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刺客、豪侠、猛将

作品:《风流三国:开局迎娶大乔

    糜竺上辈子的时候,


    对于侠客、刺客的传说,也是十分感兴趣。


    现在看到大家眸子中的好奇之色。


    糜竺笑了:“看来大家对于这刺客之事也是感兴趣。”


    “那我就说些秘闻吧!”


    于是他就在是书房里面,给荀彧、张辽、赵云、张郃、周泰等人,讲述了一些关于刺客、侠士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勇武之风盛行,即便是文士也是有佩剑杀敌的豪气。”


    “胆魄之强悍,那是气动风云!”


    “说是刺客,那也是轰轰烈烈,名动天下的大侠客!”


    糜竺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秘闻。


    他来自于后世,说话条理清晰,语气激昂,短短几句话就让赵云、荀彧等陷入到了故事中。


    使得众人回到了数百年前,龙蛇起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乱世。


    “赫赫有名的刺客很多,今天讲一个名叫唐雎的人。”


    糜竺坐在椅子上,不紧不慢地讲述了起来。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上面记载了中国古代四大刺客,还有众多与刺客相关的事迹。


    他所引用的故事,来自于西汉刘向的《战国策》。


    初中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名叫《唐雎不辱使命》。


    糜竺讲述的就是这一篇文章……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


    嬴政已经将韩国、魏国灭掉。


    其他的山东六国,在日削月割之下,已经是奄奄一息。


    秦王嬴政想要以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只有五十里的安陵。


    名义上是换取,安陵君大赚了一笔。


    实际上一旦接受就是被控制,然后被秦国吞并。


    这遭到了安陵君的拒绝。


    秦王大怒。


    安陵君得知后,派出唐雎出使秦国。


    酒宴之上,秦王对唐雎问道:


    “先生知道天子发怒时候的情形吗?”


    唐雎回答:“我不知道。”


    秦王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安陵君不接受吞并,那么秦王就发兵攻打安陵。


    秦王此前就灭掉了韩国、魏国。


    伏尸百万,绝对不是说说笑而已。


    唐雎是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秦王的潜台词了。


    他反问秦王:“你知道普通人发怒时候的情形吗?”


    秦王蔑视一笑:“只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脑袋撞击柱罢了。”


    唐雎摇了摇头:“这庸人之怒,并不是有胆识之人!”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这三个人都是布衣之士也,他们还没有发怒的时候,苍天就给予了种种吉凶之征兆。”


    “现在,我要成为这里面的第四个人了!”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现在就是这个时候!!”


    唐雎说完,就拔剑而起,对秦王嬴政怒目而视。


    嬴政大惊,连忙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吾现在才明白了,为什么韩国、魏国灭亡,安陵仅仅凭借五十里土地就存活下来。”


    “是因为有先生您这样的大才啊!”


    糜竺说道这里的时候,


    书房内的所有人无不心潮澎湃,面露激动之色。


    他们通过糜竺的描述,身临其境。


    好似真的来到了那酒宴之上。


    秦始皇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来威胁。


    唐雎不为强权,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应对。


    他以个人之豪气,力挽狂澜,将始皇帝都吓得道歉,使得安陵得以保存。


    “此等豪气,真是盖世无双!”


    “一剑未刺,却是平定了天下。”


    “唐雎真猛士也!”


    荀彧不由得被唐雎的胆气所感染,拍节高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赵云、张郃、周泰等人,都是受故事所感染,有种热血沸腾之感。


    他们跟着荀彧的拍子,也是高歌了起来。


    糜竺看到众人高歌的情形,心中也是十分感慨。


    古代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要离、荆轲。


    这四人都豪气冲天之人,荆轲与高渐离告别,风萧萧易水寒。


    聂政避免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姐姐,自毁其面、剖腹而死……


    还有一剑未有刺出的唐雎。


    这等胆魄!


    说是刺客,更像是豪侠!


    而汉末三国时期,这样的猛士也是数不胜数。


    沮授的死谏,审配的“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这种忠烈的风气在三国并不少见。


    糜竺就拿很多人最为熟悉的关羽与曹操来说。


    公元199年,官渡大战之前。


    陶谦死前将徐州给了刘备,刘备拿了徐州不敌曹操,留下关羽断后,自己逃亡了。


    曹操将关羽活捉。


    曹操非常喜欢关羽,想要招降于他,于是派出同是老乡张辽去招降关羽。


    关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很好,但是刘备是我大哥,我报答了曹公厚恩就会离开。”


    和《三国演义电视剧》不一样。


    关羽身在曹营的时候,就明确知道刘备去了袁绍那里。


    关羽留下来,是想要报答了曹操的厚恩之后才离开。


    《三国志·关羽传》:


    “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关羽乃是一个来去明白,忠肝义胆之人,完全没有欺骗别人的意思。


    大丈夫的豪气,在关二爷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话一说出来,张辽很担心曹操会将自己这位老乡杀了,犹豫了很久之后,还是将话原原本本告诉了曹操。


    曹操感慨:“这是天下有名的义士啊!”


    曹操也是个豪气冲天之人,就算知道关羽迟早会跑,也没有为难他。


    还给了关羽报恩的机会。


    199年四月,颜良已经攻入兖州东郡,占据白马城。


    曹操让张辽与关羽作为“先登”冲阵。


    关羽作为真爷们,对于报答曹操的厚恩是极其看重的。


    你国士待我,我厚恩报答!


    而且关羽还给了自己上了超高的难度。


    让你我冲阵,我不但将阵型冲散,还要将对面大将杀了!


    真爷们讲的是义!


    看我二爷神威!


    关羽直接冲锋,先是冲散了敌军的阵营。


    然后于千军万马中一刀砍了颜良,接着下马将颜良的脑袋捡起来,再次上马跑了回来,将脑袋呈给曹操。


    冲锋、斩将、下马捡脑袋、上马冲回来,关羽四个动作一气呵成。


    全军为之震撼,目瞪口呆。


    这就在历史中是极其罕见的存在。


    对于这样勇悍的猛将,正常人都知道是个威胁。


    曹军所有人都劝说曹操杀了这个猛将。


    曹操也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真豪杰。


    他虽然知道关羽会离开,一样重赏了关羽。


    关羽的汉寿亭侯就是这个时候获得的。


    《三国志·关羽传》:“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关羽留下书写,明明白白告诉了自己要离开,曹操手下都想要去追击。


    曹操拦住了他们:“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过五关斩六将。


    这两个真男人,真豪杰,他们豪气故事也是值得传颂的。