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文人诗歌会

作品:《团宠厨娘靠辣味系统致富天下

    阿黎抬起头看了眼姜肃,对方眼底泛起的是冷意,吓得阿黎一哆嗦,又乖乖垂下头。


    待外头最后的脚步声消失时,阿黎才谨慎地钻出轿子,她扒拉住轿子的边缘,确认没人后便将姜肃叫出来。


    “走,进去瞧瞧。”


    阿黎点点头,便跟在姜肃身后走近竹桂殿,可两人刚进主殿,便听见殿内传来一声巨响。


    阿黎感觉身后人脊背一疆,随即便听见殿内云昭仪的声音。


    “陛下日理万机,怎的今日还如此大阵仗地来瞧臣妾?”


    云昭仪此时声调绵软,似是涟漪水纹般温柔,与她吃火锅时候两眼放光的模样大相径庭。


    可这声音听着,却有些过于淡漠了。


    “昭仪,朕记得同你讲过,入了宏国你便与那桑国毫无干系,你做甚食这呛人味道?是朕予你的还不够吗?”皇帝道,“你身子骨弱,莫吃坏了身子。”


    云昭仪继续道:“此为麦国的牛油火锅。”


    “那麦国的更不能吃!”


    阿黎算是听明白了,即便奉元六年已为和平年代,三国共同通商外交,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宏国皇帝有些固执己见,排斥外来事物。


    虽说开了夜场,也通了麦国蔬菜和桑国纺织品,但宏国是战胜国,宏国皇帝姜景任多少有些看不起其他两国。


    阿黎又抬起头瞟了眼姜肃,对方唇瓣微抿,连拳头都攥得死死的,手上青筋爆出。


    阿黎听见云昭仪轻笑一声:“陛下贵为三国之首,忧虑国家之事臣妾自然都懂,不过前些日子打了霜,宏国多地闹饥荒,臣妾吃些不值钱的辣味食物,算是给咱们国库节约了一笔。”


    “臣妾皆是为宏国着想,陛下莫要误会臣妾。”


    云昭仪混迹后宫,艳压群芳,独得圣上恩宠,讲话知孰轻孰重,视时局变化而定,才能在后宫活到今日。


    姜景任听后立马变了脸面,他往云昭仪身边靠了靠,乖乖地给她按上了肩膀:“果然是朕的昭仪,可比皇后贵妃那些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云昭仪赔笑道:“承蒙陛下厚爱,不过臣妾万万比不得皇后和贵妃娘娘。”


    —


    云昭仪和姜景任一来二去,阿黎却觉得姜肃的脸色愈发难看,待姜景任走后,姜肃才缓缓地从角落中走出来,阿黎乖乖地跟在他身后,亦没多说一句话。


    “母亲,我方才在殿门外遇见了陛下。”姜肃顿了顿,“我与他道过安。”


    阿黎时刻跟在姜肃身边,她知道姜肃在撒谎。


    他们明明是躲在轿子里的。


    云昭仪缓缓坐下来,她将毛肚按在火锅里,方才的假笑消失得无影无踪,她面色微沉,吃了口毛肚后又喜笑颜开。


    “陛下没为难你吧?”姜肃问道。


    “没呢,他能耐我何?”云昭仪似是不愿再继续这个话题,索性对姜肃和阿黎招招手,“快快坐下,火锅得一家人吃才有滋味,李忠良,来,你也坐。”


    云昭仪给阿黎夹了块蒜香辣牛肉,阿黎用余光瞟了眼姜肃,确认他没露出凶神恶煞的眼神,这才张开嘴吃下云昭仪的牛肉。


    “小阿黎忒乖。”云昭仪笑起来,“我做梦都想有个你这般白白软软的小姑娘。”


    阿黎听到云昭仪这般夸自己,心底还挺开心的,她咧嘴笑了,圆圆的杏眸变成了弯月牙。


    “阿肃,来,你也吃……”云昭仪的声音逐渐变弱,她对上姜肃的眸子,猛地愣怔,刚要说出的话似是哽在喉咙处,半晌没吐出一个字。


    姜肃垂眸道:“母亲,今日便到这里吧,我还有课业,便回府了。”


    云昭仪没作声,只听见姜肃又道:“您若是馋阿黎做的辣食,我便每日让她出府来给您做,您久居深宫,多少也闷得慌。”


    “可以跟她聊聊天,反正……”


    阿黎发现姜肃用余光瞟了一眼自己,她转头看去,对方却又轻轻别过头。


    “您多保重。”


    言罢便转身离开,阿黎紧跟着,云昭仪这厢又拉住她的手:“小阿黎你先等等,我有事儿想交代你一下。”


    阿黎嘴里包着牛肉,双颊撑得像是装了两个小汤圆,她拉拉姜肃的衣角,昂起头看他。


    “听母亲的,我在殿外等你。”


    —


    竹桂殿地处偏南,少了皇宫的喧嚣,却离冷宫近很多,竹林幽深,姜肃踩着落地的竹叶,眉头紧皱,没好气地啧了一声。


    前世他征战三国之际,云昭仪从城头一跃而下,死得凄惨,尔后被拖到后山草草地埋了,甚至连墓志铭都没有。


    听闻是姜肃被送去边境征战时,云昭仪哀求姜景任将姜肃接回来,却被皇后寻了把柄,扣上了个卖国通敌的罪名,她被众嫔妃羞辱谩骂,成了宏国的祸国妖姬。


    姜肃不知云昭仪是因何没的,可他知自己头顶那个好父亲,面对众臣压力,选择不理此事,软弱无能,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得。


    思及此,姜肃双目赤红,他伸手捏住身旁竹竿,胸口上下起伏,觉得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气。


    “郎君?您为何还在此处?”


    云昭仪没跟阿黎说什么,因此阿黎只停留了片刻便走了出来,正巧在竹林这边碰见姜肃,便踩着小碎步朝他跑过去。


    阿黎用手戳了戳姜肃的后背,又探出头去,正巧四目相对。


    “郎君?”阿黎又试探道。


    “母亲跟你说了些什么?”姜肃缓了口气道。


    阿黎伸出小手,把五根手指撑得直直的。


    “娘娘让我每日去帮她做辣味吃食,一个月月银有五两银子呢!”


    “五两啊,跟李总管的月银一样多。”阿黎掰着指头,一脸认真,“还有郎君在怀安王府给我的一月二两碎银……”


    “你现在一月七两。”姜肃道,“赚大发了赵阿黎。”


    阿黎点点头,含笑的杏眸里似是灌了水,看得姜肃有些发愣。


    “待我有钱了,便给郎君还一双手套和鞋子。”


    “还什么还?”姜肃没好气道,“都说了那是李忠良买剩的,瞧你高兴那样,就是个傻的。”


    阿黎憨憨地笑起来,她跟在姜肃后面,低头看着地面上的竹叶,小脚在新鞋里打转,却准确地踩在竹叶上。


    碧空没再下雪,二月的倒春寒也算是顺利度过,阿黎算着日子,再过一段时间大棚里的菜便成熟了。


    —


    回府的时候众人得需路过景宁王姜余的府邸,街坊喧闹,集市里剁肉的羊膻味飘在四周,阿黎跟在轿子旁边,小脚往鞋子里又送了送。


    可就在这时,李忠良突然停了下来,阿黎没刹住车,差点一头栽到地上,她伸手摸摸自己的脑袋,便听见景宁府门口传来男子的声音——


    “姜肃,听闻今日你进宫见了云昭仪,还带了府中的小厨娘去?”


    阿黎猛地抬头,她当然晓得此人说的是自己,她盯着在前方拦路的姜余,脸缓缓沉下去。


    阿黎承认她特别不喜姜余此人。


    “郎君……”


    “别管他,继续走。”姜肃在轿中道。


    “欸姜肃,既然来了我景宁王府,不妨来我府中坐坐?”姜余缓缓踱步靠近轿窗,眼底闪了道冷光,随即一把撩开轿窗的帘子。


    “恰巧府中今日设宴,宏国文人诗歌赏会,学子监的夫子不是同咱俩讲过吗?得多开设些陶冶情操的文人会。”


    阿黎很明显听见姜余加重了“文人会”三个字,可她记得辣味系统说过,姜肃在学子监课业成绩最差,胃病便是被罚节食给犯的。


    “雪风已过,难得放回旬假,莫不是怀安王不给我这个面子?”


    姜余字字皆是盛气凌人,阿黎晓得姜余是皇后血脉,嫡系长子,见不得姜肃战功在身,明里暗里都没想要他好过。


    这回估摸着便是要借文人诗会之事,叫姜肃难堪。


    阿黎听见轿子里人站起身,掀开轿帘走下。


    “余郎君既然邀请我,岂有拒绝之理?”姜肃对李忠良道,“你且先回府,叫黄嫂帮我把泡菜粥先热上。”


    李忠良点点头,他带着其余人回去,阿黎也准备跟着离开,可这时一只手拦住她的去路,阿黎对上姜余的眸子。


    那双狡黠的狐狸眼看着忒不适。


    “小厨娘留下呗,正巧我那后厨也想同你讨教讨教。”


    他语气微沉,细声道:“她们倒是挺欢喜你先前的香辣蛋包饺的。”


    —


    阿黎跟着两人进府,文人诗会在前厅,膳房在后院,姜余便叫人带阿黎去膳房,可好巧不巧,姜余叫的人正是前些日子被赶出来的殷娘子。


    阿黎确实没料到殷娘子又入了景宁王府,可她与殷娘子四目相对之时,对方眼底含冷的恨意像是冰窖,阿黎有些脊背发凉。


    “殷娘子,让赵阿黎去膳房帮忙做些糕点,待会儿端上诗会来。”姜余嘱咐道。


    “遵命郎君。”殷娘子答道。


    待姜肃姜余两人离开后,殷娘子缓缓转过头来,原本娇美的五官登时拧成一团,见到阿黎似是见到过街老鼠。


    “赵阿黎,你还敢来景宁王府,我已经被郎君赶出来了,你怎么还敢……”


    许是气得没缓过气,殷娘子哽了声又道:“你还敢跟在肃郎君身边,别以为我不晓得你心里藏着什么鬼,你就是想害死他!”


    “麦国的奸细!”殷娘子指着阿黎的鼻子,“在怀安王府,我已经见到过不止一次你给肃郎君下毒了,你这个麦国的毒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