是嫡长子,李泰是嫡次子,他们中间隔着楚王和吴王。


    李世民陷入深深地思考。太子自从脚患病,性格是越来越偏激,他看在眼里,心里也直打怵。


    太子真的适合那个位置吗?


    天幕已经告诉了他答案。未来的他放弃了太子李承乾。


    那唐高宗就只有可能是李泰和李治了。其他的孩子,他丝毫没有考虑,毕竟那些都不是观音婢所生。


    他低头看着跪在他面前的李泰,目光从从前的慈爱,变成了浓浓的审视。


    这一刻,他真正地把魏王李泰放到太子之位候选人上来了。


    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集书万卷,才学很深。与此同时,也非常孝顺,很能逗自己开心。


    他越看越满意,或许,李泰真的适合当继承人……


    他于是面色和缓下来,安抚道:“我知道你没有那种意思,七尺男儿,哭个什么劲,丢脸!起来吧!”


    李泰抽抽噎噎地站起来,见父亲面色很好,心里高兴极了。


    天哪,他好像要当太子啦!可算熬出头了。


    然而这时,天幕突然说道:“高宗大赦天下,皇帝称天子,皇后称天后,二圣临朝,改元大赦!”


    李泰眼睁睁地看着父亲面色瞬间黑如锅底。


    二圣临朝?


    自己未来是疯了吗?! 居然让女人上朝!


    在他惊恐的目光中,父亲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然后扭过头去,不再看他。


    李泰要不是不想暴露自己的野心,估计恨不得扇自己几巴掌,跪下来说,自己绝对不会让女人上朝!


    一代贤后长孙皇后也愣住了,忍不住说:“不管是谁继承位置,都是糊涂!”


    她谋略超群,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不小的功劳,表现得像位女将军,安抚将士。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常常问她朝廷上的事情。她却选择激流勇退,总以后宫不得干政的理由拒绝。


    后来还让皇上不要重用长孙无忌,也就是自己的兄弟。


    她深知,只有在权力中心外,家族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越来越尊重她。


    如果是劝谏皇上,尚且能忍。毕竟自己也多次劝谏陛下。


    可自己从来没有垂帘听政,更别说二圣临朝了。就连吕后,也是在刘邦死后才垂帘听政,临朝称制。


    皇帝和皇后同时上阵,这是什么荒唐事?这皇帝是个死人吗?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倘若吕后见了,也要惊掉下巴!


    她都有些怀疑未来的高宗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了,自己的三个儿子不像是会做出这种事情的人呀。


    李世民也非常恼火。亏他还以为儿子有个好的庙号,所以是个好皇帝,结果居然让后宫干政,甚至二圣临朝。


    他生气地甩袖子:“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是要再造成吕后之乱吗!”


    李承乾和李泰也纷纷配合父母,说起女人干政的后果,好像自己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


    李世民一脸讳莫如深,冷眼看着自己的儿子。


    他听说李承乾很好色,还隐隐听到了他养娈童的传闻,很有可能管不好后宫。


    而李泰的王妃是工部尚书阎立德的女儿阎婉。


    她能当魏王妃,当然是因为阎家是名门望族。曾祖父是龙骧将军,祖父是隋殿内监,父亲更是朝中重臣。


    “二圣临朝”的消息深深扎在他的心口,他突然觉得和名门望族联姻不是件好事了。


    未来外戚干政,架空皇上,不是没可能。


    没过多久,他下定决心:“来人啊,朕乏了,将三位皇子送回府上。”


    三个儿子很不想走,却不得不走。


    他们离开之后,长孙皇后给李世民递过来茶水,到底是多年夫妻,脑回路都是一样的:“臣妾明日就让她们进宫来,然后亲自教导她们礼仪。”


    “辛苦你了。”李世民深深摇头:“倘若皇帝聪明,又怎会出现后宫干政,他们太糊涂了……”


    皇后干政,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皇帝的放纵。


    未来的唐高宗大概是李泰,如今看来,李泰跟他印象的不一样,并不智慧!


    或者说,只是在文学方面非常聪明,并不擅长办大事,更不适合当政治家。跟天幕点名的王勃有异曲同工之处。


    长孙皇后看出对方有些不满李泰,意有所指:“不辛苦,雉奴尚且年幼,可也到该定亲的时候了。他的王妃人选,可得好好考虑了。”


    她的话犹如拨云见日,让李世民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是啊,两个大号练废了,不如练个小号!


    雉奴最年幼,如今还处在幼童和少年的过渡期,性格还未定型。好好教导,定能成才。


    他从前很倾向于和一品世家联姻,如今,态度却有些改变:“那给他挑哪家的女儿?家室不是最重要的,娶妻当娶贤,就和观音婢你一样。”


    因为李泰看起来也不太行,他现在已经考虑上李治了。


    长孙皇后含笑说道:“到时候我办一场赏花宴,让那些女孩都过来让我瞧瞧。”


    他捏住长孙皇后的手,含情脉脉:“辛苦你了。”


    “夫妻之间,说这么多见外的做什么。”长孙皇后笑着说道,脑海里已经开始思考哪家闺女适合李治了。


    她抛掉世家,将目光投向了二等家族,比如殷家柴家。他们有功勋,背景却不深,是忠诚的保皇党。


    对了,上次宴会,她看到的荆州都督武士彟家女儿好像不错,长得玉雪漂亮,名字好像叫什么……不记得了。


    只记得长得可爱。


    武士彟是草莽出身,跟随李渊起兵,才当了开国功臣,背景没有世家子弟那么显赫,威胁很小。


    唉,就是比雉奴大了几岁。


    不过娶妻当娶贤,年纪不是问题,只要贤惠就行了。只要不会造成二圣临朝,就够了。


    ...........


    天幕在各个朝代掀起滔天巨浪,甚至直接影响到了皇位继承人的人选。


    悠悠我心:【王勃逃脱了死罪,前途非常光明。当朝太子是他曾经的老板,他曾陪太子读过书,将来也有可能是陪皇帝读过书。】


    【而且他还有很多朋友,初唐四杰的卢照邻杨炯都和他关系不错。他出来后不久,就有人要他回朝廷当官了。】


    【可是呢,王勃经历生死劫难,对仕途有些死心,拒绝当官的机会。他只想徜徉于山水之间,埋头写文章,不想再回伤心地了。】


    【而且他想要去看望自己的父亲,给父亲养老送终。】


    【他的父亲之前在朝廷当官,官职不小,结果因为王勃杀人案的牵连,被贬到交趾当县令。】


    【这个交趾在哪儿呢?这个地方如今已经不是我国的领土了!】


    【他那年老的父亲被贬到了如今的越南!】


    【越南的湄公河平原土地非常肥沃,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粮食,是世界粮仓。我国排第一,它排第二。可是在古代,那里丛林密布,险象环生,毒雾弥漫,是不毛之地啊。】


    【王勃对父亲很孝顺,看父亲因他受罚,实在痛心疾首,说道:“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度南海。嗟呼!此皆勃之罪也。”】


    【“我爸爸因为我的过错被贬到了那蛮荒之地,这是我的过错啊!”】


    【王勃于是沿着运河,顺流而下,去看望自己的老父亲。】


    …………


    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帝王为之震惊。当然,不是为了王勃的探亲游,而是为了那所谓的越南。


    “越南的湄公河平原土地非常肥沃……非常适合种植粮食,是世界粮仓。我国排第一,它排第二。”


    无数帝王:“????”


    关键词察觉!


    虽然听不懂什么亚热带气候,但世界粮仓四个字就够了。


    那边陲之地居然能产这么多稻谷?还被未来称为世界粮仓?那地方面积还不到华夏的十分之一呢!


    动了!他们的心动了!


    秦始皇闻言,陡然一惊。


    他派赵佗和屠睢带领五十万军队,南下平定岭南。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象郡辖今广西西部、越南北部中部。)


    那未开化的地方毒雾弥漫,有很多毒虫,死了无数将士,才打下来南越。


    没想到到未来居然丢了!


    听这意思,是在唐朝之后丢的。毕竟唐朝的时候,那什么王勃的父亲还被贬到那里呢。


    未来是未来,现在是现在。需要防患于未然。


    他思忖片刻,便下了决定:“来人,召赵佗和屠睢回朝。”


    既然是被天幕特意提到的地方,他得好好想想办法,让中原的圣人教诲传到那不毛之地,去教化茹毛饮血的南越土人。


    嗯,他绝对不是馋世界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